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6成语故事二则__卧薪尝胆__一鼓作气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6成语故事二则__卧薪尝胆__一鼓作气


卧薪(xīn)尝胆
战国时候,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的国 王勾(ɡōu)践(jiàn)做了俘(fú)虏,
被吴王夫差 [ chāi ] 扣押( yā )了整整三年。
三年中,勾践受尽了屈( qū )辱( rǔ ),
好不容易才被吴王赦(shâ)免,放回了越 国。
想象一下勾践在吴国的生活,他会受到哪些屈辱?
1.受尽屈辱
1.说说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谁, 战争开始时的情况如何? 2.这段中哪句是介绍曹刿的?在这些 描写中,曹刿是个怎样的人?
一鼓作气
1-2主动请见
一鼓作气
齐国的军队擂( lãi )起战鼓,向鲁国的军 队发起进攻。鲁庄公见了,想下令军队迎击。曹 刿急忙拦住他说:“不行,等一下!”
曹刿见到鲁庄公,做 齐军见鲁军坚守阵地,不出兵迎击,只好退 了些什么?为什么曹刿要 了回去。过了一阵,齐军第二次擂鼓冲锋,曹刿 在第三次擂鼓再出击? 告诉鲁庄公仍然不要理睬齐军,齐军又退了回去。 直到齐军第三次擂鼓冲锋,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 击鼓进军。顿时战鼓咚咚,杀声震天,鲁军将 [jiànɡ]士奋勇冲杀,打得齐军大败而逃。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洗刷前耻
有志者事竟成
越王勾践尝胆(盘隐草堂内)
卧薪尝胆:薪:柴草,睡在柴草上,尝着苦胆,比喻刻 苦自励。发愤图强。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向鲁(lǔ)国 发动了进攻(ɡōnɡ)。齐国的攻势很猛, 形势十分危急。鲁国有个叫曹刿( ɡuì ) 的人,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就去见鲁庄 公。 曹刿向鲁庄公陈述了自己破敌的办法, 鲁庄公听取了他的意见,同他坐一辆战车 来到前线。
刿(guì ) 擂(léi)鼓
第6课 成语故事二则
卧薪尝胆 勾践 勾结 实践 俘虏
扣押
屈辱
赦免
舒适 拆掉
鲁国
被褥 报仇雪耻 进攻 刿 擂鼓
一鼓作气 疲乏
●卧薪尝胆
●一鼓作气
1.这两则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理解卧薪尝胆和 一鼓作气的含义。 3.从两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第6课 成语故事二则
●卧薪尝胆 ●一鼓作气
第6课 成语故事二则
卧薪(xīn)尝胆 勾(gōu)践(jiàn) 勾(gōu)结 实践(jiàn) 俘(fú)虏 (lǔ)
扣押(yā)
屈(qū)辱
赦(shè)免
被褥(rù)
舒适(shì ) 拆(chāi)掉
报仇雪耻
一鼓作气
鲁(lǔ)国 进攻(gōng)
疲乏(fá)
齐军士气有什么变 化
鲁军
拦住
不要理睬 一鼓作气
齐军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士气旺盛
士气衰退 士气低落
1-2主动请见
一鼓作气
3-4指挥有方 5深谋远虑
第一次士气旺盛 第二次士气开始衰退 第三次士气更加低落
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 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 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去失败的耻辱和教训,激励自己把国家治理好,
积蓄(xù)力量,报仇雪耻。
从 1.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勾践为什么要这样折发愤图强
说说你认为这 两句话中的哪些词 很重要。
经过一段时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 践亲自率领大军,一举打败了吴国,洗刷 了以前的耻辱。
你从卧薪尝胆这 个故事中明白了什 么道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
(2)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
(3)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
1-2主动请见
一鼓作气
3-4指挥有方

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 齐军三次擂鼓之后才反击呢?曹刿说: “打仗要靠将士的勇气。齐军第一次擂 鼓的时候,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的时 候,士气开始衰退了;第三次擂鼓,士 气就更加低落了。等到敌人疲乏( fá ) 时,我军出击,一 鼓作气,就取得胜 齐军三次擂鼓后, 曹刿是怎样做的? 利。”
卧薪尝胆
在这段受尽屈辱 的日子里,他会想些 什么呢?面对屈辱他 是怎么做的?
勾践回国以后,把以前舒适( shì )的床铺 [ pù ] 拆( chāi )掉,把柔软暖和 [ huo ] 的被褥
(rù)搬走,在地下铺上柴草,每天就在柴草上
睡觉。他还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用
舌头尝尝它的苦味。勾践这样做是让自己不忘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