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__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第四章__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4.2.3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1)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与企业有直 接的关系,并且有人的参加,如顾客、投资者、雇 员、当地的社区、供应商、其它的商业合伙人等。 (2)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通过社会性 的活动与企业形成间接联系,如居民团体、相关企 业、众多的利益集团等。 (3)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直 接的影响,但不与具体的人发生联系,如自然环境, 人类后代等。 (4)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者,他们对企业有 间接的影响,也不包括与人的联系,如非人物种等。
米切尔认为,要成为一个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至少 要符合以上一条属性,即要么就是对企业拥有合理 的索取权,要么能够紧急地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 要么能够对企业决策施加压力,否则不能成为企业 的利益相关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上述三个 特性上评分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又可以被细分为 以下三类: (1)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Definitive Stakeholders),他们同时拥有对企业问题的合 理性、影响力和紧急性。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管理层必须十分关注他们的欲望和要求,并设 法加以满足。典型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 雇员和顾客。
(3)潜在的利益相关者(Latent Stakeholders), 是指只拥有合理性、影响力、紧急性三项特性中一项的 群体。 第一,可自由对待的利益相关者:只拥有合理性但缺乏 影响力和紧急性的群体,随企业的运作情况而决定是否 发挥其利益相关者的作用。 第二,蛰伏的利益相关者:只有影响力但没有合理性和 紧急性的群体,处于一种蛰伏状态(Dormant Status),当他们实际使用权力,或者是威胁将要使用 这种权力时被激活成一个值得关注的利益相关者。 第三,苛求的利益相关者:只拥有紧急性,但缺乏合理 性和影响力的群体,在米切尔看来就像是“在管理者耳 边嗡嗡作响的蚊子,令人烦躁但不危险,麻烦不断但无 须太多关注。”除非他们能够展现出其要求具有一定的 合法性,或者获得了某种权力,否则管理层并不需要、 也很少有积极性去关注他们。
4.2.2自愿的利益相关者和非自愿的利益相关 者;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和次要的利益相关者
克拉克森(Clarkson,1994;1995)提出了两 种有代表性的分类方法: (1)根据相关群体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承担的风 险的种类,可以将利益相关者分为自愿的利益相 关者(Voluntary Stakeholders)和非自愿的 利益相关者(Involuntary Stakeholders): 前者是指在企业中主动进行了物质资本或人力资 本投资的个人或群体,他们自愿承担企业经营活 动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后者是指由于企业的活动 而被动地承担了风险的个人或群体。换言之,克 拉克森认为利益相关者就是“在企业中承担了某 种形式的风险的个人或群体”。
影响力
2 蛰伏的利 益相关者
紧急性
6 危险的 利益相关 7 决定性 者 的利益相 关者 3 苛求的 5 依靠的 利益相关 的利益相 者 关者
4 主要关者 8 非利益 相关者
①②③是潜在的利益相关者,④⑤⑥是预期型利益相关者, ⑦是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而⑧则不是利益相关者。
第三部分 伦理经营假 设下的管理问题
第四章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兴起:理论背景与现实
背景 利益相关者理论(Stakeholder Theory) 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逐步发展 起来的,进入80年代以后其影响迅速扩大, 并开始影响英美等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 并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转变。之所以会出 现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相应的利益相关者 管理模式),是有其理论背景和现实背景的。
低
高
紧密性
4.2.4 最新的研究进展:米切尔评分 法及其应用
勿庸置疑,上述从多个维度来细分利益相
关者的思路大大深化了人们对企业的利益 相关者的认识。然而这些界定方法普遍的 缺陷是缺乏可操作性,仍然停留在学院式 的研究中,从而制约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 实际运用。 美国学者米切尔和伍德(Mitchell & Wood, 1997)提出了一种评分法 (Score-based Approach)来界定利 益相关者,从而大大推进了利益相关者理 论的应用与实践。
社 会 性 次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 (Secondary Social 高 stakeholders)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结 果如下图所示
首要的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 (Primary Social Stakeholders)
低
次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 首要的非社会性利益相关 者 (Secondary Non- 者 (Primary Non-social social stakeholders) stakeholders)
理论背景
