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写作训练:创新1、名言警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
——歌德★独辟蹊径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在街道上挤来挤去不会有所作为。
——布莱克★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
——松下幸之助★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展的一种能力。
把创造力限制在少数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多产创作上是一种陈腐的观念。
创造性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天赋潜能。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美国《未来学家》(杂志)★创新是惟一的出路,淘汰自己,否则竞争将淘汰我们。
——安迪·格罗夫(英特尔公司总裁)★在创新将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
——金马(电影导演)★不创新,就灭亡。
——艾柯卡(现代美国著名企业家)2、典藏素材★名画邀顾客——专有独到,决不雷同日本安田保险公司出资53亿日元,买来梵高的世界名画《向日葵》,并悬挂于营业大厅。
消息不胫而走,每天前来观赏者达万多人次,一时成为当地一大热点。
各种报道充斥媒体,各种传闻流入街巷,公司知名度因此大为提高,生意如火如荼。
据行家估算,这次名画广告所产生的效应,其价值应在2000亿日元以上。
★詹天佑——独具匠心建铁路詹天佑献身中国铁路事业,在修建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时,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又先后请日本和德国的工程师出马,结果都失败了,詹天佑接受任务后,大胆采用新方法施工,终于成功建成了震惊世界的滦河大桥,再设计修筑京张铁路时,詹天佑也独具匠心地进行分段施工并运用“折返线”原理创造性地设计人字形线路从而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
★李四光——大胆质疑,善于创新找到中国石油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不迷信传统的地质理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地质实践和前人的经验教训,深入思考,反复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一套全新的找油理论,即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终于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海尔——不断创新,铸就辉煌创新是海尔发展的不竭动力。
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因此有了今天的成就。
★斯塔克——别出心裁,化腐朽为神奇美国历经百年的自由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存有200吨废料,难以处理。
斯塔克主动承包清理,他将废料分类整理,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塔,废铅改铸纪念币,水泥碎块整理做成小石碑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让大家选购。
结果本来无人问津难以处理的一堆垃圾,顿时化腐朽为神奇,身价百倍,人们争相购买,很快被一抢而空。
正是由于斯塔克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别出心裁想出多种处理方法,由此而获得很大利润。
3、精彩语段★人因创新而不断充实,生活因创新而不断完善,民族因创新而走向繁荣。
创新的光华熠熠生辉,我们这一代青年肩负着让祖国伟大复兴的使命,唯有创新,才能开创为好未来。
★创新不是盲目的抛弃传统,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不是蛮横,不是绝对,不是极端,而是有辨别地继承,有远见地求变,有理智地提升。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优良传统,才会更容易成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有“清如许”的渠塘。
4、小试身手班级姓名光山二高高二语文阅读与练笔(三)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
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十余年。
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
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
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
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
若乃器人③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于是上嘿然而笑。
其后,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
太子既至前,不哀。
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
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
罪乃在臣,当死。
”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
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
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
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
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
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使躬不瘳。
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
”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注】①骖乘:陪乘。
②留好:留意,爱好。
③器人:选择人材。
④陈惠、李微:当时宫中的音乐家。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窃.戒属毋涕泣窃:私下B.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生意:生出怀疑之心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审:反复推究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愍:哀怜2.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B.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C.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D.丹以亲密/臣得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丹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之,诏丹护太子家②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③上以责谓丹。
丹免冠谢上曰④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⑤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⑥为将军前后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帝做太子的时候,史丹就深得信任,担任驸马都尉侍中,常常在车右陪乘,后来,元帝还命令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B.元帝喜好音乐,定陶恭王与其的嗜好相同,深得元帝喜爱,多次称赞他的才能。
在这种情况下,史丹极力劝谏,褒扬太子。
C.皇帝病重,太子很少能够与他见面。
史丹趁皇上独自休息时,叩地拜伏,陈以利害,打消了皇帝重立太子之念头,使太子终于成为继承人。
D.史丹虽然表面上倜傥不羁,但内心做事谨慎,担任左将军前后十六年,深得皇帝器重,告老还乡时,皇帝赐予策书来褒奖、安慰他。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
(5分)(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妾闻,罪当死!”(5分)班级姓名1.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审:确实。
2.B 3.C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①是说明皇帝对史丹信任;④是说明史丹的品行;⑥是说史丹年事已高,告老还乡。
4.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原文中史丹担任驸马都尉侍中,陪伴在车右不是元帝做太子时,这是时间错位设误的题型。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语句的能力。
第(1)句关键词语有“若乃”、“相”,还要注意“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句式特点;第(2)句关键词语有“切至”、“却”、“妾闻”等。
答案:(1)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2)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参考译文】史丹字君仲,原为鲁国人,后来迁居杜陵。
从元帝当太子时起,史丹由于父亲史高的缘故被任命为中庶子,随从左右十多年。
元帝即位后,史丹任驸马都尉侍中,皇帝出行常常在车右边陪乘,很受宠幸。
皇上因为史丹是原来的臣下,亡父的外家亲属,亲近信任他,命史丹护卫太子一家。
当时,傅昭仪的儿子定陶恭王有才能,母子都被宠幸,而太子稍微有酒色方面的过失,母亲王皇后不受宠爱。
建昭年间,元帝患病,不能亲理朝政,只是贪恋音乐。
后宫嫔妃和左右侍从熟悉了解音乐的人没有谁能做到,而定陶王也能办到,皇上屡次称赞他的才能。
史丹进谏说:“凡是被称为有才能的人,应当聪敏而又喜好学习,温习旧业,增加新知,是皇太子做到的。
如果以丝竹鼓鼙的才能来衡量人,那么这是陈惠、李微比匡衡高明,可以扶助国家了。
”于是皇上嘿嘿地笑了。
在这之后,中山哀王死了,太子前往吊唁。
哀王是皇上的小弟弟,和太子游学一起长大成人。
皇上从远处看见太子,感触地想起哀王,悲伤得不能控制自己。
太子已经来到驾前,并不哀伤。
皇上极不满意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皇上把责备的话告诉史丹。
史丹叩头谢罪说:“我看见陛下哀伤痛悼中山王,到了损伤身体的地步。
先前太子应当进宫见驾时,我私下告诫嘱咐他不要哭泣,使陛下感触悲伤。
过错只在我身上,应当处死。
”皇上认为他的话是对的,怒意才化解了。
竟宁元年,皇上的病势日渐沉重,傅昭仪和定陶王常常服侍在身旁,而皇后、太子很少能够进宫见驾。
史丹由于是亲近臣子能够进宫侍候,探视疾病,等到皇上独自躺着休息时,史丹径直闯入寝室,头叩地拜伏在青蒲席上,哭泣着说:“皇太子以嫡长子而被立,至今达十多年,受到百姓的尊重,天下人没有不从心里归附他自托为臣子的。
看到定陶王一向很受喜爱宠幸,现在路上流播谣言,为国家起了怀疑之心,认为太子有不稳固的议论。
如果确实是这样,公卿大臣以下一定会以死抗争,不接受诏令。
我愿意先受赐而死来给众位大臣看!”皇帝向来仁爱,不忍心看见史丹流泪悲泣,言辞又恳切到了极点,皇上心里大为感动,喟然长叹。
史丹马上退后,叩头说:“愚昧的臣下胡乱听信谣言,按罪应当处死!”皇上于是接受了史丹的忠言,史丹唏嘘着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