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老年期,也称晚年期,一般指60岁以后的人生阶段。

一、观点
1、、老年丧失期观;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期以后心理机能开始衰退,称作“老化”,心理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丧失。

理论依据: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心理活动随着有机体的变化而变化;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不可逆转的;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的。

2、毕生发展观;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提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中老年也在发展;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性;心理发展由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结合而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种,不单纯是年龄。

消除对老年人的偏见;很多老年人虽然在速度及反应能力上有所减退,但其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专业知识及智慧可以弥补。

二、 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迟钝
记忆的年老变化:记忆广度、机械记忆、再认和回忆等渐退或下降,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关于记忆力下降的机制解释:1、记忆加工过程速度变慢是下降的根本原因;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是根本原因。

思维的年老变化,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

三、 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适应退休的四个时期: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
人际关系的变化:夫妻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
人格的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
死亡的来临:库伯勒-罗丝提出死亡过程的5个阶段:否认;愤怒; 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情绪、情感特点
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1、冷落感2、孤独感3、疑惑感4、忧郁
感5、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各种“丧失”是情绪体验的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