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吕召华,广西大学商学院,13国际商务;学号:1399392011)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不景气,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入市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各国开始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遏制我国经济的发展,保护国内相关产业,中国面数量临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反倾销调查,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贸易和国内经济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国外华反倾销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现状的原因以及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关键词:反倾销;贸易;应对措施1. 倾销与反倾销倾销(Dumping)是一种价格歧视,即出口厂商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销售商品,对进口国的某些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重大威胁,是一种不正当的贸易行为。

反倾销(Anti-Dumping)是指进口国依法对给本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或减轻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

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三个基本条件:1.倾销存在。

即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是低于其正常价值,确有倾销的存在;2.损害存在。

即产品的倾销对进口国同类产业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3.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即损害是因进口产品的倾销所致,而非由其他因素所致。

2.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反倾销制定的初衷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秩序,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缔约国抵制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主要措施之一。

但现在由于发展中国家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贸易保护做法受到严重约束,反倾销这种“合法”的贸易措施被一些国家滥用,成为限制国外产品的贸易壁垒,日益变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武器。

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投诉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9年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的糖精和盐类进行首次反倾销立案调查,自此后,我国企业不断遭到国外企业甚至政府的反倾销调查,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

迄今为止,我国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居世界之首,是国际反倾销中最大的受害者。

截止到2012年,共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和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调查, 案件总计412起,涉案金额高达数百亿美元。

其中欧盟99 起, 美国78起, 两者合计占总数的43%;印度则是后来居上,名列第三。

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墨西哥等四国对华反倾销的投诉也都超过了20 起。

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1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继续抬头。

据商务部统计,仅在2013年,我国出口产品就遭遇92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金额约36.6亿美元,其中,反倾销案件71起、反补贴案件14起、保障措施案件7起。

中国频繁遭遇反倾销,使得部分出口产品被外国课以高额的反倾销税,大大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的甚至被挤出进口国市场,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发展,也不利于世界自由贸易新格局的形成。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到的反倾销案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反倾销调查案件数量不断增多。

从1979年中国遭遇到第一起反倾销案开始至1995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国外对华反倾销案总数仅为66件,平均每年只有6.6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数急剧增加。

从表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1年,国外对中国反倾销数量总共264件,平均每年37.7件,而同期世界反倾销调查数1920件,平均占比13.75%。

而2001年入世后,至2013年6月中国遭遇对华反倾销案件数为698件,平均每年60.7件,占世界同期比重为28.17%。

反映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数呈现大幅增多的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WTO反倾销统计数据整理(2). 涉案金额和规模越来越大。

在80年代, 外国对中国反倾销的案件中, 根本没有超过1亿美元, 涉案金额大于1000万美元的也不足10起。

而进入90年代以来, 对华反倾销案件的涉案金额也在日益增大。

其中, 大于1000万美元的案件已经达到数十起, 光欧盟就占了24起。

超过1亿美元的案件也比比皆是, 目前已有十五件之多。

同时,涉案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以欧盟为例,2006年7月欧盟对中国出口欧洲的钢铁紧固件发起的反倾销案件,涉及中国1700家钢铁企业。

2007年12月至2008年上半年,欧盟又对中国销往欧洲的镀锌板、无缝钢管等钢铁产品发起了7起反倾销调查,涉及的出口企业达178家,涉及出口产品的金额超过36亿美元。

2008年12月,欧盟对中国紧固件行业反倾销案发布最终裁定文件,此案涉及的中国出口企业达200家。

(3)增收税率高。

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低则百分之十几,高则达百分之百甚至上千。

以欧盟为例,表2反映了2013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案裁决情况。

美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在50%以上的居多,也经常有征收超过100%税率的产品。

墨西哥曾对我国鞋类征收的税率曾高达1105%。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4 (4)发展中国家逐渐取代发达国家,成为对华反倾销的主要发起国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出口的大幅度增长,世界各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总量的急剧增加,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急剧增加。

目前针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主体,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变为发展中国家。

如下表所示,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反倾销立案的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

资料来源:根据WTO反倾销统计数据整理(5)涉及产品种类不断扩大20世纪90年代之前,世界各国对中国反倾销涉及的产品范围较小,大多集中在轻工业产品、化工产品、冶金原料等初级产品上。

