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一)科学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1)摘要:互联网思维是当前社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实践的和理论的课题。
本文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理念,是当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是科技革命中范式转换的必然成果。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运作方式。
它在现实科技发展的条件下重新阐释了哲学上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的最高准则。
它预示着,一种更新的思维方式的酝酿与形成,将带给未来社会更为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第三次工业革命;范式转换;跨界融合;思维特征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搞清互联网思维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当前我国社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要的实践和理论课题。
当前,关于国内外互联网思维的观点蜂拥而起,百家争鸣,相互辩难,争讼不已。
肯定者有之,反对者有之,阐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
①互联网思维成了一个近年来开放性的文化科技事件,一个讨论文化变革的平台。
笔者认为:互联网思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理念,是当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是科技革命中范式转换的必然成果。
它拥有自身独特的性质与运作方式,在现实科技发展的条件下重新阐释了哲学关于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的最高准则。
它预示着,一种更新的思维方式的酝酿与形成,将带给未来社会更为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思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理念,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总是以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志的,特别是以先进工具的发明和创造引发全面变革的。
两①网上公认,互联网思维是百度老总李彦宏首次提出。
2013年11月8日,马化腾在一次发言当中,以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为结语:“互联网已经改变了音乐,游戏,媒体,零售和金融等行业,未来互联网精神将改变每一个行业,传统企业即使还想不出怎么去结合互联网,但一定要具备互联网思维。
”也有大量不同意见:许小年说,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王健林说,不存在互联网思维,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完全是错误的,不存在...。
黑马会教育培训行业副会长兼秘书长快乐学习创始人张浩说,根本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是伪命题。
次工业革命都是这样的,以互联网等高新科技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无可争议地启动并实践着这一原理。
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我们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石油世纪的最后阶段。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严峻现实,因为这一现实将迫使人类迅速过渡到一个全新的能源体制和工业模式。
否则,人类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险。
作者敏锐地发现,历史上数次重大的经济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之际发生的。
新的通讯技术和新的能源系统结合将再次出现——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新世纪。
纵观当下世界,电子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自动化与人类智力的解放,各种“人—机控制系统”的形成,“三A”革命(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的来临,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全球信息联通与共享,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将远远超越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另一位十余年潜心研究数据科学的技术权威,数据科学家,《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人类社会科学和信息发展的大趋势。
作为最受人尊敬的权威发言人之一,他曾先后任教于世界最著名的几大互联网研究学府。
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曾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信息监管科研项目负责人,哈佛国家电子商务研究中网络监管项目负责人。
他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他讲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变革首先是思维变革,继而影响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
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这就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的思维惯性,对人类的认知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他认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
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
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他在书中展示了谷歌、微软、亚马逊、IBM、苹果、facebook、twitter、VISA等大数据先锋们最具价值的应用案例。
从另一个角度看,生产力中工具的革命,实际上彰显了创造和掌握这些工具的人的思维的超前革命。
也就是说,正是那些在互联网革命中敢于创新,敢于试错的先知先觉者,正在创造奇迹,书写历史。
互联网思维是当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跨界融合的新创造与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的产业、行业和学科细分的大趋势不同,当代社会最重大的变革是高新科技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与学术融合。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讲,新世纪以来的最重要的思维变革之一是跨界思维。
首先是跨越产业、行业,跨越不同领域的新技术、新方式引起的新思维,推动了跨越知识、跨越学科边界的新业态。
互联网思维是真正的“跨界融合”的思维。
跨界融合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是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融合;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文化产业与金融(投融资)的融合,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线上与线下的融合,也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融合。
当然也是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人文学科、社会学科与经济学科的融合,文化产业与政治学、艺术学、美学、伦理学、管理学、商品学、消费学的融合。
跨界融合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2014年2月,国务院发布10号文件《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已贯穿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呈现出多领域交互融合态势。
文件明确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总体方向:统筹各类资源,加强协调配合,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
正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条件下,有了跨界融合思维的飞跃,文化创意产业才能突破原有藩篱,跨越领域与部门边界,成为支撑第二产业甚至农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提升文创产业中低端形态向高端形态升级的动力源。
O2O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思维指引的重要实践。
O2O电子商务即Online线上网店Offline线下消费,商家通过免费开网店将商家信息、商品信息等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通过线上筛选服务,线下比较、体验后有选择地消费,在线下进行支付。
这样即能极大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也节省了消费者因在线支付而没有去消费的费用。
商家通过网店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更广,可以瞬间聚集强大的消费能力。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商家和消费者都通过O2O电子商务满足了双方的需要。
其实跨界融合的思潮自世纪之交以来,已多有萌动,且渐成大势。
朱丽·汤普森·克莱恩在其总汇型的著作《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中详细描述了跨越边界与边界作业的情形。
书中回顾了美国的创新发展:“从科技领域看,美国物理勘查委员会总结道,最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重大研究进展都发生在已有领域之间的“学科互涉边界地带”。
”最突出的成果中包括获得巨大成果的计算机相关科学的发展。
②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跨界融合为目标的“学科互涉”在美国科学技术创新中获得高度认可。
当时美国经济滑坡,强化了促进知识与发明在学科、产业、政府边界之间流动的需求。
经济压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当前趋势,使学科互涉与竞争成为国内科技政策争论的新的关键词,1988年美国自然科学学会西格玛·西出版了《摈除边界:跨学可研究视角》一书,全面推动学科的跨界融合。
这些研究推动了美国国会、联邦政府执行部门、基金署和咨询机构的认可。
③近年以来,跨界思维更是在实践中受到关注。
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就一直推崇跨界思维,它认为跨界思维是一种“普世智慧”。
他将跨界思维誉为“锤子”,而将创新研究比作“钉子”,认为“对于一个拿着锤子的人来说,所有的问题看起来像一个钉子”,有了跨界思维的锤子,就会立刻砸向现实中不同产业行业的壁垒,在更宽广视野中寻找能够“链接”的思维灵感。
(二)互联网思维是科技革命中范式转换的必然成果世界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总是在突变的发展范式的巨大转折中实现的。
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哲学的结构》中描述了这一过程。
范式,英文为Paradigm,该字源出于希腊文,含有“共同显示”之意。
由此引出模式、模型、范例等义。
库恩认为,任何一种常规科学都是一种模式,“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
库恩所说的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共同掌握并必须遵守的一般原理、模型和范例。
它包括四方面要素:(1)范式是一定时期内科学共同体的“看问题的方式”,包括思维原则、方法论和价值观。
(2)范式是科学共同体一致接受的某一专业学科的②朱丽·汤普森·克莱恩《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第25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京③《学科互涉研究》,转引自《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第229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南京。
基本理论和取得的重大科学成就,包括可以进行逻辑和数学演算的符号概括系统。
不同的学科部门各有自己的范式,每一学科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范式。
(3)科学共同体拥有的仪器设备和操作运演方式。
(4)每一范式均拥有的自己的范例是根据公认的科学成就做出的典型的具体题解。
每一科学共同体按照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理论,在某一范式指导下的常规科学发展后期,科学研究中不断发现和揭示出“意料之外的新现象”。
这些新的发明和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已无法纳入原有的思维范式之中,原范式在创新变革的实践中已十分不适应,失去了惯常的指导地位,这就形成了“反常”,反常逐渐积累,增大到一定程度便发生科学范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