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七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时间:110分钟,满分:120分)拟卷:王荣芝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26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粼粼..(l ín ) 枯涸.(g ù) 酝酿.(ni àng ) 静谧.(m ì) 随声附和.(hè) B .匿.笑(n ì) 肥硕.(shu ò) 尸骸.(h ài ) 莴.苣(w ō) 骇.人听闻(hài) C .氛.围(f ēn ) 劫掠.(lu è) 篡.夺(cu àn ) 青冥.(m íng ) 苦心孤诣.(yi ) D .滑稽.(j ī) 窸窣.(s ū) 丫杈.(ch à) 连亘.(g èn) 踉.(l iàng)踉跄跄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嬉戏倏忽 闲情逸致忍俊不禁B .弥漫菡萏 怡然自得 多姿多彩C .喑哑踉跄 险象迭生 获益非浅D .窗扉峦生 历历在目 恍然大悟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句( ) A .我很愤怒他瞒了我的眼睛,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意。
B .七年级(3)班的班长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强,可谓德高望重....。
C .教育是公平的,老师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而不应厚此薄彼。
D .登上泰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的《风筝》一文,有对小兄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有对“精神虐杀”的自我反省,也有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
C.《女娲造人》是一篇寓言,以幻想的形式揭示宁宙的起源。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2011年11月,我国发射并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对接。
C.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6.仿造下面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形式相同的句子。
(2分)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散,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
二、(14分)7. 名着阅读(1)阅读下面的寓言,用简略的语言写出寓意。
(2分)《两只口袋》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
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寓意:(2)请你阅读下面一则伊索寓言,然后说说它的寓意。
(2分)马和驴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
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
”马不听。
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
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
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点负担,却驮上了这全部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5)诗人有意,则草木含情。
故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
驰骋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妙语佳句俯拾即得:看,白居易大师正在钱塘江岸春游,见到莺歌燕舞的早春美景,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6)生活中,有些人为了图一时的便利,让垃圾到处“安家”。
这样一来,自己是省事了,却损害了公共环境。
《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对这些人规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中以动衬静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阅读(44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9-10题。
(4分)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9.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抓住哪些富有特色的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2分)10.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12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乙)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③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战国策·齐策》[注] ①主管祭祀的官员②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 ī):古代装酒具。
11.《陈太丘与友期》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________________(作品名)。
成语“________________”即出自第二则寓言故事。
(2分)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太匠舍去,去后乃.至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引.酒且饮之 (4)终亡.其酒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14.对选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客人至而没见到陈太匠,这是客人发怒的原因。
B .“一人之蛇成”一句,是说其中的一个人,发现了一条蛇。
C .选文乙告诫人们,不要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D .“尊君在不?”一句中,“尊君”是指元方的父亲。
15.友人已惭愧,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2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8分)(一)阅读《羚羊木雕》完成16-19题(11分)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采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6.概括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中“我”说话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列举一处文中的景物描写并简析其表达作用。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从万芳对事情的处理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小伙伴(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散文《栀子花开》,并完成20—23题。
(17分)栀子花开书房内放有两朵栀子花,是前晚在外吃饭时一朋友送的。
朋友先送我一朵,吃完饭,又从上衣口袋里小心地掏出一朵来,笨拙地,像护着一只小小的蝶。
我极感动,一个大男人,把花藏在口袋里,这样的细节,特别特别动人,顶得上千言万语、又能让一个男人,以如此喜爱的方式藏在口袋里的,大概只有栀子花了。
我对栀子花怀有特殊的感情,这样的感情缘于我的乡下生活。
我童年最香的记忆,是有关栀子花的。
那时,乡下人家的院子里,都栽有一小棵栀子树的,也无需特别管理,只要一抔泥土,就长得枝叶葱茏了。
一进六月,满树馥郁,像打翻了香料瓶子呀,整个村庄都染了香了。
一朵一朵的栀子花,息在树上,藏在叶间,像刚出窝的洁白的小鸽似的。
女孩子们可喜欢了,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跑哪里,都一身的花香。
虽还是粗衣破衫地穿着,但因了那一袭花香,再平常的样子,也变得柔媚千转。
我家院子里也长有一棵,每到栀子花开的时节,我和姐姐,除了在衣上别着,发上戴着,还把它藏袖子里,挂蚊帐里,放书包里,甚至,把家里小猫尾巴上也给系上一朵。
那些栀子花开的日子,快乐也是一树的香花开啊。
早些天,在菜市场门口,我就望见了栀子花的。
一朵一朵,栖落在篾篮里,如白蝶。
旁边一老妇人守着,在剥黄豆荚。
老妇人并不叫卖,栀子花独特的香气,自会把人的眼光招了去。
就有脚步循了花香犹疑,复而是低低的一声惊呼,呀,栀子花呀!声音里透出的,全是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