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学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异同之我见
最喜欢的一句关于大学的语句是那
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
止于至善。
”给人一种博大浩瀚的感觉,大学语文也给了我这种感觉。
一个老师曾告诉我大学之大不在于
面积有多大,而在于这个学校有都少
大师,有多么博大的胸怀去承载学子
的梦。
而我是这个博大精神家园的孩子,我在努力成长,在努力体味大学
之大的真谛。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
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
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自然,大学的教育与中学有很大程
度上的不一样,大学的教育更加自由
开放,似汪洋大海激情奔放。
而中学
的教学则有些刻板,让人想起来就有
些无趣。
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
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记得上中学的语文课时,经常对着
课文读来读去,读去读来。
我们经常
在早读时,手扶着头慢慢就进入梦乡了。
每次早读与周公约会,都像在搞“特务接头”,时刻在提防着语文老师
的突然袭击。
那时,最怕学的就是古文。
看着长长的古文,我真是连用头
撞豆腐的心都有。
总是在抱怨古人为
什么要说那么多话!在中学想偷懒可
是要拿出十二分的勇气的。
记得那时
我不爱背古文,总想方设法对付过去。
但每到上语文课的前十分钟是我最受
煎熬的时候,解释一下,我们的语文
课都有课前提问的惯例,从未间断过,可谓是风雨无阻呀!每到那个时候,
我就尽量把头埋进书堆中,心跳的厉害,典型的做贼心虚。
我的运气总体
来说不太好,经常在本人准备不充分
的情况下,就会被老师点到背课文,
而结果可想而知。
我因此成了语文老
师办公室的常客。
只要和她打游击站
败北,就要上她那里小坐一会儿,听
听语文老师的谆谆教导。
虽然爱耍小聪明,但面对升学的压力,必须要积累足够的基础知识。
于
是纵然不喜欢也会逼着自己去做。
那
时候,爱搞题海战术,一道题一道题
的认真做,对完答案后,将错题记在
语文错题本上,以防止自己成为一个
同样的错误犯无数次的傻瓜。
看着厚
厚的错题本,有时会小小自恋一下,“我怎么会这么了不起!”由于时间被
那些繁琐的基础知识所剥夺,中学时代,总体来说没有读过几本文学作品。
在漫长的中学语文探索时期,我们唯
一的休闲方式就是看几本青春小说,
做一些白日梦,或是看一些报刊,仅此而已。
但那时自己对中学语文也并不是厌恶到不行。
我们都喜欢美丽优美的文章、句子。
当遇到它们,我们就会紧紧地抓住它们,将它们印刻在自己心爱的本子上。
当然,当我们的浪漫情怀不期而至,我们也会把它们记录下来。
那个本子上承载着好多美丽,承载着好多美丽,承载着我们美丽的文学梦,承载着我们对青春的执念、、、、、、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中学语文是一位保守慈目的老人。
他一直在你耳边唠叨,唠叨你应该稳扎稳打。
虽然你很烦,但还是照着做了,因为你知道他是爱你的。
大学语文,怎么说呢?自己主观感觉,他是一个不受束缚,热情奔放的
小伙子。
他的思想,像风一样自由。
在他的信念中,自由是他的空气,离开了就无法呼吸。
上了大学才知道,语文课堂不是只有那一个几十平米的房间,只要你想学,哪里都是语文课堂。
大学的语文老师,不会再唠叨让你背这背那,他们只是在引导,引导你进入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
在这里你的思想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没有人责备你。
大学的图书馆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堂。
当我第一次踏入图书馆,看着整架整架的书。
我只有一个感受“饿”,我需要好好的大吃一顿。
徜徉在书海中是件很惬意的事。
读一部优秀的作品,会被它深深迷住,会忘记所有的事,只记得与作者创造的任务进行对话。
每读完一部优秀的作品,心灵就会更加丰满。
大学语文无
处不在,你不用刻意去寻找它,只需
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感受文学就好。
大学语文期望你成为一个心灵丰满的,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期望你能飞到你
想要去的地方。
其实,在大学我们之所以可以在语
文课堂上侃侃而谈都要感谢中学语文,如若不然,我们会像一只折翼小鸟,
怎样也飞不高。
套用一句政治上的术语,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之间具有普
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