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第七章 光的粒子性
大学物理:第七章 光的粒子性
光波
可见光
常用单色光源
热辐射现象的困难:
现象:1.任何物体都会辐射电磁波 2.电磁波中含有各种波长 3.每个波长对应着不同的电磁能量
波动模型的解释: 1.物体内分子原子的热运动视为带电谐振子的运 动。 2.谐振子频率不相同。 3.相同频率谐振子的数目不同。
定量解释: 验证理论规律与实验结果是否吻合。
ε = hν
P = λ/h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说明: 光具有波动和粒子这两个特性。
实验规律: 测什么,怎么测? 单色辐出度 Mλ(T) —— 在λ—λ+dλ范围内物体单 位面积上的辐射功率。
选取对象: 黑体:只吸收不反射
视为黑体表面
M0λ(T)
平行光管
1700K
棱镜
热电偶
1500K
实验结果:
1300K 1.温度高,辐射能量 增加
λ
2.温度高,短波的电 磁能量增加
理论验证: 1893年维恩用类比法(将黑体的能 谱分布假设与麦克斯威速率分布一致)得到一理 论公式,但仅在短波处吻合。 1900年瑞利与金 斯用能均分定理(每个谐振子的能量均为 kT)导 出另一公式,但仅在长波处相近。
1900年普朗Biblioteka 在维恩与瑞利公式的启发下,尝 试在二人的公式之间建立一个内插式公式,使它 在长波方面接近瑞利公式,短波方面接近维恩公 式,经过努力获得成功。
理论上导出此公式需做如下假设:
机械振子的能量值是分离的,只能是某一最小能 量的整倍数。 ε, 2ε, 3ε, 4ε,…
ε = hν
辐射光波的能量是分离的。 爱因斯坦:光(量)子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