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言(1学时)第一节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概念,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要素。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习题要点:了解对遗传学发展作出里程碑贡献的人物及其主要贡献。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学的深入研究,不仅直接关系到遗传学本身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对于探索生命的本质和生物的进化,对于推动整个生物科学和有关科学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习题要点:遗传学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学研究的范围、遗传学发展过程及其应用领域,包括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变异的含义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了解遗传学发展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人物的遗传观点、理论及其在遗传学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学时)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细胞了解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2.真核细胞了解真核细胞的大小、结构、组分和功能。
习题要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差异及其遗传物质的结构特征。
第二节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根据细胞学的观察,认识和研究染色体形态,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
2.染色体的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恒定,不同物种染色体数目差异很大。
习题要点:染色体形态组成,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
第三节细胞的有丝分裂1. 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主要包括有丝分裂过程及其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2. 有丝分裂过程便于描述将有丝分裂的变化特征分为四个时期,掌握各时期特征。
3. 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有丝分裂维持了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习题要点:细胞周期的概念及测定,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细胞的减数分裂1. 减数分裂的过程便于描述将减数分裂过程包括两次分裂,掌握各分裂时期,特别是第一次分裂各时期特征。
2.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保证了物种相对的恒定性。
习题要点:减数分裂分成哪些时期,各时期的染色体运动规律及其与遗传的关系。
第五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 雌雄配子的形成有性生殖是最普遍而重要的生殖方式。
2. 受精雄配子和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
了解植物的双受精过程。
3. 直感现象由花粉影响可以引起胚乳直感和果实直感。
4. 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概分为两大类和单性结实。
习题要点:雌雄配子形成的差异,何为双受精?何为花粉直感、果实直感?无融合生殖的概念、类别。
第六节生活周期1. 低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以红色面包霉为例说明低等植物的世代交替。
2. 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以玉米为例说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
3. 高等动物的生活周期以果蝇为例说明高等动物的一般生活周期。
习题要点: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生活周期有何区别?本章重点、难点:真核细胞组成及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结构、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生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对生物遗传的重要影响,高等动植物生活周期与低等植物生活周期的异同。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真核细胞中与遗传、变异相关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用以区分、识别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理解内源有丝分裂与多线染色体形成,掌握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规律及其遗传学意义。
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2学时,生化已学过,自学为主)第一节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1.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掌握DNA紫外线光谱吸收波长是260nm。
2.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了解直接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三个重要实验。
习题要点: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直接证据分别有哪些?如何阐明?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结构1. 两种核酸及其分布核酸的构成及在细胞内的分布2. DNA的分子结构了解DNA化学组成、双螺旋结构及构型变异3. RNA的分子结构了解 RNA化学组成及重要特点习题要点:DNA的分子结构和RNA的分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第三节染色体的分子结构1. 原核生物染色体了解其结构、大小、存在状态2. 真核生物染色体了解染色质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结构模型,着丝粒和端体习题要点:原核生物染色体与真核生物染色体有哪些不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分子结构模型。
第四节 DNA的复制1. DNA复制的一般特点了解半保留复制,复制起点和复制方向2. 原核生物DNA合成了解有关DNA合成的酶,DNA复制的过程3. 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了解DNA合成发生时期,复制起点,有关DNA合成的酶和染色体端体的复制。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DNA合成与真核生物D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复制原点和复制方向、复制的片段等有何不同?第五节 RNA的转录及加工1. 三种RNA分子了解mRNA 、tRNA和rRNA 的结构与功能。
2. RNA合成的一般特点 RNA合成需要原料、模板,不需要引物3. 原核生物RNA的合成了解RNA聚合酶,合成的三个阶段: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4.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了解真核生物RNA的转录特点,掌握mRNA的加工。
习题要点:原核生物RNA合成与真核生物RNA合成的特点有何区别?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及加工有哪些特点?第六节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1. 遗传密码了解遗传密码的翻译和基本特征。
2. 蛋白质的合成掌握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和三个阶段。
3.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掌握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习题要点: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何为中心法则?本章重点、难点: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点、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与染色体的结构模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等。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并能证明之。
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5学时)第一节分离规律(1学时)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2. 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分离现象的解释。
3. 表现型和基因型4. 分离规律的验证掌握分离规律的验证方法。
5.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了解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
6.分离规律的应用了解分离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遗传规律的验证方法有哪些?遗传研究中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的意义。
第二节独立分配规律(2学时)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 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理解独立分配现象的解释。
3. 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掌握独立分配规律的验证方法。
4. 多对基因的遗传了解多对基因的遗传。
5.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了解独立分配规律的应用。
习题要点:当存在n对基因为独立遗传时,F1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分别如何?F2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如何?第三节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1学时)1. 概率原理2. 二项式展开3. Х2测验(Chi平方测验)掌握Х2测验(Chi平方测验)的方法。
习题要点:二项式展开的通式,式中各符号所代表的遗传学意义。
如何进行Х2测验,其结果的遗传学意义。
第四节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2学时)1. 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理解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
2. 复等位基因了解什么是复等位基因。
3. 致死基因了解什么是致死基因。
4. 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掌握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5.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
习题要点:显隐性关系的类型分别有哪些?其概念是什么?什么是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有哪些?F2表型的理论比例如何?本章重点、难点:遗传因子假说、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孟德尔规律的理论意义与应用;科学理论验证过程及其在孟德尔规律验证中的应用;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代谢基础;纯合体、杂合体遗传特征的差异及其应用;多对基因(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条件及一般规律;应用概率定理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后代群体结构的方法,以及利用Х2测验进行检验的方法;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基因显隐性的相对性,能应用概率定理与二项式公式推算杂交试验后代群体结构,以及利用Х2测验进行检验;掌握一因多效与多因一效的基本概念;掌握两对基因互作的各种类型及其比例。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4学时)第一节连锁与交换1. 连锁掌握连锁的细胞学基础。
2. 交锁掌握交锁的细胞学基础。
习题要点:连锁与交换的概念及其细胞学基础。
第二节交换值及其测定1. 交换值了解交换值的概念。
2. 交换值的测定掌握交换值的测定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交换值?如何测定?与重组值有何不同?第三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1. 基因定位掌握基因定位的方法。
2. 连锁遗传图掌握连锁遗传图构建的方法。
习题要点:什么叫基因定位?如何进行基因定位?如何构建连锁遗传图?遗传距离的概念。
什么叫符合系数?第四节真菌类的连锁与交换习题要点:真菌类进行遗传研究时交换值的计算。
第五节连锁遗传规律的应用习题要点:如何利用连锁遗传规律提高选择效率?第六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1.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了解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2. 性连锁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习题要点:性别决定的因素有哪些?伴性遗传有哪些特点?什么叫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本章重点、难点:连锁遗传规律的内容及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重点讲解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如何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四分子分析与着丝点作图的基本原理、连锁遗传规律的理论意义及其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三种与性别相关遗传现象的比较。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交换值的测定与计算方法(测交法与自交法)、基因间距离、交换值、遗传距离及连锁强度的关系、两点测验、三点测验连锁分析步骤与计算方法;能够准确阅读连锁遗传图的基本信息;掌握伴性遗传的主要特点。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7学时)第一节染色体结构变异(2学时)1. 缺失掌握缺失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2. 重复掌握重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3. 倒位掌握倒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4. 易位掌握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
习题要点: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的细胞学特点和遗传学效应有哪些?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1学时)1. 基因定位掌握利用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