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临床应用综述标签:中药;膏方;临床应用;综述由于膏方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补先天之肾为主兼顾脾胃,使脏腑相合,纠正机体偏性见长[1],故常用于慢性疾病、女性人群、疾病康复期、亚健康人群、皮肤病、老年人及儿童等。
兹将近年来膏方临床运用情况综述如下。
1 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1.1 心血管系统疾病心主血脉,血液的正常运化除营气的作用外,也离不开心气与心阳。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化生的元气灌注于心脉,荣卫心脏。
若脾胃功能失调,则机体气血不足,气为阳,血为阴,气为血之帅,心阳心气阻痹,会影响营血的运行,出现血瘀;反之,血瘀又会导致气滞,脉络不畅,不通则痛,久则致胸痹心痛。
另外,脾胃功能衰弱,肝胆失于疏泄,聚湿生痰,气郁化火,煎熬津液,出现痰涎,痰热胶固或痰湿滞留,均可致心气痹阻[2]。
故将膏方用于心血管病患者时应注意健运脾胃、通利化痰;疏肝利胆、调畅气血;振奋心阳、益气养心[2-4]。
如高血压病患者,其病机为以虚为主的肝肾阴虚,致阴阳两虚,以及以实为主的肝阳上亢,痰浊中阻[5]。
故用膏方调治时应从“调虚”及“祛实”两方面入手。
调虚方面,益气常用白术、黄精、党参、太子参等,滋阴多用麦冬、天冬、生地黄、龟甲、鳖甲、玉竹等,养血用当归、白芍、熟地黄、何首乌等,温阳可取杜仲、巴戟天、续断、桑寄生、淫羊藿等[6]。
1.2 呼吸系统疾病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精,司摄纳。
肾为气之根,肺为气之主,共同作用维持机体正常呼吸功能。
然肺为娇脏,诸邪皆可伤肺。
若寒邪阻肺,则肺气壅遏;热邪犯肺,则津液灼伤;湿邪恋肺,则痰湿阻滞。
肺为肾之母,肺病易致肾病,且肾病多为虚证。
另外,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失宣降,脾失健运,则水湿易成痰饮,阻滞于肺。
故肺、肾、脾三脏病变与机体呼吸系统疾病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用膏方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调治时应注意:清润肺金,宜甘凉轻灵;健脾燥湿,祛化痰之源;补肾填精,纳气固本;肺肾同病,宜峻补[7-8]。
如哮喘病机为脾、肺、肾功能失调,致积湿生痰,痰浊内伏,肺气出纳失司。
以膏方治疗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9-10]。
石氏等[11]通过观察7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膏方治疗后的变化情况,认为冬令服用补肾平喘膏方能减轻哮喘的临床症状,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
1.3 消化系统疾病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人体所需水谷精微有赖于脾胃的运化。
脾胃有消化、吸收、输布的功能,是机体化生气血、充养精微的源泉。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胃功能正常,则水谷糟粕得以下行,水谷精微得以输布。
若脾为湿困,运化升清失职,则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若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功能。
且脾胃不健可影响到其他脏腑,而他脏有病,亦可影响脾胃。
其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肾相互滋养。
若脾胃虚,化生水谷精微不足,则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藏;若肾阳虚衰,脾胃不得温煦,亦使脾胃失职。
因此,究脾胃病之病因病机,不外乎标实本虚,气滞湿热痹阻为标,脾胃肾亏虚为本。
故用膏方调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时,应脾胃并举,以平为期;兼顾补肾,扶助正气;药味适中,药性清灵;补消结合,动静并用[12-14]。
如慢性功能性便秘属中医学“脾约”、“肠结”等范畴。
应用膏方调治时可采用滋肾填精、増水行舟,或清热养阴、调和营卫,或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等治法[15]。
1.4 肾脏疾病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肾无实证,皆虚为本。
脾为后天之本,且脾胃为升降之枢机,后天脾胃功能强盛,则先天之肾得以充养。
肾病患者常伴有腹胀、脘痞、苔腻等脾不运化之证。
然以寒湿风邪为主的病邪常侵袭脾胃,使脾胃虚损,日久累及他脏,终损肾气;湿热之邪易留于肾,日久瘀阻肾络,损害肾脏诸功能,湿邪中阻,又易损伤脾胃。
虚实夹杂,正邪相争,累及全身阴阳气血。
故用膏方调治肾脏疾病患者时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益肾为先,兼顾脾胃;辅以祛邪,重在湿瘀;平衡为要,兼顾气血阴阳[16-18]。
如再发性尿路感染属中医学“劳淋”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肾虚兼膀胱有热,治疗上在“虚则补之”原则下,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可酌情加祛邪之品在冬季用膏方辨证进行调治,常能获得满意效果[19]。
