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心理学老年期的发展及临终心理

发展心理学老年期的发展及临终心理

第十章 老年期的发展
请将下列的句子完成:
1、我认为老人是……
2、变老是……
3、当我变老,我……
你是否有和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生活的经验?他 们的哪些状况让你印象深刻?
六十花甲,七十知天命, 八十耄耋。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老当益壮,老夫聊发少年狂。
垂垂老矣,磨损理论:机体衰老是分子水平上发展的系 统损坏的积累所致。随着年龄增大,细胞分 裂的过程中越来越难以修复或替换已损坏的 部分,导致机体不能正常运转,产生衰老。 自由基理论:自由基是机体氧化反应中产生 的有害化合物,具有强氧化性,可损害机体 的组织和细胞。此外,外界环境中的阳光辐 射、空气污染、吸烟、农药等会使人体产生 更多自由基。该理论认为自由基的累积,是 人类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老年人的思维出现自我中心回归现象。其智 慧、洞察力强。
老年人的视听能力下降、自我效能感降低、 缺乏测验动机等原因,可能使人们低估老年 人的智力水平。

智力的“双过程模型”
保罗·波蒂斯(Paul Baltes)德国心理学家, life-span概念的提出者。 智力的机制:是智力的硬件,它以大脑的神经 生理为基础。智力机制主要表现为信息加工和 问题解决,与加工的内容无关。它随年龄老化 而衰退(类似流体智力) 。 智力的应用:是智力的“软件”,以文化、教 育为基础。主要表现为实践智力、知识积累、 技能应用、智慧等。它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发 展趋势与晶体智力类似。
3、生活速率理论:认为身体的工作额度
是有限的,机体工作速率越快,其损耗 就越快。因此,新陈代谢的速度决定了 生命的长度。 4、自体免疫理论:认为不断衰老的免疫
系统,可能会释放攻击自己细胞的抗体,
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加速疾病和衰
老。
三、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老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普遍下降,思维反应 不及年轻人敏捷。但部分老年人仍具有较高 的思维能力。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心理发展包括生长和衰 退 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 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
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 由于生活条件和经验的 不可逆转的 变化,心理发展有很大的 个体可塑性 年龄是心理发展的根据 成熟(年龄)、社会历 史文化、非规范事件是心 理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老年人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少年夫妻老来伴。
主要内容
两种老年心理观
衰老的理论 老年人的智力理论
老年人的记忆
认知老化的理论观点
退休生活的适应
一、两种老年心理观
1、老年期丧失观
成年以前是机能的不断完善、强大的阶段,老 年期则是功能衰退和消失的阶段。因此,老年 期是一生获得的丧失时期,老年期的心理变化 只能称为“老化”,而不是“发展”。

感知觉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 衰退的主要表现是感觉阈限升高,即
感受性下降。

视觉和听觉老化最明显,其次为味觉
和痛觉。

视觉的退化:晶状体弹性降低—调节下降—视
力降低。白内障、黄斑病和青光眼等。

听力下降从50岁开始。50岁—味觉刺激阈值增
大,多样性减少。60岁—嗅觉开始减退。

男性听觉方面更易受损,女性视觉方面更易受 损。视听能力衰退会降低老年人的幸福感和人 际交往,使其更孤独和抑郁。
考研点:认知老化的代表性观点
生活事件应激表(举例)
生活事件 配偶死亡 离 异 个人不适与身体疾病 被解雇 退休 经济状况的改变变 工作改变 升学或辍学 睡眠习惯的改变变 休假 应激值(LCU) 100 73 53 47 45 38 36 26 16 13
老年丧失期(消极)
老年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心理活动先发展,后衰退
毕生发展观(积极)
三、衰老的理论
关于衰老,有两类理论解释: 遗传预设理论和可变速率理 论。 遗传预设理论认为人类的衰 老是按照基因所规定的时间 顺序表而发生的,衰老是一 种遗传程序。 可变速率理论则认为衰老是 因人而异的随机过程,内在 损耗和外部环境都对衰老起 作用。
(一)遗传预设理论
1、预设衰老理论:衰老是因为特定的基因“关 闭开关”,不再发挥作用,于是身体的许多机
能受损,个体开始走向衰老。这种程序是由遗
传和基因决定的。
2、内分泌理论:生物钟通过控制激素变化来控
制衰老的进程。青春期、更年期的变化都与激
素有关,肌肉、脂肪的变化也与激素有关。
3、免疫理论:生物钟通过控制引起免疫系统问 题的基因,来控制衰老进程,使老年人的机 体更易感染传染病。 4、衰老的进化理论:衰老是一种进化特质,基 因资源投入到适合生殖的年龄后就失去意义, 因此进化机制规定人的自然衰老进程。之所 以寿命延长,是为了照料孙辈年幼者。
老年人智力的基本特征
1、成人年智力随年龄变化的模式并不相同。 如晶体智力与流体智力的发展曲线不同。 2、60岁左右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很小,80岁 左右才会明显下降。 3、智力变化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韦氏证实, 智力水平高的人发展得早、衰退得晚,而智 力水平低的人发展得晚、衰退得早。 4、环境和文化因素对智力下降的程度有影响。 社会地位高、坚持脑力活动、灵活乐观的人, 智力衰退的速度慢。
老年期丧失的方面:身心健康、经济基础、社
会角色和生活价值。
2、毕生发展观

毕生发展观由德国心理学家保罗·波蒂斯 (Paul Baltes)提出。

基本观点:(1)心理发展贯穿一生;(2)不 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存在差异, 如感知早、逻辑推理晚,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3)心理发展包含了获得与消退两方面;(4) 心理发展具有巨大的个体可塑性;(5)成熟、 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等因素共同影响心 理发展,年龄不是唯一因素。

非规范事件的影响,指对某些特定个体发生 作用的生物与环境因素,包括疾病、离异、 职业变化等。生活应激事件。
一年内,LCU超过200,有50%患病机会;超 过300,概率接近100%。而低于30时,保持 身心健康的机会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国内研究发现,过去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应激 值(LCU)对抑郁症状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