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试卷(答案)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试卷(一)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可持续发展原则。

(1)音乐教育工作与儿童教育工作一样,不仅要为儿童的现实发展负责任,而且也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担负责任。

(2)任何只顾眼前是否学到了什么或只顾眼前是否快乐的教育设计,起码也是不完善的教育设计。

(3)因此,在处理所有教育决策问题时,都应注意尽量结合儿童终生发展的需要来考虑,如何更合理地遵循“和谐”的原则和“依耗高效”的原则。

2、简述幼儿园韵律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

(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
3、简述音乐教学活动目标撰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巩固使用幼儿或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必须陈述可以看见的行为,必要时也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隶属于哪一类发展总目标;必要时还可以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以及行为反应水平等方面的限定语。

4、简述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导入方法。

(1)总谱学习导入
(2)总谱创编导入
(3)主要声部学习导入
(4)主要声部创编导入
(5)音乐欣赏导入
(6)故事导入
(7)韵律活动导入
(8)歌唱导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发展阶段。

(1)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末: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期逐步进入初步发展期,主要强调音乐对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2)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利用音乐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日益增强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3)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再次将音乐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儿童主要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学习音乐(4)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智力教育、创造力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传授音乐知识、发展音乐概念和学习读写乐谱;社会音乐主要强调通过乐器学习来开发智力。

创造教育也是这一时期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点(5)80年代末期到现在:素质教育作为国策影响了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2、试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音乐素养。

(1)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性质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辨别音乐作品基本结构及其审美价值的能力;识别音乐作品的年龄适应性的能力;察觉音乐作品的潜在教育价值的能力。

(2)表现音乐的能力:应用嗓音;应用身体动作;应用乐器及应用其他艺术符号如文学语言、视觉艺术语言。

(3)音乐文化涵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