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成语故事
本文是关于放虎归山成语故事,感谢您的阅读!
【成语】:
放虎归山
【拼音】:
[fànghǔguīshān]
【解释】:
归:返回。
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
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
”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璋不听。
【举例造句】:
快动手吧,万不可放虎归山
【成语故事】:
秦穆公三十三年,秦国大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三人被晋军军师先轸俘虏,准备将这三人献于太庙以表战功。
晋襄公的后母文羸听说娘家的大将被俘,她找晋襄公极力劝说,最后终于把这三人放走了。
先轸听到这个消息的时侯正在吃饭,气愤得把刚吃到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他怒不可遏地找到晋襄公问道:“秦国的囚犯呢?”晋襄公回答说:“遵照母亲之命把他们放走了。
”先轸愤怒地吐了晋襄公一脸口水说道:“他竟然如此不懂事,我们费尽心思才把他们捉住,你
却听信妇人之言轻而易举的把他们放了,这叫放虎归山,到时侯你后悔都来不及。
”晋襄公这时才醒悟过来,再叫人去捉的时侯人早就不见了。
孟明视等人跑回国后,并没有受到责怪,仍然掌握着兵权,三年过后孟明视等人带兵把晋国打败了,秦国终于成了新的霸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