2 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女子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或肝失疏泄,则气血失调,日久则肾精不足,终致月经过少,膏方调治时常以疏肝理氣解郁、健脾补肾为主。
若肝肾阴虚,虚火亢盛,则迫血妄行,致月经量多,终使气血两虚,膏方调治时常以滋阴清热、补气养血为主。
若因流产等严重创伤疾病所致肾精亏损,无精化血,或肾阳虚衰,寒从中生,或脾虚气弱,生化无源,使月经延后,甚则闭经,此时用膏方调治时常以补肾填精、健脾温阳、气血双补为主[20]。
3 在疾病康复期中的应用3.1 中风后遗症中风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并发症多的特点,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患之一,其后遗症常见言语艰涩、失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
颜德馨认为,中风后遗症其病机或阴虚火旺,炼血成瘀;或阳气虚衰,寒凝血脉;或气虚无力,血涩致瘀;或情志抑郁,气滞成瘀。
临证若用膏方调治,既应坚持“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原则,还应充分考虑患者邪实的病理状态,佐以祛邪之品[21]。
另外,从分期用药角度考虑,卒中恢复期膏方调治时以清心降火、熄风活血为主,以期祛尽伏邪,不留后患。
用药可选栀子、连翘、百合、茵陈、石决明、钩藤、桃仁、红花、川芎、知母、当归、胆南星等。
卒中后遗症期,膏方调治应以阴中求阳、恢复脑功能为主,以期扶阳益脑、温润填髓。
用药可选菟丝子、巴戟天、仙茅、补骨脂、黄精、茯苓、紫河车、冬虫夏草、肉桂、牛膝、蛤蚧、阿胶、红山参、远志、益智仁等[22]。
3.2 乳腺癌术后患者乳腺癌属中医“乳岩”范畴。
西医手术及放化疗综合治疗后,虽能祛除大部分邪毒,但余毒未尽,气血大伤。
若正不抗邪,易使余毒复燃,肿瘤复发转移。
且乳腺癌术后,患者气血俱虚,加之恐惧焦虑心理,更影响到气机运行,日久气滞血瘀。
故乳腺癌术后患者用膏方调治时应以扶正祛邪、行气活血为主。
用药上,固本祛邪多用菟丝子、沙参、女贞子、太子参、山茱萸、麦冬、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等;行气活血多用制香附、佛手、郁金、赤芍、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动静结合,药性平和。
膏方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性黏腻难化,故需配伍理气解郁之品,使处方动静协调平衡。
②主次兼顾,随证加减。
膏方药味偏多,开具时须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③调理脾胃,补有所收。
应用膏方予以乳腺癌术后的体虚患者时,应注意顾护脾胃,必要时,常予以调理脾胃、祛湿除热的“开路药”[23]。
4 在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亚健康状态是一种慢性的不良状态,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但生理和心理上往往出现不适的感觉和症状,如怕冷、怕热、倦怠、心悸、失眠、胸闷、健忘、纳差等。
中医认为,亚健康可分为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心脾两虚、气阴双虚、冲任不调等类型。
且以气虚气郁为病机之本,在此基础上变化他证。
而膏方整体上具有扶正祛邪、安脏腑、补气血、平阴阳的作用。
膏方并不仅是多味补益药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症状,因人而宜,量体裁方。
另外,膏方一般由30~40味中药组成,每味中药的剂量在50~200 g 之间。
膏方药味多,能对机体进行综合调理,虽总剂量大,但服用时间长,且加入的各种动物胶类药材尚能起到缓释作用,使药物作用强度适中,作用时间长,药效稳定,因此,临床上可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不同体质分型进行调治。
如气虚者,用膏方调治时可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等化裁;血虚者,可用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化裁;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化裁;阳虚者,可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化裁;精虚者,以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痰湿体质者,以香砂六君子汤、二陈汤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气滞血瘀体质者,以逍遥散、越鞠丸、柴胡舒肝散等为基本方进行化裁[24]。
5 其他膏方除可应用于以上人群外,还可用于:①皮肤病患者,如银屑病、湿疹、瘙痒症、特异性皮炎等[25];②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前列腺增生症、老年痴呆等老年患者[26];③小儿肺系疾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27-29]。
6 问题及展望目前,膏方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且南方地区患者对膏方的接受程度要高于北方。
然而,膏方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却不尽如人意,缺少统一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监管单位也不一,且相关部门对开具膏方人员的资格、熬制膏方的机构、收费标准等尚无统一的相关政策法规[30]。
