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育种课件
• (三)近缘植物 栽培植物的近缘属、种具有高度的抗 病性和抗逆性,有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7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种质资源(即抗源)类型
• (四)抗病中间材料 已有的种质资源经加工和创 新后所得到了可直接用于育种的抗病新物种、 新类型。抗病中间材料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途径:
• “基因对基因”规律的发现又促进人们研究合理 进行抗病育种的策略,深入研究抗病性的机制。 利用远缘杂交和诱变育种技术开拓了大量新抗源, 扩大了抗病育种的范围。自70年代后期逐渐兴起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把解决植物抗病性问题列 为主要目标之一。
• 抗病育种的历史证明,选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 治农作物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6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种质资源(即抗源)类型
• (一)地方品种 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 各地的原始地方品种积累了丰富的抗病性。
• (二)改良品种 国内育成的改良品种和由国外引进的 改良品种综合性状好,多具有抗病效能高的主效抗病 基因,又易于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转移抗病基因, 因而是当前利用最多的抗源。
• 4.有些病害因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小,难以育成抗病品种。 • 5.植物抗病性多与不良农艺性状连锁,抗病材料往往产量较低,
农艺性状较差,农家品种和远缘材料这一矛盾尤其突出 。
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抗病育种的目标
• 抗病育种目标必须兼顾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和适应 性三个方面。有时对品种的品质、抗逆性,植物学性 状等还会有特殊要求,也需要包括在育种目标中。
1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三节 植物抗病性鉴定
• 抗病性鉴定是植物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在病害自然流行或人工接种发 病的条件下,鉴别植物材料的抗病性类型和 评定抗病性程度。抗病性鉴定主要用于抗原 筛选、杂交后代选择和高代品系、品种的比 较评定。
• 1.种内杂交 • 2.远缘杂交 • 3.诱发变异
8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抗病种质资源的搜集
• 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N,T.Vavilov)在对植 物种质资源的系统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并认为在作物的 原产地,存在大量有价值的变异。菇可夫斯 基进一步提出在植物与病原物的共同起源中 心存在丰富的抗病类型。
2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抗病育种的进展和问题
• 另一方面,植物抗病育种工作还存在以下有待解决的 问题:
• 1.长期以来,主要农作物病害的抗病育种,主要使 用了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过敏性坏死反应类型), 由于 病原菌生理小种变异,抗病品种的抗病性“丧失”现 象愈益突出,大大缩短了抗病品种使用年限。
9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抗病种质资源的搜集
• 1978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成立了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各省区也先后设 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长期种子库,有计划进行作 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整理和研究工作。
• 世界著名种质资源保存和研究中心还有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VIR)、美 国农业部国家种子储藏研究室(NSSL)、美国农业部植物遗传和种质 资源研究所、意大利农业研究所种质研究室、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 (CIMMYT)、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斯拉夫玉米研究所、国际半干旱 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日本农林省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印 度农业研究所等。另外,设在罗马的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1BPGR) 还组织了国际基因库网络。
1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抗病种质资源的搜集
• 植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评价 种质资源鉴定和评价的项目很多, 诸如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农艺性状、抗逆性、抗病、抗虫性, 品质性状,生理和遗传特性等等。抗病性鉴定和抗源筛选一直 受到普遍重视。 一个完整抗源筛选、鉴定和研究过程应包括如下内容: 1.抗病材料的鉴定和筛选 2.抗病性性质研究 3.遗传学研究
• 2.随着农作物产量水平的提高和农田生态条件的变 化,新病害不断出现,许多次要病害也渐趋严重,甚 至演变成主要的病害问题。
3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抗病育种的进展和问题
• 3.需要尽快改变抗源单一化和品种单一化的局面。抗病育种过 程中往往偏重使用少数优良抗源,在生产中因集约化经营和机 械化作业等原因又偏向大面积推广‘少数优良抗病丰产品种, 结果造成了抗源和品种单一化(遗传种质单一化)。抗源单一化 有利于毒性小种的迅速繁衍,加速了品种抗病性变异,往往导 致病害大流行。
• (一)育成品种的主攻目标和兼抗范围 • (二)对所利用的抗病性类型要有明确的选择 • (三)合理确定抗病性程度 • (四)防止降低亲本品种原有的背景抗病性和削弱亲本群
体的遗传基础
5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二节 植物抗病性种质资源
• 抗病种质资源,即抗源,是植物抗病育种的原 始材料。系统地搜集、保存、评价和研究抗源 是抗病育种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建设。在育种目 标确定之后,育种的成效往往取决于育种材料 的目标性状及其遗传特性,因而选择适宜的抗 源至关重要。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一节 植物抗病育种概述
植物抗病育种的原理和方法与一般 植物育种相同,但在抗病性的鉴定和转 导方面有所侧重。
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抗病育种的进展和问题
• 人类利用植物抗病性防治病虫害的历史非常久远, 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和抗病性的遗传性质 被确认以后,现代抗病育种工作才逐渐发展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