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格里格的音乐小品《晨景》

格里格的音乐小品《晨景》

格里格的音乐小品《晨景》
清淡的九月,我们听了格里格的这首音乐小品,管弦乐《晨景》,它使我们的心灵充满了柔情和风轻云淡的美。

乐曲开始长笛的五音旋律和大管长长深沉的单音和谐共鸣第一乐句,仿佛是晨曦微露的东方还露着鱼肚白的静谧。

双簧管和弦乐和谐奏出第二乐句,与第一句对话,宛如看日出的两人在黎明等待中的低语。

弦乐如浓墨一般轻轻铺出,再次奏出美妙的主旋律,更似初升的阳光晕着海,荡着波澜,轻轻回旋。

乐曲进入第二乐段,是大提琴的深沉与提琴伴奏的婉约,仿佛我的血液充满了全身,仿佛深深吸到肺中最纯粹的氧。

主题用圆号和大管再次演奏,而那些细丝一样的弦乐飘飘洒洒充满空间,布满全景的温暖的色彩。

音乐还在飞翔,间或有单簧管和长笛伴着大管的伴奏经过颤音的撩拨奏着鸟儿的鸣啼。

结尾处圆号的牧歌还在徘徊,音乐主题越来月弱,渐渐消失。

天光明亮
我们欣赏分析这首管弦乐小品之后,我们在《晨曲》的伴奏下,朗诵了巴金的《海上日出》乐曲长短和文学作品竟然完全一致,我的心灵在震颤,是不是大自然就这样安排好了音乐与文学的谐和美,不短不长正正好好在那里应和着,与国籍无关,与年代无关,与表达无关。

管弦乐《晨景》
(一)初听思考
你听到有那些乐器在演奏?
这段音乐描绘的是什么?
(二)听赏讨论
教师总结介绍:
《晨景》是《培尔·金特第一和第二组曲》第一组曲的第一段。

过去也有人译成《清晨》或《朝晨》。

它是《培尔·金特》这出诗剧第四幕里,培尔·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时的一段配乐。

描写了那里日出和清晨美丽的景色。

因为格里格本人并没有到过摩洛哥,对那里的音乐不熟悉,所以,创作出来的音调,仍然是北欧风情的。

但是,格里格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

他在给友人亨努姆的信里谈到《晨景》这段音乐时这样说:“这首曲子应当纯然作为音乐来对待。

一切在于如何演奏。

这是表现早晨的心情和想象。

在强音第一次奏出时,是描写太阳正破云而出”。

《晨景》这支曲子基于一个美丽的牧歌主题写成。

E大调,6/8拍,小快板。

开始,由长笛演奏田园风的曲调,继而双簧管与之相呼应,好似牧笛在回响:这个主题在乐曲后半部分两次三番地向上方三度移调。

第一次转到B大调上,第二次又从B大调转到D大调上,描绘太阳冉冉升起。

最后,它又转回到E大调上。

这一次是由弦乐组演奏的,它进行了引伸和发展,弦乐音色十分迷人,就好似一幅音画。

上面这个主题经过发展之后,大提琴演奏如歌的副题。

这时小提琴用分解和弦为之伴奏。

接下去,由大提琴、双簧管和大管再现主题。

继而单簧管演奏神经质动机,好似遍地已洒下金辉,万物都已苏醒。

这个美丽的主题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最后,乐曲在宁静、美好的气氛中结束。

(三)仔细品味
1、尝试欣赏
说说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
用喜欢的方式记录音乐,如:
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等
2、分段欣赏
感受各段意境,如:
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3、完整欣赏
(四)拓展欣赏
1、听中忆。

播放多媒体课件《晨景》的画面并听赏管弦乐曲,请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不同地方的清晨。

2、听中画。

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晨景》,请学生画出自己听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

3、听中唱。

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晨景》的主题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哼唱下面简化的音乐主题。

4、唱中辩。

教师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晨景》,请学生仔细听听这两种乐器长笛、双簧管哪个先出现,并在书上标上顺序。

5、听中舞。

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做道具或用身体的各部位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

如:表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早晨:柳树、桃花、小鸟的叫声、雾等。

表示海边的早晨有:海风声、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等。

观看日出的情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