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张新颖1李淑霞2,3内容提要: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互动既能获得短期的反危机效应,又能提升两国农业在更广阔的全球经济空间中长期的竞争能力。
中俄两国食品贸易特别是有机食品贸易、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贸易与投资发展的趋势。
中俄农业合作要求两国共同构建一个动态而稳定的农业合作框架。
在该框架下,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主线,以优化两国农业产业结构为基础,促使生产、贸易、投资结构由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向以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型,实现食品、生态、经济等多层目标的兼容;同时,要完善对投资、合作项目实施的监管、金融等相关制度的激励与约束。
关键词:农业合作中国俄罗斯一、引言与文献综述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两国的农业合作既可以实现减少贫困、促进粮食安全的千年发展目标,也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增加个人和国家的收入,提高整个国家或全球的福祉。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的重要性还远非如此。
如何共享农业生产要素在全球和区域流动中的整合效应,捕捉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和投资机会,两国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中俄农业合作既是中俄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也是农业资源在全球重新配置的一部分,因此,国家之间的农业合作是对世界农业合作发展趋势的反映。
根据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OECD-FAO,2010)的预测,发展中国家居民日益富裕并分享着城市化带来的好处,导致其消费和饮食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消费的食物也将从传统的粮食和谷物向经过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转型。
Almaty(2010)认为,独联体国家在农业领域的相互投资,可以促进其农业技术转让、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和农业生产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
Aksoy and Beghin(2005)考察了许多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支持和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Grote et al.(2001)评估了植物油、粮食、肉鸡等产品的环境标准对这些产品贸易收益的影响,其结论是:实施环境标准将导致产品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贸易收益分配的不公平,并且往往会削弱生产和加工这些产品国家的竞争优势。
因此,农业投资的长期趋势必须符合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并按产品的不同类型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分工,产品也要符合高水平的环境标准的要求(Джадралиев,2010)。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经济合作发生了质的变化,并且作为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先- 85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方向反映在两国长期的发展战略之中①。
第一次关于中俄农业合作问题讨论的圆桌会议是2006年召开的第三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该会议就中俄农业合作的战略重点、农产品贸易和农业投资等问题达成了共识。
2009年9月23日,中俄两国领导人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中俄边境地区合作包括农业合作的第一个长期规划。
2010年3月,“金砖四国”第一次农业部长会议承诺将加强四国的农业合作。
总体上讲,中国与俄罗斯农产品贸易逆差有加剧的趋势,中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仍然在低位徘徊(张国华,2010)。
现阶段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局限于初级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源的合作开发,并且农产品贸易规模与两国的农产品市场规模也极不相称,农业合作项目普遍存在规模偏小、技术合作尚未深化等问题(江宏伟,2010)。
Симоноваи.т.д(2010)较系统地评估了中国和俄罗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努力,以及实现“绿色增长”的投资政策,并且提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应以最低的环境成本实现两国的经济合作。
Петриков(2010)在“俄罗斯联邦未来农业”国际论坛上分析了俄罗斯农业国际合作的潜力和机制,指出俄罗斯农业国际合作的优先项目是农业开发、吸引外国投资和外国科学技术。
目前,中俄边境地区已建立起有助于俄罗斯远东南部地区和中国东北地区相互促进发展的经济空间(布雷,2010)。
中国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是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区域合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摆脱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马友君,2010)。
中国与俄罗斯分别是世界第二大与第六大经济体,它们之间的农业合作既要反映双方地缘属性、资源禀赋、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基础性特征,也要反映当前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国际农业合作的发展趋势。
基于此,本文在考察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农业合作时,重点研究两国农业合作关系的走势,以期为构建动态而稳定的中俄农业合作体系、降低双方农业合作的风险、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
二、有机食品领域合作的趋势传统的农产品不仅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偏好,而且越来越受到各种贸易规则和环境标准的限制,其获利空间不断缩小。
农产品贸易从以传统农产品为主向以有机食品为主转型是无法回避的选择。
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或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加工,并经有机食品认证组织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有机农业的形成是以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成立为标志的,它起步虽晚但势头迅猛。