在60年代至70年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企业 看成是一个转换投入和产出的“黑箱”的思想受 到了猛烈的批判,进而涌现出研究企业理论的大 量文献。这些文献大多以交易费用、委托—代理、 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等概念为核心而展开, 使我们对企业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然而,各 种所谓的主流企业理论并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 企业的所有权(以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 权来表示)应该全部归企业的股东所有;他们提 出的“股东至上主义”和“资本雇佣劳动”的命 题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也与各国的实践发展有 着明显的差距。正是在这种理论纷争的局面中, 一批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4.2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4.2.1
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 查克汉姆(Charkham,1992)按照相关群体与 企业是否存在交易性的合同关系,将利益相关者 分为两类: 契约型利益相关者(Contractual Stakeholders): 股东、雇员、顾客、分销商、供应商、贷款人。 公众型利益相关者(Community Stakeholders):全 体消费者、监管者、政府部门、压力集团、媒体、 当地社区。
(2)预期型利益相关者(Expectant Stakeholders),他们与企业保持较密切的联系,拥有上
述三项属性中的两项。这种利益相关者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同时拥有合理性和影响力的群体,他 们希望受到管理层的关注,也往往能够达到目的,在有些情况下 还会正式地参与到企业决策过程中。这些群体可能包括投资者、 雇员和政府部门。 第二,依靠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合理性和紧急性的群体, 但却没有相应的权力来实施他们的要求。这种群体要想达到目的, 需要赢得另外的更加强有力的利益相关者的拥护,或者寄希望于 管理层的善行。他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结盟、参与政治活动、呼 吁管理层的良知等。 第三,危险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拥有紧急性和影响力,但没有 合理性的群体。这种人对企业而言是非常危险的,他们常常通过 暴力来满足他们的要求。比如在矛盾激化时不满意的员工会发动 鲁莽的罢工,环境主义者采取示威游行等抗议行动,政治和宗教 极端主义者甚至还会发起恐怖主义活动。
米切尔明确指出,有两个问题居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的核心: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确认(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即谁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是利益相关者的特征(Stakeholder Salience),即管理层依据什么来给予特定群体 以关注。由此可以从三个属性上对可能的利益相关 者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分值的高低来确定某一个人 或者群体是不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哪一类型利 益相关者。 这三个属性是:(1)合理性(Legitimacy),即 某一群体是否被赋有法律上的、道义上的或者特定 的对于企业的索取权;(2)影响力(Power), 即某一群体是否拥有影响企业决策的地位、能力和 相应的手段;(3)紧急性(Urgency),即某一 群体的要求能否立即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米切尔评分法的提出大大改善了利益相关者界定的 可操作性,极大地推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推广应用, 并逐步成为利益相关者界定和分类的最常用的方法。 许多学者结合所研究企业的具体情况,利用这种方 法给企业的相关群体评分,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 参考依据。如挪威学者科鲁特详细研究了挪威渔业 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Knut,2001)。 科鲁特的研究表明,挪威渔业企业的许多利益相关 者都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 变化后,市民、消费者、媒体等利益相关者可能会 跃升为预期的利益相关者,而本地居民、环境保护 集团也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管理层 只有清楚地明确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并充 分把握他们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趋势后,才能制定和 实施相应的战略,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再举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以说明利益相关者的影 响力和紧急性这两个特性。那是不久前在全球最大 的家居装饰用品零售企业美国家得宝公司(The Home Depot)国内几十个商店里发生的,具体情 况是这样的:在家得宝公司的每一家商店里,从内 部通话系统都播放出这样怪异的话语:“请购物者 注意了,你将在第七通道找到从亚马逊流域中心地 带砍来的红木。”惊愕的管理者赶紧奔到第七通道, 想抓住在幕后操纵这一举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很 显然,这些环保主义者已掌握了这些商店内部广播 系统的使用密码。在该环保主义团体反复闹了几个 月后,家得宝公司屈从了该团体的要求,宣布它将 不再销售从遭受破坏的森林那里砍来的木料,改为 销售经由一个新成立的名叫照管森林委员会(the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FSC)认定的 木材产品。家得宝公司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 个委员会,突然间,该公司就不得不销售须经FSC 批准的木材。
4.2.3 威勒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威勒(Wheeler,1998)则将社会性维度
引入到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中。他认为有些利 益相关者是有社会性的,即他们与企业的关 系直接通过人的参与而形成;有些利益相关 者却不具有社会性,即他们并不是通过“实 际存在的具体的人”与企业发生联系的,比 如恶化的或改善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后代、 非人物种等。结合克拉克森提出的紧密性维 度,威勒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分为以下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