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十五/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任务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护理【案例】张女士,30岁,怕热、多汗、多食、体重下降、突眼、脖子增粗、脾气暴躁、心慌气短5个多月。
近日因劳累后,出现高热、心悸、急促。
体检:病人消瘦,神志恍惚,烦躁,T:39.1℃,P:142次/分,R:32次/分,Bp:100/60mmHg,突眼,甲状腺肿大,可闻及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FT4、FT3升高,TSH降低。
初步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思考:1. 甲亢症患者如何与单纯性甲状腺肿区别?2.目前该患者主要的护理措施是什么?【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患者进行眼部护理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一、概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包括弥散性毒性甲状腺肿,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
其中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甲亢的80%~85%,本节予以重点阐述。
Graves病(简称GD),是一种伴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和胫前粘液性水肿等。
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4~6,以20~40岁多见。
老年和小儿病人表现多不典型。
二、病因1.自身免疫:其最明显的体液免疫特征是在病人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即TSH受体抗体(TRAb),TRAb可与TSH受体结合,产生TSH的生物学效应,即甲状腺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增加。
2.遗传因素:Graves病尚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3.诱发因素:感染、精神刺激、性激素、应激和劳累等。
三、临床表现多数起病缓慢,少数在精神创伤或感染等应激后急性起病。
(一)甲状腺毒症的表现1.高代谢综合征:TH分泌增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新陈代谢加速,病人常有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及低热等。
2.精神、神经症状:神经过敏、多言好动、紧张忧虑、焦躁易怒、失眠不安、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腱反射亢进、伸舌或伸手向前平伸时有细震颤。
3.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动过速、在静息或睡眠时心率仍增快是甲亢的特征性表现之一,第一心音亢进。
收缩压增高、舒张压降低致脉压增大,可出现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最常见)合并甲亢性心脏病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脏增大,甚至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和房颤最多见。
4.肌肉骨骼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肌无力、肌萎缩、周围性瘫痪(与低钾血症有关)多见于青年男性。
老年人常引起骨质疏松、脱钙。
5.消化系统:病人食欲亢进、多食消瘦为甲亢的另一特征性表现,胃肠蠕动增快,消化吸收不良而使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
6.其他:女性常有月经减少或闭经,男性有阳痿;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单核细胞增多等。
(二)甲状腺肿: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质软、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为本病重要体征。
(三)眼征:可分为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1.单纯性突眼:与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有关。
表现为轻度突眼(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上睑挛缩、睑裂增宽及眼球集合不良,双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露出白色巩膜;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两眼看近物时,眼球辐辏不良。
2.浸润性突眼:与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有关。
眼球突出明显(突眼度≥18mm),自诉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复视、斜视及视力减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视野缩小,严重者眼球固定,角膜外露至溃疡或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四)特殊表现1.甲状腺危象①发病原因:与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儿茶酚胺激素受体数目增加、敏感性增强有关。
②诱因:感染、手术、放射性碘治疗、精神创伤、药物反应及严重躯体疾病。
③表现:高热(体温≥39℃),心动过速(≥140次/分),常伴心房颤动或扑动,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导致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或昏迷。
2.淡漠型甲亢①特点:老年多见,起病隐袭,高代谢征、眼征及甲状腺肿均不显。
②主要表现:明显消瘦、心悸、乏力、表情淡漠、腹泻及厌食等,常易误诊。
3.妊娠期甲亢①妊娠合并甲亢 :高代谢症状较一般孕妇明显。
甲状腺肿大,常伴有震颤和血管杂音。
②HCG相关性甲亢:大量HCG刺激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而出现甲亢,妊娠终止或分娩后消失。
四、辅助检查1.基础代谢率(BMR)测定:测定应在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静卧空腹状态下进行。
常用BMR简易计算公式:BMR=脉压+脉率-111,这种方法比较简便,但不适合心律失常的病人。
BMR正常值为-10%~+15%。
轻度甲亢为+20%~30%,中度为+30%~60%,重度在+60%以上。
2. 甲状腺摄131I率测定:正常值:3小时及24小时分别为5%~25%和20%`~45%, 高峰值在24小时出现。
甲亢病人:3小时>25%,24小时>50%,且高峰前移。
3.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甲亢病人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总甲状腺素(TT4)均增高,TT3测定对甲亢的诊断较之TT4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也增高,且甲状腺素能直接反映甲状腺功能,对甲亢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TT4,TT3。
