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读书笔记?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印象管理无所不在,不论是商业机构,还是非营利性组织,甚至是个人的成长发展都需要管理。
本书的每个章节都包含了大量的案例,亨利福特领导的福特,斯隆接手的通用,分别以不同的战略和构架开辟自己的市场;e-bay独特的商业模式;戴尔以速度取胜的直销模式,美国自然保护组织对自己使命清晰地把握……每一个案例都像一个故事,一个个成功而令人赞叹的故事,直观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管理。
?本书中有三个观点让我印象深刻:?第一点是,价值链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将经济活动看做一个整体,不论你处在哪个环节或者位置上。
客户不会去管是供应的哪个环节、哪个人出了问题,客户关心的只是自己要的最终产品的质量本身。
因而管理的界限已经相当模糊了,不论在公司与自己客户之间,或者在公司与自己的供应商或者商业伙伴之间,都已经像公司内部管理那样同等重要。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用波特的话来说: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由一连串企业内部物质与技术上的具体活动与利润所构成,当你和其他企业竞争时,其实是内部多项活动在进行竞争,而不是某一项活动的竞争。
?而对于价值如何创造的研究需要超越组织机构本身。
当公司跳出自己的圈子,从外向里观察的时候,他们常常会看到一个新世界,创新伴随各种形式的解决方案和增值服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向客户推销产品。
?在当今这个日渐开放,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无疑是日益激烈。
管理者应该学会用客户的眼光观察世界,了解客户的需求,把握管理由外向里的视角。
在新经济时代,价值日益附着于这些无形的东西之上。
新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价值的来源从具体事物向创意、从产品向服务转移。
产品甚至也可以像服务那样去做。
价廉物美的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一个系统、一个商业模式产生,商业模式建立在关于价值的远见之上,只有拥有优秀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点是,竞争战略解决的就是差异化问题,就是如何将差异化做得更好,防止完全竞争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独特的定位。
在战略上面,决策就像岔路,你选择了一条路,那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另外一条路。
有些企业会同时运行两种方案,以求规避沉没风险,然而实际上资源分散,成本更高了,效果自然不佳。
所以重要的就是要向那些也许很有诱惑力的机遇说?不?,因为这些机遇可能导致资源从原来对完成该组织机构任务更为重要的方面偏离,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用户、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上。
现在我们身边到处是电视、平面纸质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等这些在大众化生产消费时代出现的、面向广泛受众的传播工具。
而市场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分众行销转型,产品和市场被不断细分与定义,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对特定的人群传达自己的产品信息、品牌信息,却发现广告必须通过大众传媒来完成,无法有效区分锁定的目标受众,而且造成大量的广告预算流失在非目标人群中。
而分众传媒就是相对于大众传媒而言,媒体信息面对于某特定受众?第三点是,对于任何组织机构来说,长久保持自己的方向都有很大困难。
企业面临的挑战常常来自发展,发展的压力往往让企业过度扩张,模糊了自身定位,因而最终影响了表现。
因而企业必须清晰地把握自身的使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也让我想起在上海陆家嘴西路的一家名为古典玫瑰园的英国茶餐厅,以雅致、安静、干净的特色闻名,老板是来自台湾的著名玫瑰花家黄腾辉。
浪漫及对精致生活文化的追求是茶餐厅的使命,因此黄腾辉在台中创立古典玫瑰园时,就定下种种匪夷所思的规矩和限制:店内全面禁烟;禁止喧哗;6人以上不招待;12岁以下止步等等。
如此拒绝顾客,初衷何在?虽然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经营理念,使古典玫瑰园的生意刚开始很惨淡。
但慢慢的,很少数的客人一进店,就被其所营造的格调和气氛所吸引,口耳相传,就形成了口碑。
时至今日,古典玫瑰园的分店遍及全球,北京、上海、纽约、韩国等地都能看见它的身影。
正是对自身使命地清晰把握,使得古典玫瑰园以高雅精致的格调在众多茶餐厅中脱颖而出。
对于经营者来说,清晰地把握使命,重要的不是你想做什么,而是你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
这样的经营者,往往比什么都能做的人走得更远。
?读完这本书之后,把目光转移到个人,我们也需要管理,自我管理,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有自己的理想,并将远见落实到行动上。
不要将眼光拘泥于当前,要知道现在的点滴积累都会成为未来受之有用的供应库。
再者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显示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要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身的使命是什么,再将目标细化,把握真正适合自己的机遇。
?篇二:什么是读后感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
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
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
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
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
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篇三:《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书笔记【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呢?这是我在看《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之前的一个烦恼,在大学生活了半年时间,感觉也是浪费了半年时间;每天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跟高中没有多少区别,总让我无故想起高中三年的难忘时光;大学里,时间多了,荒废的东西也多了,每时每刻都让我感到这样下去不是学习,是堕落。
在朋友的热情推介下我翻开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他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1.2.3.4. 一定要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想。
仕途,商界,学术。
大致说来,每个人都注定要走上三条道路中的某一条。
只有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
“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
5. 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
一定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不要像读中学一样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逃课没有错,但是不要逃错课。
同时,既要逃课,又要让老师给高分。
6. 一定要学会理财。
对于贫困生来说,首先要做的不是挣钱,而是省钱。
很多大学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7. 的房租。
大部分女生将电脑当成了影碟机,大部分男生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
大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很多时候电脑会成为浪费时间的堂而皇之的借口。
8. 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三十岁以前靠专业赚钱,三十岁以后拿人脉赚钱。
所以,请好好珍惜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人脉关系。
这几年你认识的朋友可能会是你毕业以后最可宝贵的财富。
互联网固然威力无穷,但是,如果你沉迷于网络聊天,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浪费的金钱倒是可以弥补,荒废的青春就无可追寻了。
10.11. 爱情是不期而至的,可以期待,但不可以制造。
研究生扩招的速度是30%,也就意味着硕士学历贬值的速度是30%。
千万不要以为考研究生就是积极进取的表现。
对于很多人而言,考研不过是一种消极逃避的方式罢了。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研究生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立志从事科研、学术的人及其他少数人除外。
不要一门心思想着出国,更加不要迷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人才市场就是一个地雷阵。
通过多种方式求职固然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饥不择食。
只要用人单位一说要你交钱,你掉头就走便是了。
求职简历必须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放到那个让你成为人才而不是垃圾的职位上。
当然,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究竟适合做什么。
9. 12. 13.14. 15.16. 大公司是做人,小公司是做事。
进入公司工作以后,必须尽快融入写字楼政治。
职员能否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不在于是否努力,而在于老板对你的赏识程度。
在写字楼的政治斗争中,一定要学会自我保护。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一定要有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大学期间一定要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
很多书你现在不读,一辈子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读了。
虽然不是每本书看了都一定有用,但是,因为你不知道究竟哪本书以后会有用,所以只好多看书,并且抛弃那些过于功利的想法。
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就必须要编织一张网。
17. 18.总觉得每天都很忙,但是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书本的知识还没有真正掌握,总是在想,为什么别人的大学生活会如此地充实呢?而我却如此颓废,当初听同学说学校如何如何,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终于发现,我错了,而且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