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教学设计

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优质课
课题: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
作课人:温玉萍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掌握抽样方法的特点和步骤;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解决,体验抽样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实际问题中的统计思想;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系统抽样与分层抽样的特点和步骤;
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每层应抽取的样本数;系统抽样中的“个别案例”的处理办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课堂容量.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如下,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析案例,理性概括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追踪成果,巩固提高归纳反思,自我提升设置思考,埋下伏笔.
问题1:要判断一锅汤的味道,需要把整锅汤喝完么?应该怎样判断?
问题2:(资料来源:网络)
①第23届洛杉矶(美国)奥运会,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金牌数前5名情况:
美国(83枚),罗马尼亚(20枚),联邦德国(17枚),中国(15枚),意大利(14
枚)
②第30届奥运会金牌数前5名情况:
【活动过程】对于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将锅里的汤“搅拌均匀”,品尝一小勺即可,这种方法类似于简单随机抽样;问题2,从中国首次(1984年)参加奥运会到现在,经历了28年,中国的奥运体育“质的飞跃”引起了西方媒体的广泛关注,采访哪些对象才能客观的反应中国体育的巨大变化?问题3,美国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入主白宫,为什么能得到白人主流社会认同?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诱导式”教学,顺利进入新课.
(二)分析案例,理性概括
“高考阅卷流程”是学生感觉到神秘的案例,我便以此引入案例1.
【活动过程】让学生了解高考阅卷流程,并给与提示:参加阅卷的老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校研究生,高中教师.学生在提示下,通过自由讨论,很容易得出分层抽样的方法,但表述过程可能不够严谨,于是借助一个具体案例来探究,让学生加深理解分层抽样.
1、分层抽样
• •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分层抽样刚刚接触,还没有形成理性认识,所以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让他们先想、先说、先做,再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避免了老师的单独说教,既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在提示(提示:采访对象应来源于每场比赛的各个领域:主裁,副裁,边裁,教练,队员,对手)下自主解决情境问题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背景材料:
每年6月9日,饱含考生心血和希望的高考试卷被密封、打包,一路护送到各阅卷点。

考生的心也从此揪得很紧,――是谁在批阅我们的高考试卷?一般是阅卷教师评分后,评审小组要从中进行抽查,如何抽样能保证评卷结果是公正客观的?
某阅卷点参加阅卷的老师共计1500人,其中高校中青年教师100人,在校研究生500人,高中教师900人.要调查阅卷教师的评分情况,要求抽取其中的30人进行调查,应当怎样抽样? 特点:考察对象是由具有明显差异的几部分组成
步骤:(1)各层样本容量确定抽取的比例;
(2)由分层情况,确定各层抽取的样本数(层内可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 (3)简要作答.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1年,诸多食品安全事件挑战公众神经.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浙江地沟油事件的轰动,到如今的问题胶囊事件,如何检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焦点,我引出案例2.
2、系统抽样
一家药厂某时段生产一批胶囊10000件,要求抽取200件,检验该批药品质量指
标是否合格. 如何抽样?
【自学内容】课本13-14页的内容——系统抽样以及例4、例5;
【探究目标】
(1)系统抽样的步骤?
(2)若是总个体数为10003呢?应如何处理恰当?
我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可以由学生先在练习本上书写抽样步骤,教师巡视,并督查指导,再找一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完成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例2中的“10000”改为“10003”呢?类比课本的例5,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由上述过程让学生概括系统抽样的特点和步骤,教师完善,强调关键点.
提醒学生只有起始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最后,告诉学生步骤可以简记为:编号;分段;确定起始号;加间隔得样本.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3
【活动过程】让学生自由讨论,刚刚学完系统抽样,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所选取的样本身高可能偏高或偏低,这种样本就称为“坏样本”.此时提示学生选取样本时要避免样本的偏差性.并在提示(提示:①选举票来源于选举团和各州民众;②选举团倾向于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利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为40.这个班共分5组,每组8名学生,他们的座次是按照身高自矮到高进行编排的。

李莉是这样做的,抽样距是8,按照每个小组的座次进行顺序编号。

你觉得这样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么? 特点:考察对象总体容量和样本容量较多 步骤:
① 采用随机的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编号;
② 确定分段的间隔k 。

当N n (N 为总体中的个体的个数,n 为样本容量)是整数时,k=N n ; 当N n 不是整数时,从总体中随机剔除一些个体(可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办法),使剩下的总体'N 能被n 整除,这时k='N n ,并将剩下的总体重新编号; ③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的个体编号l ; ④将编号为,,2,...,(1)l l k l k l n k +++-的个体抽出.
共和党,而各州民众对两大候选人的支持度是不同的(奥巴马赢得了关键州——佛罗里达州的选民选票)下解决情境问题3.加深学生对“坏样本”的理解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情境问题3,加深学生对“坏样本”的理解.
(四)追踪成果,巩固提高
4、随堂练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起到反馈教学、内化知识的作用,使学生体验抽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归纳反思,自我提升
5、归纳小结:三种抽样方法的对比?
异同,完成上面的表格,整个过程中,肯定有个别学生的某一部分没有整理完或者不会整理.所以我提醒学生“做笔记”!让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补上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