4.促甲状腺素(TSH)测定:血清TSH是反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功能的敏感指标,96%以上的甲亢病人血清TSH降低。
5. 自身抗体测定:未经治疗的甲亢病人血中TSAb阳性检出率可达80%~100%,可用于判断病情活动和复发,还可作为治疗后停药的重要指标。
五、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保证休息及营养,避免情绪波动,可适当使用镇静催眠剂,还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等。
(二)抗甲状腺药物:分为硫脲类(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及咪唑类(甲巯咪唑、卡比马唑)。
作用机制为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阻断甲状腺素合成,丙基硫氧嘧啶可抑制T4转变为T3。
药物治疗分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剂量依据病情轻重决定,症状缓解或T3、T4恢复正常后可减量,约每2~4周减量一次,症状完全消除,体征明显好转在减至最小维持量,维持时间1.5~2年。
(三)放射性碘:利用131I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和释放。
适用于30岁以上,不能用药物或手术治疗或复发者。
(四)手术:适用于甲状腺较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怀疑恶变等。
(五)甲状腺危象的治疗1.将病人安置在安静低温的环境中,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详细记录,昏迷者注意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
2.对症治疗机处理并发症:①高热时可作药物或物理降温:必要时使用异丙嗪进行人工冬眠。
禁用阿司匹林。
②补充足量液体③持续低流量給氧3.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及T4转变为T3。
首选丙基硫氧嘧啶。
4.抑制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可选用碘化钠或卢格碘液。
六、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代谢率增高、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蛋白质分解增加、甲亢性心脏病、肌无力等因素有关。
3.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浸润性突眼有关。
4.潜在并发症:甲状腺危象。
七、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 环境和休息:环境舒适,避免强光、噪音及精神刺激。
依病情指导休息。
2 .饮食护理:甲亢病人能量消耗大,要保持营养供给。
应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限制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主食足量,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多饮水。
(二)病情观察观察病人心率、脉压、和基础代谢率的变化,以甲亢严重程度。
观察体重、情绪及症状的发展变化,了解治疗反应,脉搏减慢、体重增加是治疗有效的标志。
监测激素水平。
观察甲状腺危象早期表现。
(三)眼部护理1.戴深色眼镜,复视者戴单侧眼罩。
2.保持眼部湿润,防感染,勿用手直接揉搓眼睛。
3.睡眠或休息时抬高头部,减轻球后水肿。
4.使用免疫抑制剂及左甲状腺素片控制浸润性突眼。
5.定期眼科角膜检查。
(四)药物护理1.抗甲状腺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减少和皮疹。
应注意观察。
粒细胞减少主要发生在治疗开始的2~3个月内,故时需每周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1次,以后每2~4周一次,服药过程中,如病人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粒细胞减少的症状,白细胞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 1.5×109/L,应立即停药;症状缓解但甲状腺反增大或突眼加重,应遵医嘱加服甲状腺片。
2.放射性131I应在空腹时服用,治疗前后1个月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和食物,服药后2h 内不吃固体食物,服药后24h内避免咳嗽以减少131I的丢失;服药后2~3日,饮水2000~3000ml/d以增加排尿;服药后第1周避免用手按压甲状腺。
服用131I后病人的排泄物、衣服、被褥及用具等需单独存放,待放射作用消失后再做清洁处理。
3.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改善病人的心悸、震颤等症状,用药过程中须注意观察心率,以防心动过缓。
有哮喘史的病人禁用。
(五)甲状腺危象抢救配合1. 休息与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必要时遵医嘱给适量镇静剂。
半卧位,给氧,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2.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丙硫氧嘧啶、碘剂、糖皮质激素、β阻滞剂。
3.病情监测: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意识状况和心肾功能。
4.对症护理: 高热时先物理,必要时施行人工冬眠降温。
5.营养支持:维持营养与体液平衡。
6.治疗配合:用血透、腹透或血浆置换等措施降低血TH浓度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八、健康教育1.告知疾病知识、学会自我护理。
严禁衣物压迫或用手挤压甲状腺,生育女性宜治愈后再妊娠。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持身心愉快,避免刺激和过劳。
2.告知病人遵医嘱按剂量、按疗程服药,不随意减量和停药,并检测血象和甲状腺功能。
对妊娠期甲亢病人,应指导其积极避免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影响的因素,选择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禁用131I治疗,慎用普萘洛尔。
产后如需继续服药者,则不宜哺乳。
【课堂小结】甲亢主要的病因为自身免疫因素。
典型临床症状:怕热多汗、甲状腺肿大、突眼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甲状腺危象:主要表现为高热(体温≥39℃),心动过速(≥140次/分)。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FT4及FT3增高,TSH降低。
首选治疗服用抗甲状腺素药,甲状腺危象首选丙硫氧嘧啶。
饮食护理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低纤维素的食物,硫脲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低于3×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9/L,应立即停药,放射性131I应在空腹时服用,治疗前后1个月避免服用含碘的药物和食物,【案例分析】1.两者主要靠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鉴别,单纯性甲状腺肿T3、T4、TSH均正常,而甲亢患者T3、T4增高,TSH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