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与女性

传统文化与女性

一个中国女人就是一部悲剧史。

一个漂亮的女人,更是摆脱不了这种宿命。

自古至今,女性一直处于被看者的地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然而,作为一名女生,我除了为历史给女性带来的种种不公平慨叹,却再也做不了什么。

红颜祸水,它让所有闭花羞月、沉鱼落雁的容
貌在历史兴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担了过重的或莫须
有的罪名,抹杀看那些美女所有的艳丽色彩。

一般
意义上的所谓“红颜”,是指她们具有“国色”一
级的美貌;所谓“祸水”,是指她们不仅给男人带来特别的杀伤力,就像“倾国倾城”所形容的,还能给国家造成祸害和灾难。

但是,我以为,红颜,未必是祸水。

道不尽的历史沧桑。

从史书来看:商纣王之所以暴虐,是因为他娇宠的妲己祸乱而导致亡国殒命;周幽王之所以丢了江山,是因为宠爱褒姒;夫差之所以败于勾践,是因为西施“一双笑靥菜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楚霸王乌江边的别姬自刎是因为喜好女色;唐朝的败落是因为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起……
既然世界的进程就是男人和女人在共同演绎,我便为之而迷惘,
同时也在为女性命运的不公平而鼓鸣:我不知道为
什么会有“红颜祸水”这种说法;也不能理解红颜为
什么会成了人性和生命美的一种冲突?但总是隐隐
的有一种苦痛,觉得在生命开始走向图腾的时候就
已经存在着生命世界里的一种不公平。

的确是这样,纵观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女性的社会、家庭生活地位何时有过公正?特别是中国近代以前,女性在灭绝我说,西施就是女人,是应该和男人生活在一起的女人。

作为女人的西施,其实她嫁给夫差要比留在勾践的身边更有女人的意义。

西施什么都不是,既不是英雄,也不是祸水,她就是一个女人做了一次自己的也许是无奈的选择。

或者也许西施并不痛苦,因为作为女人,她也许更喜欢夫差的君子之气和夫差的宠爱,厌恶勾践、文种、范蠡的政治之举。

而那远出边塞的王昭君,是为了一种政治,去承付一种历史,去担当一种应该是男人去完成的事业。

可是如果我们撇开历史,撇开那些世俗和所谓政治的权利之争,我们难道不会发现,昭君其实也是女人的一种悲剧?她用自己的美貌在换取着一个民族统治阶级的平安,在向我们讲述一段女人就是那个时代可作交换的物品的经历。

而董卓,吕布与貂禅之间,是人类感情世界里的一种悲剧。

貂禅的故事到底是给今天的人们说明什么呢?是说女人的机智,还是说红颜祸水的理念?甚或是在说历史的进程中女人是多么的重要?我看都不是,因为一个漂亮的女人在和男人走上床榻之时,也许能够体验的只能是生命的一种奇妙和美丽,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别的什么。

而最可怜的女人要算是杨玉环了,一个伟大的朝代竟然让一个女人去诠释它的历史进程,不论怎么说,让人们觉得好像都是天大的玩笑。

男人,为什么会在一边享受着女人的美貌,一边还要说女人是红颜祸水呢?当然了,人就是社会的角色。

也许是因为男人无法背负太多的社会重任,就把一种社会的悲剧落在了女人的身上。

但是,一个女人为什么总要让后世的那些老少爷们说成是毁家亡国
的罪人?难道说女人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中不幸的一种注
解?女人就是历史不幸的一种不幸标签?人性的“三纲
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的禁锢下,从来就是男人的附庸。

孔子都竟然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可不悲哉!
这样一来,受阶级的局限性和男性特权思想的限制,古代历史学家和评论家,就不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无论是王朝的兴替,还是事件的开合,统一的似有寻求与女性瓜葛之癖好。

只要有女性牵涉其中,即便是牵强附会,也一定归咎于女人。

这样,“红颜祸水”之说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幽王与褒姒,纣王和妲己,夫差与西施,昭君出塞,貂禅与吕布,唐明皇与杨玉环等。

可是,亡国的理念怎么能和女人的理念挂钩呢?本来同是生命的男女,怎么能在历史和社会的过程中进行洗涤后,就会变成一种生命的两个极端,成为一种对生命不足的补充和为我的借口?
从历史的角度,不幸而言中了。