尽管如此,膏方的应用价值不仅得到了诸多相关临床资料的证明,也得到了医师和患者的普遍认可。
因此,充分汲取名老中医膏方经验,规范膏方的开具、生产等操作流程,必将促进膏方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1] 何渝煦.中医膏方组方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38-39.[2] 朱凌云,秦嫣,张镜人.膏方调治心血管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3-24.[3] 母相聪,程志清.程志清用膏方辨治心血管病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90-91.[4] 楼丹飞,唐补生,曹敏,等.周端运用膏方治疗心血管病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5-27.[5] 熊军霞.中药膏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66.[6] 顾国龙,张梓岗.中药膏方在调治高血压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6):83-83.[7] 朱凌云,秦嫣.张镜人膏方调治肺系疾病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0):10-11.[8] 奚肇庆.膏方调补肺病精要[J].江苏中医药,2006,27(11):6.[9] 胡晓燕.膏方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86-87.[10] 王宏长,吴银根,唐斌擎,等.温阳补肾填精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1):28-29.[11] 石克华,熊必丹,吴银根.补肾平喘膏方治疗支气管哮喘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42(4):26-27.[12] 刘晓谷,杨贵元,蔡淦.蔡淦调治慢性胃肠病膏方特色[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10):12-13.[13] 邝生.徐进康教授应用膏方治疗脾胃病经验[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313-314.[14] 刘云霞,徐珊.徐珊应用膏方辨治脾胃病经验撷菁[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12-13.[15] 江松平.膏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734-735.[16] 张彤,盖云,朱雪萍,等.叶景华对慢性肾脏病的膏方调治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1,30(4):275-277.[17] 朱美凤,陈岱,王身菊,等.张志坚运用膏方治疗肾病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0,42(12):9-10.[18] 周恩超.邹燕勤教授“膏方”治疗肾病评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6):475-476.[19] 蒋春波,金伟民,孙伟.膏方防治再发性尿路感染理论相关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9):3757-3758.[20] 徐彩華.膏方在月经不调中的应用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5):526-527.[21] 杨志敏,周雯.师从颜德馨教授膏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体会[J].中医药通报,2009,8(3):26-27.[22] 赵杨.膏方在中风病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运用思路[J].江苏中医药,2011,43(10):4-6.[23] 胡袁媛,赵虹.楼丽华教授膏方调治乳腺癌术后患者经验[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4-55.[24] 谢东平,林颖,苏巧珍,等.杨志敏教授用膏方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5):8-9.[25] 宋瑜,马绍尧,李咏梅.马绍尧教授应用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0):596-598.[26] 姬要可,潘智敏.潘智敏教授应用膏方调治老年病经验介绍[J].中医药通报,2010,9(5):28-29.[27] 蒋建胜.益气健脾和营膏方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744-744.[28] 王彬,耿连艺,关凤嫦.奚肇庆教授运用小儿肺系膏方临床心得[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41-1642.[29] 陈银银.冬令膏方在小儿哮喘中的运用——盛丽先老师经验谈[J].中医儿科杂志,2010,6(1):10-12.[30] 周昕,翁超明,韩丽,等.全国膏方应用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7):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