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教师“高原现象”及应对
作者:陈建中
来源:《教育·教学科研》2019年第06期
教师的“高原现象”其实质就是一种职业倦怠。
是指部分教师在取得一定成绩、工作迈上一定台阶后,陷入了困顿、迷茫的状态,工作上没有了动力,业务上没有了追求,于是工作起来无生气,得过且过等现象,若让其蔓延下去,就会侵蚀教师的斗志和前进的勇气,就会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区域教育的发展。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发展,关键在自身。
因此,全社会要高度关注,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就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斗志,使教师走出“高原现象”误区,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忠实传播者。
对此,笔者对本地区教师“高原现象”做了不完整的调查(如图)。
从调查数据上来看,目前教师的“高原现象”虽然并非普遍存在,但长期下去,将会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危害,因此,教育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的“高原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提高教师待遇
近年来,办学条件虽有了较大改善,但离教育发展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教师的周转房建设未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教师的基本住宿条件尚未完全解决,一定程度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
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应逐年加大投入,加快教师周转房的建设,逐步满足教师的基本住宿要求,使广大教师有个温馨的港湾。
营造尊师重教氛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要让全社会从内心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的传播者,肩负着祖国美好未来和民族后代美好希望的重任,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为实现这种社会效应,笔者认为,应在电视、报刊等媒体建立尊师重教的栏目。
对教师的工作及奉献精神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报道,让社会了解教师,了解教师的敬业精神。
其次学校应多组织召开家长会,促进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座谈会,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方法改进征求意见会,让全社会参与学校与教学管理。
再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多组织活动,如教师节慰问活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教育教学经验与体会汇报活动,让全社会全面了解教师职业的辛苦与不易,了解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多样性、繁杂性、涵盖性,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教师的尊重与敬爱,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