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专升本《大学语文》第2章:散文

一波三折,最终在蓬莱仙宫找到了贵妃,但自此天 人永隔,始终无法圆满,使整个故事在玄宗、贵妃 二人绵绵无期的长恨中结束。
②人物刻画细腻传神。
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唐玄宗、杨贵妃的行为举 止,而且将笔触深入内心,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
对于唐玄宗,诗歌第一部分侧重写他贪恋美色。
在马嵬坡,作者侧重描写玄宗欲救不能、欲罢不 忍,不忍离去、不得不走的矛盾与痛苦,以大量 笔墨,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描述玄宗心头的哀 伤,如前往蜀中睹月思人,走遍巴蜀不胜哀痛, 还京路上踌躇不前,回到长安触景伤情。
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 《老子》为代表;
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 吕氏春秋》为代表。

(二)秦汉散文
秦代在文学史上起过一定影响的散文是 《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汉 魏晋是我国散文迅速发展的时期。两汉散 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贾谊和晁 错是两汉初年政论文的代表作家。汉代散 文中成就突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要地位的是《史记》《汉书》,在整个 封建时代,都被史学家和文学家奉为典范 。
诗歌末尾,杨贵妃托付道士转达七夕之夜在长生 殿下的誓言为证,将杨贵妃感恩报德、忠于爱情 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叙事详略适宜。
叙述故事情节发展的同时,又倾注了自己丰富的 情感,使诗歌带有浓郁的抒情成分。
全诗将叙事、写景与抒情三者结合,根据故事情 节发展和人物情感变化,充分利用了三种艺术手 法,协调配合,增强了表现主旨、刻画人物的力 度。
明代散文中亦不少佳作,主要作家是明 初的宋濂、刘基,明中叶的王慎中、唐顺 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尤其是晚明小品 ,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清代散文上承秦汉唐宋,蔚为大观。
清代中叶出现了影响最大、延续最长的散 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是方苞、 刘大櫆、姚鼐,他们提倡义理、考据和 辞章,使古文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在 创作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玄璬(一说杨玄珪)。
开元二十三年,杨玉环嫁与寿王李瑁为妃。
两年后,武惠妃病逝,玄宗移爱杨玉环,以为窦 太后祈福为名,命杨玉环入道观修行,一年后封 其为贵妃。
3.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天宝四年,唐玄宗另立寿王妃,后携后宫摆驾华
清宫温泉沐浴。
从华清宫回来后,玄宗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8.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 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 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 大军行至马嵬驿发生哗变,斩杀杨国忠,逼迫玄 宗处死杨贵妃。为保性命,高力士劝说玄宗赐死 贵妃,以此平息众怒。
9.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 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臣。
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三个姐姐封韩国夫人、 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堂兄弟杨铦官至鸿胪卿, 杨锜官至侍御史。
7.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时任平庐、
范阳、河东节度使,渔阳为其所辖八郡之一。
霓裳羽衣曲,原为西域乐曲,开元中由西凉节度 使杨敬述所献,经玄宗加工润色、杨贵妃编舞后 而成。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简述安 史之乱爆发,故事情节急转直下。
玄宗出逃长安、禁军哗变、贵妃丧生等情节,所 用笔墨很少,显示出事态之紧急、变化之迅速。
玄宗入蜀、回京途中和回到长安后的生活,用了较 大的笔墨,刻画了玄宗失去贵妃后的孤寂冷清,加 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生发出道 士招魂,寻找贵妃的情节。
14.杨妃之过? ①杨贵妃无涉政之心。
②历史总是将罪责归结在女人身上。
③后世对杨贵妃的可怜可叹。
礼聘,礼聘豪门大族和士宦人家的女子,入宫为 后妃。
采选,定期向良家征选女子。姿色出众者得封后 妃,其余作为宫女。
敬献,欲求仕途者,将妹妹、女儿等送入宫中, 或在民间搜罗美人献给皇帝。
其他,官员获罪,族中女子没入宫中为婢。
6.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列土,裂土受封。古时分封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
为清文一大变化,开了近代散文的先河。 鸦片战争前夕,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 的启蒙思想家,讲求“经世致用”之学
2.2 中国现当代代散文
(一)五四散文 “五四”时期的新型散文以性质和功用区分
,主要包括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抒情散文两 大类型。中国现代散文中的记叙抒情文, 是以众多的记游之作开头的。 “五四”记叙抒情散文是“五四”散文艺术变 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时用油灯照明,为使灯光明亮,需时时挑动灯 芯。宫廷和豪门贵族,夜间点蜡烛,不点灯。此 句言玄宗晚年生活凄苦。
12.诗歌脉络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色彩非常浓重的叙事诗。
贵妃入宫,鸡犬升天

