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面临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城市广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设计上如何能够兼顾美观与实用,并体现文化内涵和城市特色,是摆在城市规划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试从公共开放空间的角度切入,通过对城市广场作为公共空间的共性和个性特点进行剖析,阐述在设计中体现“公共”和“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广场;活动;规划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还具有平衡城市发展、调节土地使用密度、防灾、美化环境等诸多功能,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沟通。

各国学者对“开放空间”的定义有一些差别。

高原荣重认为开放空间由公共绿地和私有绿地两部分组成。

赛伯威尼则把开放空间定义为由所有的园林景观、硬质景观、停车场以及城市里的消遣娱乐设施所构成。

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开放空间是指城市公共外部空间,其中包括自然风景、广场、道路、公共绿地和休憩空间等。

抛开这些定义上的出入,笔者认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体的概念,它具有空间体的形态特征(围合、界定、比例等),这使其与建筑实体区别开来。

它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开放空间和居民及居民生活是相联系的。

公共开放空间既是物质载体,又是城市各功能要素之间的连接纽带,它满足了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需求,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教育、文娱、运动、休憩的重要场所。

在多种类型的公共开放空间中,城市广场较好的体现了这些特点。

城市广场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而且也是城市的象征。

城市广场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也改善了生活质量。

它兼有集会、贸易、运动、交通、停车等功能,故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广场布局应作系统安排。

城市广场其按用途划分,可分为休闲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宗教广场和交通广场几种类型。

从景观空间研究的角度对广场进行分析,它具有如下特征:
物质空间特征。

有围和的空地是广场的物质形态特征。

这种围合通常是建筑的外墙,也有其他景观要素,比如街道、河流、树林、山峦。

广场作为一种景观空间是各种景观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空间特征。

广场是多功能的活动场所,通常为开放的场地,处于区域中心,可达性好,因此使用人群重复性低,但群体的领域空间较难形成。

所以它更多的作为标志性空间来获得市民以及游客心理上的认同。

心理空间特征。

广场通常有一定的主题思想,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具有纪念物的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广场是领域空间的延
伸,属于感应空间的范畴。

城市广场在城市中处于重要地位,它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能创造现代都市生活所需要的舒适、方便、富有人情味的活动空间,还可以提升景观、增强活力、塑造氛围、发挥调和作用,将各种景观融为一体,使城市适应未来发展。

城市广场是是城市文化的集中地,还是空间环境系统的引力中心和活动中心。

城市广场具有防灾功能和生态效益。

现代城市由于物质、人员和信息的过度集中,在天灾人祸中往往会引发各种灾害,城市广场能够起到隔离、疏散、避难等作用,甚至广场上的水池都可以成为城市消防的水源,恰是对这种过度密集的有效缓解。

同时,城市广场经过合理绿化,可具有滞尘、调节气温、吸收有害气体、制造氧气等生态效益。

城市广场对城市生活有着巨大影响,人类活动对于公共空间同样产生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的行为,在设计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时,需要做出以下调整:
1)增加公共空间的数量
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多样性,因此要求有更多的场地容纳公共活动。

在城市设计中,应注意使建筑物适当集中,充分发挥高层建筑物的作用,留出足够面积的公共空间;其次,地面是城市室外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地平面上进行的,应通过建筑的向上与向下发展,尽量将与建筑有关的地面解放出来。

开场空间的数量增加了,空间的渗透性也随之增强。

2)扩大室外环境的宽容性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不可能根据活动的性质来自由选择空间。

无论是必要性、自发性,还是社会性活动,理想的情况是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室外场地。

扩大室外环境宽容性,可以将交通、观赏、游览、休憩与保护功能结合起来,通过设置树木、小品等方式做到一物多用;也可使用多样的分割手段设定空间的层次,把绿篱、矮墙、花坛、台阶、小品等作为限定,形成内与外、闹与静的人为分化。

城市广场是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最能够体现城市的个性化、生活化、地域性等各种特点。

广场空间规划设计的好坏取决于广场与所在地联系的紧密程度以及使用者的评价,不仅是要注重形式的美观,还要使其体现出人性化、立体化、自然化、开放性和可持续性。

在研究过国内外城市广场空间的发展之后,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内广场设计方面的不足,今后应更加重视景观元素,强调在细节上的处理,包括景观的整合、城市广场软质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水体景观设计、照明景观设计等)、城市广场硬质景观设计(广场铺装景观设计和环境小品景观设计)等,使广场空间不仅能够符合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且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和实际需要,顺应城市广场空间规划
设计的现代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