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

药物滥用≠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滥用与我国医药界常说的滥用抗生素、
滥用激素等不正确、不按医学原理使用药品 的“滥用”一词有严格的区别。
常见滥用药物:
各国政府提供的信息表明,滥用最多的药物 通常也是合法市场上最方便获得的医药制剂。
最经常被滥用的麻醉药品有:可待因、美沙 酮、芬太尼、吗啡、哌替啶等。
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包括:建立网络交互信息平台,进行药品安 全警示宣传;与主流新闻媒体建立合作,对 外公布监测信息;建立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 告发布制度等,提高社会公众认识和防范药 物滥用事件能力。
药物滥用监测信息能够提供:
哪种药物 在什么地方 被那些人 由于何种原因 采用滥用方式 从什么途径
做好三个服务,提供三个技术
三个服务:
为药品监管服责任)
为公共卫生安全服务 (确保用药安全)
三个技术:
为药品监管工作提供 技术支撑(依存关系)
为禁吸戒毒工作提供 技术服务(服务关系)
为禁毒工作服务
为禁毒工作服务 -----技术服务 通过对药物滥用特殊人群的纵向常规检测,
研究分析药物滥用现况、流行趋势与分布特 征,提示滥用方式、滥用物质品种变化及造 成社会危害,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 供借鉴,为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 据。
为公共卫生安全服务
为公共卫生安全服务-----确保用药安全 发挥药物滥用监测在社会稳定与安全,减少
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 技术依据(协作关系)
为药品监管工作服务
为药品监管工作服务-----技术支撑 对麻精药品在流通、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或
已发生的药物滥用事件,事前预测,事发时 预警,事后分析评估。对已经发生严重滥用 品种组织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药物依赖性和 药物滥用潜力再评价,为加强监管,防止药 物滥用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所称毒品,是指 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 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 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什么是“药物滥用监测”?
长期、连续、系统的收集药物滥用及其影响 因素的资料,研究分析药物滥用分布特征和 变化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将信息及时报告 和反馈给有关部门,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
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培训
安庆市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2014.07.18
主要内容
药物滥用监测相关基础知识
什么是药物滥用?
与医疗目的无关,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 赖性特性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方式, 导致发生身体依赖性和/或精神依赖性,造成 精神混乱和产生一些异常行为,除损害滥用 者的身体健康外,还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药物滥用的基本概念:
行为:与医疗目的无关(非医疗目的使用) 方式:自身给药 品种: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 用法:反复、大量的使用 特性:产生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导致
精神混乱和产生一些异常行为 危害:身体伤害,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药物滥用与药品不良反应区别: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 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 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 理办法》
最经常被滥用的精神药品有:曲马多、地西 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 唑仑(佳静安定)等。
常见滥用药物:
最经常被滥用的含麻醉药品处方药物有:复 方甘草片、复方甘草口服液、复方地芬诺酯 (俗称“小白药”)、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 (联邦止咳露)、复方磷酸可待因糖浆、氨 酚待因片等。
什么是毒品?
监测四类人,运用两种监测方法
四类人群: 滥用毒品者(药物滥用特殊人群) 青少年,重点在校学生(药物滥用易感人群) 急诊室救治药物中毒者(药物滥用高危人群) 用药一般人群及不合理用药(预防药品滥用风险人
群) 两种监测方法: 被动监测(按照监测要求,自下而上,报告与接受)
主动监测(针对特殊情况,上级部门亲历亲为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