出逃蜀地,贵妃丧命

潦倒回京,玄宗怀念

寻访芳魂,天人永隔
13.诗歌特色 ①故事生动,情节曲折。 “汉皇重色思倾国”,暗示悲剧产生的原因。
为人们所重视。欧阳修是宋代散文的第 一位大师,是宋代散文的奠基者。北宋 后期是宋代散文发展的黄金时代。活跃 在这时文坛上的有苏洵、曾巩、王安石 、苏轼、苏辙等人,其中苏轼为散文创 作开拓了新天地,是北宋最杰出的大作 家。南宋时期的文天祥、郑思肖、谢翱 等人的散文迸发出爱国主义的光芒。
(四)明清散文
“学者散文”的出现,显示了知识分子关 注现实问题和参与文化交流的新的趋向 。“学者散文”的作者大都有较为丰富的 学术修养,往往将学术知识和理性思考 融入散文的表达之中。这方面的代表人 物有余秋雨、陈平原、朱学勤等。
“学者散文”在风格上大多较为节制, 通常会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的因素
。学理知识的渗透,也使其具有特别的 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这些散文随笔与“ 杂文”的不同之处是,它更关注的往往不 是“识”,而是“情”与“理”。
尤其“夕殿萤飞思悄然”八句,细腻传神地刻画 了玄宗由傍晚到入夜、夜深、黎明、清晨的心理 活动,突显了他对杨贵妃铭心刻骨的相思。
对于杨贵妃,作者紧抓美貌和忠贞两个特点。
对美貌的描绘,作者分别采用了正面描写、对比 衬托和比喻等手法。
对于其忠贞的刻画,集中体现在“闻道汉家天子 使”之后的诗句里。
(三)唐宋古文
唐宋“古文运动”推动了散文的繁荣和发展, 涌现了唐宋八大家和不少优秀散文作品。
唐代散文,既革除六朝旧习,又开辟了宋 、元以后散文的发展道路。在中国文学发 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有重要地 位。唐散文风格多样,名篇佳作数量可观 。代表散文家如:韩愈、柳宗元等。
宋代散文有显著的成就和重要特色,历来
元和九年,白居易官拜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宰相武元衡、裴度遇刺,白居易力主严缉 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元和十五年,白居易回京,后相继任中书舍人、 尚书主客郎中、知制诰等,但因朋党之争激烈, 于是自请外放。
2.《长恨歌》 元和元年冬,白居易与友人至马嵬驿附近游玩,
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认为如此离奇特出之事, 不能让它随时间流逝而遗失,应该记录下来留给 后人。于是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 歌传》。
杜牧《华清宫》三首 李商隐《马嵬》 苏轼《荔枝叹》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洪昇《长生殿》
二、课文内容
1.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汉皇,借汉武帝言唐玄宗。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
2.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 杨玉环出生蜀地,10岁时父母双亡,投靠叔叔杨
第2章 散文
2.1
中国古代散文
2.2
中国现当代散文
2.1 中国古代散文
(一)先秦散文 中国散文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的散文分
为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两个部分。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 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 的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也经历了三个 阶段:
赠送资料:长恨歌
一、背景介绍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贞元十九年,白居易授任校书郎,负责校正秘 书省典籍。
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三年,拜左拾遗,因 其写作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受到官场同 僚和宦官势力的排挤。
(二)新时期散文
新时期以来,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艺术创 作的环境空前繁荣,其中出现在八九十年 代散文创作史的一个重要现象便是出现一 种被人称为“学者散文”或“文化散文”的形 态。这些散文的作者大都是一些从事人文 学科或社会科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在专业 研究之外,创作一些融会了学者的理性思 考和个人的感性表达的文章。
“五四”记叙抒情散文另一个重要方面是, 散文的语言形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人们不 仅用白话写作议论文、杂感文,而且用白 话创作叙事抒情散文,不仅写得平易畅达 ,自然活泼,而且也能写得简洁缜密,优 美隽永。
此时期代表性散文家有:茅盾、周作人等
(二)三十年代散文
进入30年代,伴随民族民主革命浪潮日益高 涨,散文界重新趋于活跃。1933年和1934 年分别被称为“小品文年”和“杂志年”,
2.2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一)新中国散文
建国之后,出现了一批颇有特色的散文 家及其作品,但这时期的散文创作受局限 较大,呈现出严重的程式化倾向。这一时 期较活跃的散文作家有杨朔(《雪浪花》 、《荔枝蜜》),刘白羽(《长江三日》 、《日出》),秦牧(《土地》、《古战 场春晓》),碧野(《天山景物记》),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