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声乐作为人类语言心声的艺术化表现形 态,可说是与社会文化生活保持着最直 接最广泛最深层联系的一种音乐类别。 从音乐史的角看,在原始艺术诗、歌、 舞“三一致”的综合形式中,歌唱即占 据重要地位,声乐艺术的兴盛远远先于 器乐音乐。
音乐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的人们究竟如何 唱歌和发出怎样的声音,因历史的久远 而无从稽考,只能从后世记录的神话传 说以及运用音乐比较的方法,例如从现 今其它地区原始部族的劳动、巫术、宗 教、男女情爱等方面的歌声里,大致推 测想象出某些状况。
中西音乐比较
一、思维形态 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上,往往有一种说法, 即认为西方的艺术是建立在立体化思维 基础上,而中国艺术主要确立在线的思 维基础上;并认为运这种“线”的特点 在音乐中的体现,试就是以旋律思维作 为音乐思维的基本方式。
二、结构形态 西方音乐的结构原则是重冲突、重逻辑。而 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原则是重协调、重自然。 三、表现形态 西方音乐的结构强调冲突、对立,并通过逻 辑性和严密性去实现这些原则。中国传统音 乐的结构却追求变化中的统一,也往往与情 感的自然发展相吻合。
我国音乐的发展
宋、金、元时期,曲子、词牌歌曲、曲 艺、戏剧、宗教音乐以及各族民间演唱 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曲子在广泛流行 和应用的过程中,突破了从前五、七言 律诗、绝句的规格,使新诗歌的节奏、 声韵等在音乐中获得令人赏心悦目的表 现效果,展示出中国传统艺术歌曲在句 式、结构、音调变化、平仄规律、节奏 张弛等方面的新姿态。
箫
约4500年前,有个叫 伶伦的乐官发明了 「律管」,将竹管一 端以节封闭,由另一 端直吹而发声,这是 箫的前身。箫为直吹 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 吹奏法与笛类似,音 孔有六,前五后一, 音色低沉。
笙
古时大笙称为「竽」, 小笙称为「和」。公元 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 上已有关于「和」的记 载。公元前六世纪,中 国的诗集诗经中也常提 到这种乐器。 笙常用作 伴奏乐器,由于它音色 清晰透亮,音域宽广, 亦可用于独奏。笙是以 簧片震动发音,吹吸皆 可演奏 。
东西不同地域在生产、科学、文化、音乐等诸 方面发展沿革的历程中,它们的音乐文化包括 声乐艺术既保有各自的独特风格,但是又相互 交流融汇,并不总是孤立地在演变的。早在公 元第一世纪中期梵文佛经传入中国,促使中国 在汉文原有高低升降的语音因素的基础上,吸 收天竺拼音字母及反切等有用成分,逐渐建立 了汉语平、上、去、入的并音体系,到了公元 第五世纪末期,音韵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有效地辅助中国歌曲创作和歌唱技术的进步。
“土唱法”
“土唱法”在中国现代音乐生活中不仅广 泛运用于原有的戏曲、曲艺、民歌等教 学和表演中,而且相当普遍地运用于创 作歌曲和歌剧的演唱,某些流行歌曲的 歌手也在学用这类唱法,由此可见民族 声乐及其长期形成的声音观念是深深植 根于中国音乐文化土壤中的。
“洋唱法”
“洋唱法”作为一种美好的科学的歌唱方法, 虽然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但是如今它己 经为全世界所接受,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它 从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科学地总结 出了一整套如何控制和支配嗓音器官的原理和 方法,追求丰满圆润明亮、富于共鸣的音质, 注重声音的灵活和句法的连贯,是一种行之有 效的、符合人声表现规律的科学体系。
柳琷
又称柳叶琴,状如小型 琵琶,原为山东柳琴戏 等戏种的重要伴奏乐器。 装有两根或三根琴弦, 改革后加装为四弦,音 域宽广、半音齐全、音 色优美,被用作独奏及 国乐团中弹拨组的高音 声部。
筝
筝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早 在战国时期以前,已在秦 国流行。现经改良,由十 三、十六弦不等而发展到 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 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 被用作独奏、重奏、合奏 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舞 蹈等的伴奏。
中国音乐的特质
• • • • 单旋律音乐 节奏方面 和声 调式
中国音乐的气质
• • • • • 标题 意境 线条美 空间美感 散文性
中国传统乐器
我国的乐器可以分为四大类,它们分别 是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 击乐器这四大类。
大鼓
大鼓也叫大堂鼓,为较 大型的鼓,一般鼓面直 径在一尺半以上。由木 制的圆桶上下端蒙以两 块面积相等的而成。一 般摆在四脚的木架上演 奏,奏时用两根木槌敲 击面而发音,音色低沉 而厚实。
锣
锣,以铜制成,形 圆面面平,中间有 一圆脐 。
大木魚
大木鱼,最早只用于 伴奏佛教歌曲,后遂 渐用于民间乐曲或戏 曲中,其大小不同, 音高亦异,木鱼为使 用桑木或桩木制成。 木鱼是打节拍的乐器, 较大的木鱼发音低。
笛子
笛又名横吹、横笛。相 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 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 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 重要乐器。传统的笛子, 竹制,有六个按音孔, 一个吹孔和一个膜孔。 吹奏时,由竹管内空气 柱的震动而发音。
西洋音乐的传入
在欧洲,专业化的独立器乐形式直至十 六世纪方才进入创作表演领域,此后五 百年中,在器乐迅速发展的同时,声乐 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又有了极大的拓 进。当今的音乐会、歌剧舞台的学院课 室,有关声乐发展的新观念、新信息、 新结果,又催促我们在声乐的技术和表 现方面奋力进取求索。
西洋音乐的影响
中胡
中音二胡简称中胡, 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 创制的,其形如二胡, 琴筒比二胡大,音色 沉厚,不但可用于合 奏、伴奏,有时亦做 为独奏乐器。
Hale Waihona Puke 琵琶最早「琵琶」是弹拨一类 乐器的通称。演奏方法最 初用木拨弹奏,唐代中叶 改用手指。现今传遍中国 南北各地,除做为演奏、 重奏、合奏等纯乐器的形 式出现外,在戏曲、曲艺、 歌唱等伴奏乐队中也广泛 地被应用,是我国相当重 要的弹拨乐器。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 大弦等。它是随戏曲 梆子腔的出现,在胡 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 器。大约在明末清初 随梆子腔的兴起而流 行,至今已有三百余 年的历史。
二胡(南胡)
二胡为我国流传最广、最 具代表性的一种拉弦乐器。 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 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曲 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 旋律,音色刚柔多变。二 胡在国乐团中是主要的旋 律乐器,既用之于独奏, 也适于合奏或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