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期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知识(43分)1、按原文填空。

(8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

(2),隔江犹唱后庭花。

(3 水何澹澹,。

(4),风正一帆悬。

(5)几处早莺争暖树,。

(6)春天像,,领着我们向前去。

(7)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里。

(8)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将词语补充完整(8分)梦寐.( ) 澄.清()酝酿.()芊.芊细草()蓬蓬()发花()招展披()戴笠轻飞()舞3、文学常识填空(5分)(1)《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它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先生。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和小说《》。

(3)《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代散曲家马致远。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或删去“始终”。

B.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C.到了退休年龄的她,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修改:将“一切”放到“人类的”后面。

5、为了使上下文语气连贯,下面一段话中空缺的语句应是()(3分)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听见。

A、人们称誉贝多芬为乐圣B、被人们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C、贝多芬被人们称誉为乐圣D、人们把贝多芬称誉为乐圣6、下面是某旅游景点的一则告示,仔细阅读后请说出它的含义。

并模仿它的表现手法,为保护学校的草坪拟写一则告示。

(只要在表现手法上模仿,不必拘于原来的句式)(6分)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含义:告示:7、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答题。

《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途径。

”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就“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一点,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作品:《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春》选段,回答8—12题(18分)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着。

8、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几种说几种):(3分)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⑶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9、第1自然段中的四句话,从人的感觉的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风送暖的景象,请将相关的项目用线连起来。

(3分)第①句嗅觉春风轻柔温暖第②句听觉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第③④句触觉泥土清新的气息10、如果将第1自然段划分层次,正确的划分是()(3分)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11、文中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3分)A.混脑罩静默B.夹恼盖沉默C.混恼笼静默D.混恼飘静默12、“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句话刻画出雨中的树叶和小草的什么特点?(3分)说一说“逼”字的遣用之妙。

(3分)(二)阅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13—17题(18分)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_____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_____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3、根据课文,在文段横线上填上一组动词:。

(4分)14、用“一髻儿白花”来比喻的本体是;用“日本看护妇”来比喻的本体是。

(4分)15、这段文字围绕“______”字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又按___________顺序从山上写到山坡、山腰。

(4分)16、找出这段的中心句,画上波浪线。

(2分)1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雪后山景“妙”在何处?(4分)(三)阅读课外文章《救灾车闯祸后……》,完成18—22题。

(17分)7月18日傍晚,四川彭山县火车站附近,一辆解放牌货车被团团围住,人们用近于粗俗的四川话争吵着,叫骂着。

我挤进人群,见一小伙子和一老太婆正揪住司机论理。

据说两分钟前这辆货车停靠街边时,将小伙子的自行车碰坏了,行人躲避时又碰翻了老太婆的豆腐摊,雪白的豆腐倒了一地。

“开的啥子个车”,小伙子横眉怒眼,挽衣袖想动手。

“不赔豆腐,走不脱!”老太婆尖叫着。

司机也不示弱:“你们聋了瞎了?听到喇叭声不理睬不让路!”众人都给小伙子和老太婆帮腔。

路边包子铺老板指着司机的鼻子道:“整了人家还嘴硬,你今天想不想走?”戴红袖套的老汉连声喊:“啥子态度?罚款!”“喊警察来。

”“赔100块钱!”“不赔就扣货。

”人们吵嚷着,乱成一团。

司机脾气大,但也是个干脆人:赔就赔,少起哄,我还要赶路。

“这人拉的是抗洪物资!”有人忽然惊叫道。

马上有人爬上车查看“是的是的,省里让发往江苏的草袋”,一个穿铁路制服的人证实。

现场立刻静下来。

小伙子正要接司机赔的钱,听到这些,他的手缩回来了。

卖豆腐的老太婆也停止了叫骂。

算了,有钱就让他赔点,教他走,别误了装火车。

有人提议。

一片赞同声。

“咋不早说呢?这货,灾区急等着用呢!快上车!”戴袖套的说。

“老兄,你不该停这个地方嘛。

”小伙子口气缓和多了。

“我……我停下想买几个包子就走,午饭晚饭都没吃”,司机边解释,边赔钱给小伙子。

“算了算了,我这破车就当捐给灾区抗洪了,你赔老太婆点钱就行了。

”小伙子挺仗义地说。

“莫赔了,你这救灾车小心点就行了,快走吧。

”老太婆也很宽容。

说话间,卖包子的老板用一张纸包了几个包子递给司机:“我请你。

”司机捧着包子,愣在车前,一米八几的汉子,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没事了,同志,看在灾区份上。

”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边安慰司机边将他推进驾驶室。

两分钟后,警察赶来了,还没张口,就有人风趣地告诉他:私了啦,私了啦,你回去吧。

譬察简单了解情况后,笑着走了。

我很激动,走到老太婆豆腐摊前:“老人家,您的豆腐我全买了,就要这地上的。

”人们很快闪开..,看着汽车加大油门朝火车站驶去。

18、下面选项中,最准确概括了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3分)A.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国家的利益。

B.歌颂人们为了抗洪救灾而表现出的宽容谅解。

C.说明互相谅解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矛盾冲突。

D.歌颂谅解、宽容精神,反对骂人吵架的不文明的行为。

19、这篇文章写作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是()(3分)A.用前后鲜明对比的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B.形象具体、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C.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人胜。

D.条理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含蓄,发人深思。

20、使故事情节发生急剧转变的一句话是:(3分)21、本文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4分)22、简要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表达作用。

(4分)(1)现场立刻..静下来。

(2)人们很快闪开..,看着汽车加大油门朝火车站驶去。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

(5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2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择角度,作简要赏析。

(3分)七年级上期第三单元测试参考答案1.默写(一个空格1分,错一个字扣半分,空格扣满为止)却话巴山夜雨时商女不知亡国恨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谁家新燕啄春泥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浸在苦涩的汗水竹篱间肥硕的瓜果2.mèi chéng niàng qiān 勃枝蓑曼3.每空1分(1)朱自清(2)老舍《骆驼祥子》或《四世同堂》(3)白居易元4.C5.B6.略7.不设统一答案,但如果没有扣住“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中的任何一点分析, 不给分)8.(1)引用比喻(2)拟人(3)比喻排比9.第①句触觉春风轻柔温暖第②句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第③④句听觉鸟鸣的宛转和笛声的嘹亮10.B11.C12.青翠、浓绿的特点。

极写了小草的青翠,以一个动词达到了形容词达不到的效果。

(意思相近即可)13.顶镶露穿14..树尖上的雪顶着白雪的树15.、妙空间(方位)16.第一句17.妙在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妙在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妙在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意思相近就行) 18.B19.A20.“这人拉的是抗洪物资。

21.有语言描写、行为描写、神态描写等。

主要用了语言描写。

22.(1)“立刻”一词有力地表现出人们对“抗洪”的热情和重视。

(2)‘闪”字表现出在场的人们让道行动的迅速统一,大家生怕误了装火车。

2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问1分。

共2分)24.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