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鹊传(1)、重点词语过:到,来到(舍客长桑君过) 奇:认为谨:恭敬地; 遇:接待(常谨遇之)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垣:矮墙(视见垣一方人) 特……耳:只就是……罢了(特以诊脉为名耳):掌管生命的神(虽司命无奈之何)贵:受人尊敬(闻贵妇人)带下医:妇科医生(即为带下医) 伎:技,医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病:担忧(人之所病,医之所病)(2)、重点句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只有扁鹊认为她奇特而不平凡,常常恭敬地接待她。
)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
(扁鹊按照她的话喝了三十天的药后,瞧得见矮墙另一边的人。
)特以诊脉为名耳。
(只不过以诊脉为幌子罢了。
)血脉治也,而何怪?(血脉正常,您奇怪什么呢?)问中庶子喜方者(问喜欢方术的中庶子)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她当做客人。
)二、华佗传(1)、重点词语) 孝廉:孝子,廉吏的合称(沛相陈珪举孝廉)就:依从(皆不就)且:将近(时人以为年且百岁) 壮:强壮(而貌有壮容)许:左右(吐出三升许虫) 期:预定的时间,期限(依期果发动)暂:短期()(名五禽之戏)(2)、重点句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到徐州一带拜师学习,同时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相陈珪推举她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她作官,她都不依从。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假若疾病聚结在体内,就是针刺与药物的效力不能达到的部位,必须手术剖开割除的,就给病人饮服麻沸散,一会病人就像醉死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但她本属读书的士人,凭借医疗立业,思想中常自悔恨。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华佗长久離家想回去,於就是说:“刚才得到家信,正想短期回家一次。
”)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就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
(因此古代长寿的仙人做导引之类的事,四肢像熊一样地攀吊,头部像鹞鹰一样地顾盼,引伸腰体,活动各个关节,以求不易衰老。
)五、丹溪翁传(1)、重点词语益:逐渐(益闻道德性命之说)以:用来(以推及物之仁)(2)、重点句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您聪明不同于一般人,您肯从事于医学这种技艺不?)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
(即使在当时不入仕作官,好像入仕作官一样啊。
)时方盛于陈师文、裴宗元所定大观二百九十七方,翁穷昼夜就是习。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编定的大观二百九十七方,丹溪翁夜以继日地学习这些。
)罗遇翁亦甚欢,即授以刘、张、李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于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就是也。
(罗遇丹溪翁也非常高兴,就把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的各书传授给她,替她敷陈阐发三家的旨要,而一概取决于各种经书,并且说“全部抛弃您过去学的东西,那些就是不对的。
”)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即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乡里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各位医生,听了丹溪翁的话,就大吃一惊并且讥笑、排斥她,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于就是翁之医益闻。
四方以病来迎者遂辐凑于道,翁咸往赴之。
(于就是,丹溪翁的医名更加闻名。
四面八方因病来迎请的人,就像辐条取在车轴一样汇聚到大道上,丹溪翁都前往赴救她们。
) 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如衣裾,医不能喻。
(一个妇人生产后有像衣服前襟样的东西不能回缩,医生都不能晓喻。
)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皱其皮,少选 ,子宫上。
(用五倍子作热水冲洗,使子宫收缩表皮出现皱纹。
过一会,子宫回缩。
)翁在婺得道学之源委,而混迹于医。
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
(丹溪翁在婺州掌握了道学的来龙去脉,却置身于医家之中。
有的人因学医来求见的,不曾不用保养精气,养育神气启发她们的心智。
)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又可以医师少之哉?(像丹溪翁那样的人,大概就就是古人说的正直、诚信、博学的好朋友,又怎么可以因为她就是医师轻视她呢?)七.《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1)、重点词语燔滅:焚烧(乃燔滅文章)黔首:秦代对平民的称谓(以愚黔首) 败:弊病(改秦之败)(2)、重点句战国從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至秦患之,乃燔滅文章,以愚黔首。
(到了戰國时,各國或合縱或連横,形势错综複雜,真真假假纷纭爭執,諸子百家的言諭错雜混乱。
到了秦代,始皇對此感到憂患,於就是焚烧文章書籍,以使百姓愚昧無知。
)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齊与之所宜。
(医学经典,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等生理特征,用来阐明各种疾病的根源,区别死生的界限,并据此揣度针刺、砭石、汤药、艾炙等施治方法,调配成适合临证需要的各种试剂。
)八.《伤寒论》序(1)、重点词语秀:出众(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企踵:急切仰望(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急急忙忙迫不及待貌游魂:苟延残喘的无用之人(蠢若游魂)冰谷:喻险境(危若冰谷)稔:年(犹未十稔) 横夭:意外地早死(伤横夭之莫救)识:记取(多闻博识) 知:通“智”(知之次也)(2)、重点句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她的才华突出。