而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对华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范围越来越广,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五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橡胶、农副产品等各大类近4000多种商品都不同程度的遭到过倾销指控。

3. 对华反倾销的原因(1)外部原因○1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发达国家希望保护其夕阳产业发展,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保护国内相关产业,都纷纷利用被WTO所允许的反倾销手段,来限制进口。

○2对中国贸易存在歧视性。

一些国家和地区无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主观地认为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他们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进行反倾销时,是以"替代国"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依据。

而这些国家在选择替代国时,由于替代国的选择标准模糊,而且自由量度权太大,所以常常具有随意性,使得我国在替代国问题上遭受着严重的歧视。

(2)内部原因○1对外贸易法律体制不健全。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对外贸易壁垒调查规则》为核心的外贸法律体制,但对如何应对国外的反倾销却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缺乏应对反倾销机制和专业人才。

政府反应迟缓。

中国在开始受到反倾销起诉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面对国外反倾销都是反应迟缓,在我国企业受诉时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及有力的保障措施,使受诉企业难以有效应对反倾销。

行业协会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应对反倾销的诉讼中,许多行业协会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一些企业即使有心应诉,却感到力不从心,或者是各自为战,增加诉讼成本。

同时,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也极度匮乏,在应对反倾销过程中处于被动低位。

○3出口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各自为战,过度竞争,在开拓国际市场上缺乏长期规划,一旦发觉某个产品有利可图,便蜂拥而入。

由于中国企业数量众多,加之行业管理及协调力度不够,企业间往往是打价格战,将出口商品价格降到几乎无利可图,甚至导致假冒伪劣产品出口。

因此,最终的结果不是被进口国实施反倾销,就是被当地消费者投诉。

○4出口结构单一。

出口结构包括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出口产品多数集中在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等低附加值产品上。

就出口地区而言,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

4. 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影响一起反倾销案件从立案到最终裁决,要历时1年以上,征税期长达5年,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遭受反倾销的出口品大量存积,冲击国内市场。

由于外国的反倾销,大量的出口受阻而积压,产品转而销向国内市场。

这必将增加国内市场竞争,破坏已经形成的国内销售平衡和市场经营秩序,产业结构与价格体系也将受到严重威胁。

(2)反倾销诉讼的增长导致恶性循环尽管我国对印度、阿根廷、南非、巴西等国出口很少,但这些国家市场潜力大,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大,他们频繁使用反倾销措施,不仅阻碍我商品进入当地市场,而且可能产生示范效应,引发其他国家效仿它们的做法,会对被实施反倾销的行业以及相关的国内产业带来严重打击,进入恶性循环。

(3)反倾销影响我国对国际市场的开拓由于反倾销的影响,出口商可能会选择放弃外国市场。

外国进口商出于经营风险的考虑也会减少或放弃从我国进口。

(4)影响我国外商投资环境由于反倾销的实施,首当其冲受到严重影响的是三资企业,因在我国现阶段三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近40%。

由于盈利与对外销售受损,外商因此对我国的投资环境将丧失信心。

5. 我国的应对反倾销的措施(1)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争取更多国家尤其是欧美承认市场经济地位。

到目前为止,客观上我国还没有完全达到市场经济要求,我国国内经济体制和企业运营模式中国家控制力对市场运作模式的影响还确实存在,一些企业特别是国企,还在从政府获得特殊的利益或者优惠政策。

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但是入市以来,我国的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而且照通常做法,某个国家一旦加入世贸组织,就等于是承认该国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有十几年时间,有关国家至今仍然拒绝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待遇。

实际上,有些国家市场经济状况远远不如我国,但有关国家仍然给予市场经济待遇。

我们要加强与欧盟,美国等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其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健全对外贸易法律体制,培养专业法律人才。

加快建立完善的反倾销法,为反倾销及应诉反倾销提供法律支持,加强反倾销的执法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可以从现有的外经贸工作人员、律师、会计师、经济师当中挑选出懂经济、法律和外语等相关知识的人才,进行集中培训,使其相关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反倾销应诉队伍,为我国企业应诉做好人力资源基础,为打赢反倾销诉讼打下坚实基础。

(3)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

反倾销预警机制的建立已成为世界各国维护产业经济安全、有效运用反倾销措施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前瞻性、预防性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