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药害事件

重大药害事件


中草药实施“GDP”是杜绝类似悲剧重演的必要措施, 是实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条件
药害案例
反应停事件
• 沙度利胺(Thalidomi病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 严重过敏反应
氨基比林事件
• 致白细胞减少症
非那西汀、酏剂致肾毒性
鱼腥草注射剂事件
Houttuynia injection incident
2003年
成分 性状 主治 功能 用法 用量
龙胆、木通、柴胡、黄芩、栀子、泽 泻、车前子、当归、地黄 暗黄色的水丸;味苦 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 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 湿热带下。 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 龙胆泻肝丸是个历史悠久的古方,原配方的药味中有“木通”,主要指 木通科的白木通或毛茛科的川木通,这两类木通均不含马兜铃酸。
左旋体:镇静,治疗麻风病,骨瘤,止孕吐,致畸 右旋体:镇静,治疗麻风病,骨瘤,止孕吐,不致畸
美国女英雄—Frances Kelsey
1960年9月,负责受理反应停上市申请的美国 FDA官员Frances Kelsey怀疑该药对孕妇有不 良反应而影响胎儿的发育。 尽管当时制药公司答复他们已经研究了该药对 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未发现问题,但是 Frances Kelsey坚持要更多的研究数据加以证 明,妇女权益组织也纷纷向她施压,认为她不 应该阻挡这一救女性妊娠反应于水火的良药上 市。 直至事件发生,美国因此而避免了短肢畸形婴 儿的大量出生。 为此, Frances Kelsey荣获了肯尼迪总统颁发 的奖章。
反思与教训
科学的落后( Scientific backwardness ):在当时,一方面,科学界 尚不知手性化合物之间会存在巨大差异;另一方面,即使知道它们 的差异,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也无法分辨哪个是左手化合物,哪 个是右手化合物。
反思
审批制度不完善(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ystem is imperfect ): 由于生产商急功近利,没有做任何的人体实验,仅仅在小鼠身上草 草试验,同时,厂商也刻意隐瞒了药物的一些副作用,便酿成了1.2 万畸形儿的悲剧。
• 不良反应:本品有强烈致畸作用(Teratogenic effect),妊娠妇女禁忌(Contraindication for pregnant women)。非麻风病病人不应使用此药 。不良反应有口干、头昏、倦怠、恶心、腹痛、 面部浮肿等。
反应停事件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15个国家的医生都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 应(Pregnancy reaction),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 。 “反应停”被大量生产、销售,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 停”,其每月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 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许多出生的婴儿都是短肢畸形,形同海豹,被称为“海豹肢畸形 (phocomelia)”。1961年,这种症状终于被证实是孕妇服用“反应停”所导致 的。于是,该药被禁用,然而,受其影响的婴儿已多达1.2万名。 经过媒体的进一步披露,这起丑闻的产生是因为在“反应停”出售之前,有关 机构并未仔细检验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记者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引起了公众 的极大愤怒,并最终迫使沙立度胺( Thalidomide )的销售者支付了赔偿。
评论与反思
1990版《中国药典》将古方龙胆泻肝丸中的木通以关木通替换, 虽然存在历史沿袭的因素,当时卫生部领导下的药典委员会也 难辞其咎。更叹息后来的药监在药品注册中过之而无不及。
在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及药理活性的同时,应加强对中 草药有毒成分的研究与关注,确保中草药的安全使用。
《中国药典》应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修订,才能起 到保障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的作用。
白木通(不含马兜铃酸)
事件结果
2003年前,国内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已经大面积存在,但因为个案的分散性, 人们没有把事件系统的联系在一起思考。 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龙胆泻肝丸是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 等系列报道,顿时震惊了国家药监局和众多的“龙胆丸”受害者。 北京市2003年受理的马兜铃酸肾病索赔案不下7起。 2004年2月,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致病的吴淑敏等28人,集体起诉拥有335年 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但大部分的索赔诉求,最后均以碰壁或者 败诉告终。
药害案例
反应停事件
• 沙度利胺(Thalidomide)事件
关木通事件
• 马兜铃酸肾病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 严重过敏
氨基比林事件
• 致白细胞减少症
非那西汀、酏剂致肾毒性
反应停事件
