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材加工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模板】

木材加工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模板】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工业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木材加工项目建设单位(盖章)XXX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李进林(盖章或签字)联系人李振华联系电话********邮政编码351164福建省生态环境局制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由来XXX建设单位(营业执照见附件1,法人身份证见附件2)位于莆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前沁1158号(木材加工区内)(租赁合同见附件3),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主要从事木材加工及销售,租用福建省海宏木业有限公司厂房,租赁面积2800㎡,年可生产加工木制品、家具材1.4万m³。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该项目属于300- 24锯材、木片加工、木制品制造中的其他类,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因此,XXX建设单位委托甘肃宜洁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木材加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即派技术人员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规定编写成报告表,供建设单位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三、编制依据(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9月1日;(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7)《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9)《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1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12)《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1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1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15)《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国家环保部总量司2011年;(16)《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11年第13号;(17)《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3月29日修订;四、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4.1 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理位置XXX建设单位位于莆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前沁村前沁1158号(木材加工区内),所在具体位置坐标为25°16'02.98" N,119°08'22.48"E。

项目西、北两侧为他人厂房;南侧为空地;东侧临前沁路。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周边关系见附图2,项目周边环境现状照片见附图3。

4.1.2 地形、地貌、地质项目位于莆田市的东南部,从地貌分区来看,属于莆田市的滨海台地丘陵岛屿地貌区,其北接兴化平原和壶公山,是位于兴化湾、湄州湾之间的一个半岛,为滨海台地、丘陵岛屿区,处于常乐至南澳北东向断裂带和仙游至漳平东西向活动构造带复合部,地质多被第四纪地层及残积层所覆盖,堆积层下伏基底主要为酸性岩浆岩体和基性岩浆岩体,出露少,地表构造痕迹不明显。

多组断裂切割的断块,为相对下降幅度的开阔地区,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的河海交替沉积层。

项目区地貌以断续的低丘台地和滨海平原组成,山丘海拔多在120m以下,整个半岛地形破碎,沿海丘陵逼近海岸,形成多处岬角。

海岸线曲折,岩、沙岸相互交错。

项目所在地地貌类型属“九里洋”平原,北面高,最高处高程达24.35m,南面低,最低处高程仅6.72m左右,地势平坦开阔,河道迂回曲折。

土壤类型为剥蚀台地,由花岗岩、流纹岩、火山岩风化剥蚀而成,土壤层次发育不明显,为酸性土壤。

4.1.3 植被状况秀屿区土地膏腴,物产丰富,这里盛产大米、小麦、甘薯、大豆、花生和蔬菜。

有荔枝、龙眼、枇杷等名果。

其地带性植物分布类型有所差异,由于受气候、土壤、水流和人为的长期作用的结果,早期的原生植物已被逆行演替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植被。

作物耕作以稻-麦一年三熟为主。

常见植物主要是农作物,果树是该区域主要乔木植被,其他乔木可见桑树、木麻黄、柳树、马尾松等,此外还有毛竹、各类花卉及野草,多为零星分布。

水产业以海涂养殖为主,品种有海蛎、虾、鱼、蛤等。

由于受气候、土壤、水流和人为的长期作用结果,项目区内早期原生植物已被逆行演替为次生生物和人工植被。

项目所在地周围植物主要为周边厂区绿化植物(木麻黄)、杂草等。

4.1.4 气象特征项目所在地秀屿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多为东北风,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日照充足,温度适宜是本区气候的一大特征。

平均年太阳辐射量达110.41 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95.9小时, 年均日照率为45%。

日照时间从山区至沿海逐步增多。

气温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山区逐渐降低。

项目所在地气象特征大体如下:气温:常年平均气温19.9℃,历年最高气温37.9℃,最低气温0.7℃。

湿度:受海洋湿空气影响,空气中平均水汽密度较大,平均湿度差异较小,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五、六月份最高达80%以上,十至十二月最低。

降水:秀屿区降水量偏少,年均在1000~1200mm之间,平均降水日数小于110日。

降水主要分布在春、夏两季,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最多,秋冬雨量最小。

风:秀屿区平均风速大,年均风速达3.0m/s,大风日多,小风、静风日少,受季节影响明显。

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55.1%,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夏季为偏南风或西南风,合计频率为15.7%。