女性正是这么一种替罪羊,承担着本就不该由她们承担的莫须有的罪名,而真正的始作俑者——男人,反像是蒙受了极大的不幸而在替自己叫屈鸣冤!古代那些有权势男性骨子里的劣根性,以玩弄美女、占有尽可能多的女性和财富为荣
耀,为目的,一方面说女人是祸水,一方面又以占有更多的女人为幸。

在享尽齐人之福以后,当一旦灾祸降临时,就弃女性若蔽履。

想来殊为可恨!
封建时代还宣扬“女祸论”,即“宠信女性,使之预政,必酿成祸患”的传统理论,无论家政、国政都奉之为信条,引之为鉴戒,使之成为限制女性预政的理论武器。

总之,女性的一切基本权利都消失殆尽,这可能就是“红颜祸水”之说的根源罢。

由此不
由不想起了那个勾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尝闻倾国
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
无奈是多情”,“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卖国的
举动仅仅是“英雄无奈是多情”,被淡化成为“冲冠一怒为红颜”,说是为了解救被李自成或牛金星霸占的陈圆圆。

而受尽天下人唾骂,背负亡国大罪名的却是一个风尘女子陈圆圆。

其实,女人何罪?陈圆圆何罪?漂亮又何罪?什么褒姒,妲己,杨玉环,陈圆圆,说是这些美女祸害了国家或民族,“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天下倘没有那些功名富贵要,金银财宝也要,美貌女子更要的糟男人,女人再美也害不了国家和民族。

纵观历史,那些个大大小小的历史变故,男人们弄了个风起云涌天翻地覆,杀了个天地失色血流成河,哪一个不是为了江山社稷?哪一个不是为了绝色美女?而这些,又是美女自愿的么?即便是美女让男人神魂颠倒而忘乎所以,也不说自己就这么点儿出息,反倒归罪于美女,
天下哪能有这本末倒置的道理!说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才投降清朝,引清兵入关,那是在推诿卖国求荣的罪责,倘若吴三桂真的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有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的他能为了一个风尘女子而降清卖国?可怜只有陈圆圆“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来承担了,但这又岂是一个弱女子所应担当和所能负重的罪孽?
由此可知,所谓“红颜祸水”,说到底,包含着对女性的传统偏见。

它是封建社会男性对女性歧视的一个缩影,是男性特权社会里无可避免的对女性地位的公然践踏,是中国几千年浩瀚繁杂的文明史上最不光彩的墓志铭。

原本是应该彻底加以摒弃的,但是,在中国,封建时代畸形教育结果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影响之深、之广、时间之长,令人瞠目结舌。

即便在当今无论精神与物质都非常发达的现代社会,尤其还在一些女性自身思想里普遍存在,依然生活在封建残余思想的阴影里,只不过方式变化了一些或程度有所改善。

如操持家务,仍然理所当然地划给了女人。

再如重男轻女,生个男孩好像是每一个男人女人的共同心愿,尽管嘴巴上还在说“生男生
女一个样”。

最可恨的就是所谓的“相夫教
子”观念,好像女人天生就是围着男人转,
男人对女人所做的和所要做的都是女人应
尽的义务和责任,哪怕是违背自己意愿。


些便是典型的封建礼教的残余,例子数不胜
数。

这说明,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这种封建思想深入了人们的潜意
识,形成难以抹去的习惯思维和行为。

总之,红颜不是祸水。

因为,红颜就是红颜,红颜是造物主赋予生命最美丽的风景;祸水就是祸水,祸水是卑劣者贻害人世间的肮脏手段。

如果我们把一种生命之美强为祸水,那么生命也就成了世界里的一种垃圾,更是让丑陋肆意凌辱着美丽。

在任何一个强权手段之下,女性从来都是弱者。

这个意义上,我更认为“自古红颜多薄命”——能不薄命么?无奈而无助的女人!即使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对社会和生活更要负责的,还是男人!
所以,历代处于朝代颠覆的美丽女子是被冤枉的。

女人在历史中是随人摆弄的花瓶,她们根本没有任何权力。

“红颜祸水”,只是男人构造出来的一个美丽谎言。

我们应该去掉冷漠,用心去照亮历史深处若隐若现的美丽红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