Thalidomide Tragedy
反应停简介
• 反应停(Thalidomide) • 其他名称:沙利度胺 太胺呱啶酮 太谷山亚胺 太咪呱啶酮 • 主要成分:α-苯酞茂二酰亚胺 • 性状:片剂 • 分子式:C13H10N2O4 • 功能主治:为一种镇静剂(sedative),对于各型 麻风反应如发热、结节红斑、神经痛、关节痛、 淋巴结肿大等,有一定疗效,对结核样型的麻风 反应疗效稍差。对麻风本病无治疗作用,可与抗 麻风药同用以减少反应
甲氨蝶呤事件 博雅人免疫球蛋白 事件 操作失误致多个批次药品被硫酸长春 130多位患者,受到严重 四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 新碱污染,长春新碱注入体内后,对 的神经系统和行走功能损 难 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害 静注后死亡 未知成谜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 例死亡病例
关木通事件
周身不适、恶心、胸闷、发冷、 昆明特大暴雨造成库存的刺五加注射 刺五加注射液事件 呕吐、昏迷、血压降低,甚至 15人患病,7人死亡 液被雨水浸泡,使药品受到细菌污染 死亡 血糖下降过快,严重低血糖, 11人患病,2人死亡(仅 糖脂宁事件 造成其心、肺、脑功能不可逆 非法添加“格列本脲”等化学药物 喀什地区) 的损伤直至死亡
辉 煌 史
鱼腥草注射液的发展
2003年8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第四期《药品不良反应信 息通报》中通报了鱼腥草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关木通事件
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 CAM
马兜铃酸肾病事件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事件始末
1990年
• 《中国药典》收录关木通为“木通族”惟一合法的身份。
1993年
• 比利时一些妇女因服含广防己的减肥丸后导致严重肾病。后经政府调 查,发现大约10000名服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 (Advanced renal failure),其中6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 了尿道癌症(Urinary tract cancer)。
教训
在新药审批环节绝不可马虎,这也是国家出台GDP、GMP、GLP等药 品管理法规的原因。也是当今社会对于新药的研发审批上市有这么多 步骤和条件的原因。
药害案例
反应停事件
• 沙度利胺(Thalidomide)事件
关木通事件
• 马兜铃酸肾病
鱼腥草注射液事件
• 严重过敏
氨基比林事件
• 致白细胞减少症
非那西汀、酏剂致肾毒性
• 成份:鲜鱼腥草 • 性状:本品为微黄色或几乎无色的澄 明液体。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用于肺 脓疡,痰热咳嗽,白带,尿路感染, 痈疖。 •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 或遵医嘱。
鱼腥草注射液的发展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科技人员即开始鱼腥草注射剂的研 制,70年代开发成功并上市使用。 该药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在抗病毒、退热等方面疗效可靠、 速度快,具有不产生抗药性、价格低廉等优点,被称作“中 药抗生素(Chinese medicine antibiotic)”。这被视为传统中药 发展为现代中药制剂的成功典范之一。 2003年“非典(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期间, 鱼腥草注射液是卫生部从上万种中药中推荐的8种抗SARS中 药之一。之后又被推荐用于抗击禽流感。由于是为数不多疗 效确切的药物之一,功勋卓著,曾被誉称为“非典功臣”。
住院5000万/年 我国
国内十大药害事件
事件
梅花K事件
损害
胃痛、呕吐、浑身乏力,肾小 管功能障碍综合症 肾衰竭、尿道癌症
原因
非法添加的四环素成分
后果
中毒128人
马兜铃酸导致肾损害 致病人数约10万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在体内降解成单体 炎症、感染、硬结、团块、质 奥美定事件 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 发病率为7.75% 硬、变形、移位、残留等 致癌性 亮菌甲素注射液事 “齐二药”以工业原料二甘醇冒充药 肾功能急性衰竭 13人死亡 件 用辅料丙二醇 提取时非活性成分无法除尽,导致过 致病人数难以估量,对中 鱼腥草注射剂事件 多种严重不良反应 敏 药制剂巨大打击 胸闷、心悸、寒战、肾区疼痛、 辛弗(欣弗)事件 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 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 病例93例,死亡11人 克、肝肾功能损害
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 死亡5200万/年 药害250万 延都被扩大。
国际上将其定义为“any injury resulting from 严重损害 WHO统计 50万 medical interventions related to a drug” ,意即药害 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 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
1999年
• 英国报道了2名妇女因服含关木通的草药茶治疗湿疹导致晚期肾衰竭 的事件。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对中草药和中成药进行强 烈抵制。欧美媒体将此渲染为“中草药肾病(Herbal kidney disease)”。 • 新华社报道,2003年前,国内服用龙胆泻肝丸的患者已经大面积存在, 因此致病人数约10万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