4.1.5 水文项目周围无明显地表大径流。

平海湾位于项目南侧方向,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潮流运动方式呈往复流形式,大潮最大流速出现在涨潮后2h,流向NEN,而小潮流速的最大值出现二次,分别出现在高潮及低潮的前夕潮流。

一日时间内潮流的方向换二次,最大流速可达1.22m/s~1.39m/s,余流一般都较小,表层流速在0.0015m/s以内,底层流速较小,一般只有0.001m/s。

4.2 社会经济环境状况4.2.1 社会经济状况项目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木材加工区,东峤镇位于兴化湾与平海湾之间,地处平海半岛腰部。

总面积82km2,总人口105818人。

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海、田兼备,境内有16万亩的盐场,年产原盐20万吨,是全省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蕴藏着4000万m3的花岗岩资源,是建筑装饰材料和石雕的上等佳品;海岸线长达19多km,有万亩海滩可用于发展海洋养殖。

东峤镇是农业大镇,18000亩的山头,绿树成荫,4000亩的龙眼果园郁郁葱葱,6500亩农业旱地生态模式综合开发,独具一格,是莆田沿海平原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2017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77亿元,同比增长1.42%;限上商贸业销售额12.35亿元,同比增长13.18%;固定资产投资17.11亿元,同比增长227.48%;财政收入2.25亿元,同比增长190.6%;农业产值5.1亿元,同比增长30.1%。

引进万达建筑劳务、国燃能源(莆田)、牧钢精密科技、长信建设、中建信和建设、越特新材料科技等6家企业,完成招商引税1360万元,同比增长74.3%。

4.2.2 秀屿区污水处理厂概况秀屿污水处理厂位于秀屿区东庄镇胜利围垦,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为6043.15万元。

该工程设计分期建设,其中近期(2010年)用地面积43.93亩,污水处理规模3.5万吨/日;远期(2020年)规划总控制用地135亩,建成后规模达到14万吨/日。

处理厂污水排放口设在湄洲湾港口区,依据《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1997)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通知》(闽政[2011]45号)有关资料,现有纳污海域—湄洲湾秀屿港为第四类海域环境功能区,其海域主导功能为港口、航运。

近期服务范围为东峤组团和芴石组团的大部分用地以及东庄组团的部分区域(秀屿港附近区域)。

4.2.3 秀屿区木材加工区概况中国.莆田秀屿区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紧邻全国唯一经国家批准的秀屿进口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

示范区用地主要是盐田调整。

总体规划20000亩,一期规划10000亩,其中首期开发建设5600亩,首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亿元人民币,主要建成两个功能区:一是木材加工区占地4300亩;二是标准化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示范小区,占地1300亩。

“十一五”期间,示范区将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木材加工、贸易、集散基地,产值达到30亿;“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将建成中国最大、在世界有显著影响的木材加工、贸易、集散中心,产值达到100亿。

4.2.4 交通状况项目所在厂区北侧通道与魏东路相接,可与外界交通主干道往来,交通便捷,为人员来往、原料和产品运输创造了有利的交通条件。

4.3 环境功能区划情况及评价标准4.3.1 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福建近海区域功能区划》(闽政[2011]45号),项目所在地处于平海湾,其主导功能为养殖、航运和一般工业用水,辅助功能为纳污,规划为二类功能区,海水水质质量执行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标准。

具体标准数据见表4-2。

表4-2 海水水质标准(摘录)注:除pH外其他单位为mg/L4.3.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莆政综[1999] 79号《莆田市地面水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类别区划方案》,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属二类区,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表4-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相关标准项目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木材加工区内,噪声功能类别属于区划中的3类区,环境噪声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3类标准,其中东侧临前沁路一侧执行4a 类标准。

表4-4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4.4 污染物排放标准4.4.1废水项目目前污水管网已接入秀屿污水处理厂,运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表4中的三级标准(COD 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氨氮参照执行CJ343-2010《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表1的B等级标准(氨氮≤45mg/L),达到秀屿污水处理厂污水入网标准后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4.4.2废气项目运营期产生的颗粒物排放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表2中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