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 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 - 答案

2020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题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卡上。

3、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ànɡ)狼籍迂腐B. 要塞(sāi)尴尬(ɡān)张惶失措荡然无存C.炽热(zhì)瞥见(piē)粗制滥造抑扬顿挫D.踌躇(chóu)屏息(bǐng)藏污纳垢器宇轩昂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成都草堂是四川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这是无可置疑....的。

B、枣儿的父母三年前走出大山,前往广东,除了节假日偶尔和枣儿通电话,至今杳无音信....。

C、我们的语文老师读起课文来声音清脆,声调抑扬顿挫....,我们都为之着迷。

D、假冒伪劣产品一度肆虐,老百姓对只追求利益的商家深恶痛疾....。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2分)A、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中国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C、随着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在巡检排查过程中,我市电部门解决并发现了居民用电方面的问题。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新闻特写———记叙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赞美了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

B.《藤野先生》———回忆性散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C.《回忆我的母亲》———回忆性散文———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追述了母亲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D.《与朱元思书》———写景小品文——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主要表达希望与朋友共赏美景之情。

5、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6、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2分)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 ③⑤①②④C. ③①⑤②④D. ⑤①③④②7.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4)《使至塞上》中描绘塞外荒漠的壮美风光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5)请写出连续两句描写鸟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生活语文题(4分)(1)一位同学用成语给自己“画像”:突出优点——知过必改;明显缺点——粗枝大叶;待人接物——与人为善;理想——品学兼优请你也用成语给自己“画像”,让大家对你有一个初步印象。

(请任选两项作答,不得照搬上面那位同学使用过的成语)(2分)突出的优点:明显的缺点:待人接物:理想:9、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此表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7分)(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实是/欲界之仙都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B.自.康乐以来自.三峡七百里中C.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D.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无他,但.手熟尔12.下列对语段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结尾以赞美和感慨收束。

“实是欲界之仙都”,将此地山水比作人间天堂,应是最大的褒奖和赞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这既是对前贤的钦佩和追慕,有惋惜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同遭际,相似处境,想来也是一样无眠,于是,一起到院中散步赏月。

C.《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诗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D.《记承天诗夜游》中,作者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是真实幻的美妙境界。

这空灵的境界,也许正是作者彼时的写照。

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6分)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读《记承天寺夜游》,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题奉晚》,回答问题。

(6分)《题奉晚》(周敦颐)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5、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诗人观察到了哪些景象?(4分)答:16、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三)“朋友圈”的前世今生(6分)①近年来,微信风头正健,男女老幼皆会在“朋友圈”里晒晒个人私事,传传八卦新闻。

实际上,“朋友圈”并不是21世纪的专属产物,早在几个世纪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

②“朋友圈”的雏形其实是名为albaamicorum的纸书(拉丁文直译为“朋友书”,英文可译为Friends’Books,即“友人之书”),它堪称当今各类社会媒体的老祖宗,寿龄已高达几个世纪。

③荷兰历史学家苏菲研究了这段有趣的历史细节,发现从1560年起,一些北欧年轻人就开始用这种纸书记录朋友圈的种种,不过鉴于17世纪的社会风俗,男孩和女孩运用这些书刷“朋友圈”的目的各不相同。

在当时,男孩通常会被送去欧洲著名的大学机构镀金,拜谒当时的思想巨头、学术大家,“朋友圈”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今天的职业社交网站,其目的是求教方家。

一位名叫迈克尔的少年在周游欧罗巴大陆的过程中,就留下了一册极为典型的“朋友圈”纸书。

除了记录在各处的旅行见闻外,还包括与贵族会面的图片。

这样的插图不仅博人眼球,且彰显身份。

另外,他还在纸书上面形象地诠释了他对一些古老问题的见解,就像我们在朋友圈上发表观点一样。

④女孩则往往被送去修道院,或者去宫廷做仕女,这有助于她们将来成功成为名媛淑女。

虽然不能像男孩那样到处去旅游,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友谊书。

如果说男孩版朋友圈填满了科学家和艺术家笔录,那么女孩版的则更像脸书和微信,晒晒与朋友、钦慕者的通信往来,记点圈内笑话,描绘社交事件的细节等。

当然,它不会像日记那样被锁在抽屉里默默珍藏,而是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这给当时社交圈子非常狭窄的女孩们带来了莫大的乐趣。

⑤这些装饰精美的“朋友圈”记录册和我们熟悉的微信非常相似,区别只在技术层面。

“照片”是被画出来的——这比拍照难度大多了,各账号不是转发阅读文章,而是在留言页上写下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诗歌等。

这样的“朋友圈”可以帮助历史学家逼真地还原当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能拼凑出长达400年的关系网络。

若再把视线放远一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就热衷于用纸笔搜集好友、同僚的图文信息,并广为分享了。

且不说皇亲贵胄、达官名士游历名山大川,即使平民百姓近处郊游、赶集等,也会把这一天感受最深的事情涂鸦记录下来,然后供街坊邻居传看,兴味十足。

⑥古人旅游途中还喜欢在崖壁山石、亭台楼阁等地方题诗刻字,这也是发朋友圈的一种方式,既能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又能获得许多陌生朋友点赞,是颇为风雅的一件事,许多诗词碑刻就是这么成为经典的。

传说1400多年前,李白登黄鹤楼,目睹眼前之景,再看崔颢的《黄鹤楼》一诗,大为折服。

于是提笔在黄鹤楼上怅然题写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应该算是历代文人墨客朋友圈里最有面子的“点赞”了吧?⑦正如《圣经》中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现代人自以为时髦的“朋友圈”,在几百年甚至千年前就已经被中外古人们抢先体验了。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1期)17.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以“‘朋友圈’的前世今生”为题有何好处。

(3分)答:18.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选择一种,简要分析表达作用。

(3分)(四)清澈的声音(11分)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