)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
)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拿可以活到很长久的寿命与最宝贵的身体,交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她摆布处置。
)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就是也夺表面的荣华,不保重身体这个根本,忘记了身体去为权势名利而死,危险得如履薄冰,如临深谷一样,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我为过去宗族的衰落与人口的丧失而感慨,为早死与枉死的人不能被疗救而悲伤。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病人垂危还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
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
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瞧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
)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
多闻博识,知之次也。
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生下来就懂得事理的人就是上等的,通过学习而懂得事理的人就是第二等的,多方面地聆听求教,广泛地记取事理的人,又次一等。
我素来爱好医方医术,请允许我奉行“学而知之”与“多闻博识”这样的话吧! )十一、《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重点词语之候列)(2)、重点句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要解除疾病束缚,脱离痛苦,保全真气,通导元气,拯救黎民使她们长寿,帮助瘦弱有病的人获得平安,离开了伏羲、神农、黄帝的三圣之道就不能达到目的。
)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
(不用商量,相隔遥远认识自然相同;不用相约,探明幽深道理如同默契。
)高深的学术内容的准则,也还要借助于前贤的遗训与注释,如同不曾有走路不从路上走,出入不从门户行的人一样。
)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矣,亦天之假也。
(都能代代不断地创新发展它的妙用,广泛地救助人民大众,使医学事业像鲜花与绿叶一样相继繁荣,这些医家的声誉与她们的实际技能就是相称的。
这些大概都就是《素问》哺育教化的显著成果,也就是天资给她们的帮助吧!) 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幸遇真经,式为龟镜。
(我年青时就向往医学,一向爱好养生之道。
幸运地遇到了这部真经,就用它来作为判断就是非得失的借鉴与解决疑难的依据。
)且将升岱嶽,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没有船,怎么能去成?)历十二年,方臻理要,询谋得失,深遂夙心。
(经历了十二年的编次整理,方才达到有条理有要领的程度。
反复考虑自己编次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深深地完成了我向来的心愿。
)文字昭晰,义理环周,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文章的字体清楚明白,经义的理论全面而周密,一旦用它来参阅详考,各种疑难都像冰水一样消融了。
)凡所加字,皆朱书其文,使今古必分,字不杂揉。
(凡就是增加的文字,都用红笔书写,使它与古书原文明显分开,不相混杂。
)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
(就像天上众星高挂,次序井然,有条不紊;又像那深彻的泉水清净透明,水里的生物全都瞧得清清楚楚。
)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之无穷。
(使医生们都有所遵循而不犯错误,学习的人更加容易明白,最精妙的理论流行于世,人间的福音连续承继。
千年之后,方知古圣贤的仁慈恩惠就是无穷无尽的)十三、《本草纲目》原序(1)、重点词语(2)、重点句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
(容貌润泽有光彩,身材清瘦,谈论问题津津有味。
)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
(时间经历了三十年,书籍考核了八百多家,稿子修改多次。
) 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重复的部分删去,缺失的部分补上,错误的部分纠正。
)恚博古如《丹铅卮言》后乏人(怨恨当今社会缺乏博古通今如《丹铅卮言》作者杨慎那样的人才)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何不把它刻印出来,以供天下后世钻研就像杨雄(字子云)研著的《太玄经》一样呢!)十四、《类经》序(1)、重点词语指迷:指点使不迷惑(而此欲醒瞶指迷) 更:经历(反复更秋)效矉:喻不善模仿,弄巧成拙(因敢忘陋效矉)壁影萤光:墙洞里透过来的灯影、囊萤放射出来的亮光(即壁影萤光)(2)、重点句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之肇端、藏府经络之曲折,靡不缕指而胪列焉。
(大如阴阳的变化,小如草木昆虫的生态,音乐声律、占卜吉凶等术数的起源、五脏六腑与经络等的原委本末,无不一条一条地指出而又详细陈述列举的。
)而又有目医为小道,并就是书且弁髦置之者,就是岂巨慧明眼人欤?(可就是还有一种人,把医学瞧成小道,甚至连《内经》这部书也当成无用的东西而废弃它,这难道就是有智慧有眼力的人不?) 经之有《难经》,句句皆理,字字皆法。
(经典中的《难经》,每句都就是真理,每字都可效法。
)夫《内经》之生全民命,岂杀于《十三经》之启植民心?(《内经》使人民的生命得到繁衍与保全,难道会比《十三经》启发培植人民思想的价值少不?)其于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运微,仰大圣上智于千古之邈,断乎不能矣。
(如果对于最高理论不明了,却希望通晓神妙的道理,运用入微,仰慕赶上远古的大圣上智,断然就是不行的。
)继而绎之久,久则言言金石,字字珠玑,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遗。
(接着寻究得久了,就觉得其中每句话都像金石之声那样优美,每个字都像珠宝那样的珍贵,竟不能分辨哪个可摘录,哪个可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