中国与俄罗斯有机食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为两国有机食品贸易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俄罗斯拥有庞大的有机食品市场需求空间,其有机食品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富裕地区和高收入消费者,而有机食品市场需求旺盛必将对有机食品生产产生强烈的刺激。
但是,在俄罗斯,有机食品的供给一直处在严重短缺的状态。
经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认证,俄罗斯符合国际标准的生态(有机)农地大约为1万公顷,占全国农业用地总面积的0.001%。
俄罗斯有机食品需求的高增长导致其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俄罗斯2020年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Концепция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развития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напериоддо 2020 года),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网站(.ru)。
- 86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国内几乎所有类型的有机食品,例如水果、蔬菜、饮料、谷物、草药、香料等,都供应紧张。
因为俄罗斯的有机食品生产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已形成较大的有机食品供求缺口,这无疑为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有机食品贸易创造了机会。
另一方面,在中国,有机农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机农业用地居世界第三位(Willer et al.,2008),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而且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有机食品贸易已经开展多年。
由于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有机食品的需求增加,中国的有机稻米、蔬菜、杂粮等有机农副产品,以及有机核桃油、蜂蜜等有机加工农产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供不应求。
有机食品市场是全球最有利润增长空间的农产品市场,其市场价格每年稳定增长10%~20%,超出普通食品价格平均水平30%~50%(Orboi et al.,2008)。
但是,有机食品生产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在发达国家,有机农业项目至少需要4~5年才能实现盈亏平衡,在中国则至少需要6~8年。
这是因为与普通农产品生产相比,有机食品生产投入资金多,对生产过程中使用化学物质要求严格,对生物技术要求高,但产量低。
同时,有机食品生产抵御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能力较弱。
这对于中国和俄罗斯都是非常严峻的挑战。
中国和俄罗斯都具备有机食品生产所需的技术,在这方面存在合作的潜力。
例如,中国农业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有机农业耕作技术,一方面,中国农业劳动者可以在国内生产有机食品,然后中国将有机食品出口到俄罗斯;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可以在俄罗斯投资生产有机食品,避免与俄罗斯国内无认证标识的普通农产品发生市场冲突,同时通过创造有机食品品牌提升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中俄两国边境地区已经有了长期的有机农业合作的基础,《规划纲要》中拟议的31个农业合作项目,大多数也是合作开发有机食品的项目。
黑龙江省将稳步发展与俄罗斯在俄种植粮食方面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有机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优势,组织农业企业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和内陆地区投资,或与俄罗斯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大豆、玉米、稻谷等粮食品种的深加工,开发出符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有机食品,并建设以有机高蛋白大豆、有机蜂产品等有机食品精深加工基地为重点的中俄有机食品产业园。
为了激励生产者投资,中国和俄罗斯政府都需要对有机食品生产给予财政和金融支持,建立有机食品的区域市场和有机食品市场信息的传递机制,形成符合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法律基础。
近年来,中俄两国由于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差异,有机食品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一方面,俄罗斯正在审议建立有机农业产品生产的技术规范,它将成为俄罗斯第一个有机食品的官方标准。
预计该标准的出台将为有机食品创造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一方面,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
两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实现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的对接,降低有机食品生产商和出口商的贸易风险,并确保有机食品贸易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克服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水产业和林业领域合作的趋势中国与俄罗斯是无法替代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资源稀缺的限制条件下,如果双方的农业合作造成了温室效应、水资源污染和浪费、动植物的过度捕获、森林资源的破坏,环境的不可持续就会不可避免。
因此,为了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中国和俄罗斯必须加强在水产业和林业领域的合作。
(一)水产业领域的合作从目前国际水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水产养殖快速增长,但是,水产养殖容易导致河流、湖泊和海洋水域严重污染,同时,对水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也会导致对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捞,产生“公地悲剧”。
- 87 -中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的三大趋势中俄两国在水产业领域具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早在1988年,中国与前苏联就签订了《中苏渔业合作协定》,成立了双边渔业合作委员会。
在其后的不同时期,中国与俄罗斯都表达了在水产业领域开展合作的愿望和热情。
比如,2004年8月,在中国长春召开了第11次东北亚地区产业与发展国际学术会议;2006年,中俄发表《中俄联合声明》;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俄经济工商界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演讲。
在上述各种场合,中俄双方都希望在所管辖的海域内进行合作捕捞作业,在共同渔场相互提供渔船和鱼类产品运输方面的服务,合作发展水产养殖业,在修船及造船方面进行合作,联合研究海产品的加工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