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求实 2000.12经济理论与实践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徐顺梨(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马克思说过: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

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系统(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结构)、社会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 303 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0)12-0032-02[收稿日期]2000-10-27[作者简介]徐顺梨,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科技革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看,现代科技革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特别是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

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一、科学技术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综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技术革命,不仅使人类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起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生产的飞跃,而且使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到工业经济社会。

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出现了电动机、内燃机,用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解放,从而使社会的经济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

这两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①而20世纪中叶以来所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从前更为先进,而且其规模上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使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跃迁,并最终使科学技术本身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1、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系统加速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由于规模的宏大及成果物化为生产工具过程的加快,使生产工具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是由制造材料、结构、动力、操纵与控制四个要素来决定的。

这四个要素的革新就形成生产工具系统的革新。

在现代科技革命发生以前,生产工具系统中的操纵与控制要素还未发生过革命性的变革。

而这次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却使生产工具系统的操纵与控制要素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

出现了数控机床、智能型机器、超级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体系等等。

现代生产工具的操纵与控制系统正在形成以电脑为核心,由电脑控制机取代人工对生产机器进行操纵与控制,从而使劳动者从手的解放、人力的解放发展到大脑的解放。

这是生产工具系统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革命性的变革。

2、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对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对象无论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一,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已经经历了从陆地资源到海洋资源,再到大气层资源,并且正在向外层空间资源扩展;其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合成新的物质材料,扩大劳动对象的来源,使劳动对象更加广泛。

如非晶态金属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材料等等。

现在全世界人工合成材料已有800多万种,并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

这意味着劳动对象已不再是生产过程的被动因素,而是变成了生产的推动者。

在当代,劳动对象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者自身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机器人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生产的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完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劳动者正朝着与智能型工具相适应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劳动者的方向发展,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从传统的机器体系中解放出来。

现代化生产系统,直接从事生产的,只需要人数有限的工程师、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这就使得劳动者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动者高学历、高知识的趋势。

据统计:在机械化初期,物化在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比为9∶1,而在现代高度机械化生产中则为1∶9。

从9∶1到1∶9,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刚好对调了位置。

总之,现代科技革命通过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品质及其结合方式进行改造和综合,使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生产力的诸要素当中,从而使生产力系统发生革命性变革,并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达到空前优化。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自身的经济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全面的体现。

据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仅为5%-20%,到50-60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80年代后则高达60%-80%。

有的生产部门,如电子工业部门则高达90%,有的甚至达到100%。

②23由此可见,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已从昔日间接的、潜在的生产力上升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并终于确立了其“第一生产力”的主导地位。

二、现代科技革命引发社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科技革命必然带动产业革命,进而使产业结构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英、美、德、法、日等国家由原来的农业占优势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变为以轻纺工业为优势的工业国;以电力技术、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使欧美国家原有的采矿、钢铁业加速发展,同时形成了电力、电器、石油、化工、汽车、飞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

到20世纪初,制造业的发展大大超过了采掘工业的发展速度,使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主要产业;而20世纪中叶以来发生的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前两次科技革命所无法比拟的。

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新技术成群成批地出现和发展,高新技术开发的浪潮持久不衰,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往往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并迅速物化,就会产生一种新产品,造成一个新市场,从而形成一种新产业。

而新技术和新产品之间、新技术和旧产品之间、新产业与旧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结合,又会导致另一种新的产业群的出现。

现代科学技术这种强大的渗透扩散效应,使得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涌现出来。

已经形成了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新材料科技产业、空间科技产业、海洋技术产业六大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群。

特别是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构成了现代社会产业结构嬗变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已经形成了一个以现代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产业革命。

其中最显而易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已使社会经济系统具有了信息属性。

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渗透扩散功能正在日益把工业社会推进到电脑网络化、数字化、机器人化和自动化的信息社会。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83年公布的数字表明: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65%和信息技术有关。

第二,第三产业(服务业)在国民生产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

服务业是适应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而逐步成为独立的产业的,它是商业社会、工业社会的产物。

由于现代科技革命以电子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替代了传统服务业中的手工、体力及简单的脑力劳动,服务业已具备了现代高技术产业的新面貌。

从当代工业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以各种形式提供信息、知识、技术服务的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教育服务业等)得到了迅速发展。

与第一、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的地位在不断上升。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无论产值和雇佣人数的增长都快于第一和第二产业。

据1980年统计,发达国家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56.9%,其中北美高达63.2%。

③另外在国际贸易中,服务行业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

1975年,服务业在世界贸易中占据1/4,1993年增加到1/3以上。

80年代,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净增的6500万个工作岗位中95%是由服务业提供的。

1996年,美国服务部门(包括从运输业到零售及批发贸易、商业和专业服务、教育、医疗、信息和其他行业)的产值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4(75%),它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总数的80%。

美国经济1996年创造的260万个就业机会中,服务部门竟占了240万个(占92%)。

可见,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经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④第三,传统制造业迅速萎缩。

在现代科技革命的冲击下,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一方面,市场萎缩,产值下降,就业减少,发展速度远不如高新技术产业,被称为“夕阳产业”。

在70年代,制造业在工业化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约为30%-50%,近几年来这一比例明显下降。

美国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从1980年的21%下降到1995年的12%;另一方面,由于各种高新技术的渗入和改造,现代制造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相比,其生产方式、增长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制造业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正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电子化方向发展。

三、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首先,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广阔性使国际合作成为必要。

现代高新技术产业较之传统的钢铁、机械等产业不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十分广阔。

比如信息技术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

如此庞大的技术领域,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想要在所涉及的整个领域全面领先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具备在各重要生产技术领域进行全面研究开发的能力和条件,都只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世界技术市场争占一席之地。

这种技术领域的广阔性和技术优势的分散性就使得国际间的高新技术合作成为必要。

其次,信息网的建立和信息的快速流通,使世界经济结成一个整体。

国际互联网系统的建立和普及,打破了国家之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时空限制。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极方便地广泛获取、传输和存储信息,极容易与世界任何地方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全世界结成一个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整体,使“地球村”名符其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