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2
第五章免疫系统的组织、器官与细胞-2
分子(sIg)多一段疏水的肽
段。
Iga Igb
Iga Igb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②Fc受体:与抗体Fc片段结合的受体。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②Fc受体:与抗体Fc片段结合的受体 • 抗体类型不同,Fc受体也不相同。 • B细胞表面上有有FcR(IgG)和FcR(IgE)二种。
树突状细胞
正选择
Thymic cortex 胸 腺 皮 质
负选择
Thymic medulla 胸 腺 髓 质
Scanning EM of CD8-Positive T Lymphocytes Isolated with Magnetic Antibodies
结合了抗体的CD8+ T细胞扫描电镜照片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 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⑤MHC-Ⅱ抗原
• MHC抗原是主要组织 相容性抗原,是MHC 编码的一类膜蛋白, 在蛋白质抗原信号传 递中起重要作用。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 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⑤MHC-Ⅱ抗原
• 分两类:MHC-Ⅰ和 MHC-Ⅱ • B细胞能表达MHC-Ⅱ 抗原,能被CD4+T细 胞识别。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③补体的受体 • 在B细胞表面有CR1(CD35)和CR2(CD21)二 种,
名称 CR1 CR2 结合补体成 分或配体 C3b,C4b 细胞分布 RBC,N,M,Mθ,B,DC, 肾小球上皮细胞 免疫功能 调理作用 刺激B细胞增殖
•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⑵B细胞的内部标记 • ①末端脱氧核苷转移酶(TdT)
存在于B细胞及T细胞 的前体细胞的胞核中, 能催化核苷酸结合到 DNA外露末端及非胚系 残基上,在Ig基因重排 时插入,影响抗体上抗 原结合位的多样性。
一、B细胞
• • • • •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⑵B细胞的内部标记 ②mRNA差别导致合成蛋白的差异 T细胞和B细胞有200种mRNA的差别 B细胞有一些不编码表面蛋白的mRNA,有其他 的生物活性。
•
这类细胞多分布于皮肤和肠粘膜部位,在受
到病原体激活后,产生趋化因子、上皮生长因子
等,也能分泌IL-4而活化Th2,促进体液免疫。
⑴T细胞抗原受体与CD3——T细胞抗原受体(TCR)
MHC/抗原肽 IL-2 TCR
T
细 胞 表 面 膜 分 子
CD4
or
运铁蛋白 CD71 CD28 组织胺 CD8 B7-2
CD2 CD58(LAF-3)
FcR
FcmR 抗体
CD35
补体
二、T细胞(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 3、T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⑴T细胞抗原受体与CD3 • ⑵CD4和CD8抗原 • ⑶整合素(integri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⑧CD40 异源二聚体,在B细胞、巨噬细胞、 树突细胞和碱性上皮细胞表达 接受T细胞之CD40L分子所提供的 协同信号以完成B细胞对TD抗原的 免疫应答(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 号); 促进B细胞的Ig转类 。
一、B细胞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 • •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⑥T1受体(CD72)和MEM受体 T1受体与T细胞表面的T1抗原结合。 MEM是鼠红细胞受体。 两者可能是未成熟的B细胞的标志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⑦B7分子 由微生物的脂多糖抗原诱导 含两个Ig样结构域的肽链; 包括B7.1和B7.2两种 与T细胞的CD28及CTLA-4结合, 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对B细胞抗原递呈和B、T细胞间的 信号传递非常重要。
一、B细胞
• • • •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⑵B细胞的内部标记 ③免疫球白蛋基因增强子 作用:增强免疫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能被 专一的DNA结合蛋白所识别,调节启动子以增强 Ig基因的转录。
二、T细胞(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 T细胞:来源于胚肝或 骨髓的原T细胞,在胸腺微环 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 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 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
淋巴干细胞
表达CD45R(小鼠为B220) 祖B细胞 重链的重排
骨髓
前B细胞 轻链的重排 幼B细胞 改变RNA加工 成熟B细胞 抗原刺激 激活B 细胞 合成替代轻链
外周淋巴 组织
浆细胞 记忆 细胞
B-Cell 在骨髓中的发育
祖B细胞通过其VLA-4和骨髓 中基质细胞上的VCAM-1结合后, 祖B细胞上的C-Kit鱼基质细胞分 泌的IL-7结合并调节这两种细胞 之间黏附分子的作用。使祖B细 胞脱离基质细胞继续分化增殖, 并完成Ig重链基因的重排进入前 前B细胞 B细胞的发育阶段。前B细胞继 续发育并发生Ig轻链基因的重排, 进入幼B细胞。
Macrophages,Neutrophils,E osinophils,latelets, Langerhans cells B Cells,Mast cells Macrophages,Neutrophils,E osinophils
IgG
IgG
FcγRIIIA IgG (CD16a)
Low (Kd > 10−6 M)
FcγRI (CD64)
IgG1 and IgG3
High (Kd ~ 10−9 M)
Macrophages,Neutrophils Eosinophils,Dendritic cells
FcγRIIA (CD32) FcγRIIB1 (CD32) FcγRIIB2 (CD32)
IgG
Low (Kd > 10−7 M) Low (Kd > 10−7 M) Low (Kd > 10−7 M)
亲和力
表达细胞
Effect following binding to antibody
Phagocytosis Cell activation Activation of respiratory burst Induction of microbe killing Phagocytosis Degranulation (eosinophils) No phagocytosis Inhibition of cell activity Phagocytosis Inhibition of cell activity Induction of 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ADCC) Induction of cytokine release by macrophages
一、B细胞
• B细胞也称骨髓依赖淋巴细胞,指带有自身合成 免疫球蛋白的细胞。
一、B细胞
• 1、 B细胞的来源
• • 胚胎期(哺乳动物)源于胎肝和胎脾。 成体来源于骨髓的淋巴干细胞。
• 2、发育分化 • 淋巴干细胞祖B细胞前B细胞幼B细胞 成熟B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B细胞的分化
Ig表达
双负
外皮质部
胸腺素 胸腺生 成素
内皮质部 双正
单负 髓部
T细胞在 胸腺内的 发育过程
次级免疫器官 的胸腺依赖区
T-Cell Maturation, Activ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ymic cortex 胸 腺 皮 质
巨噬细胞
Thymic medulla 胸 腺 髓 质
• ⑷其他的T细胞表面辅助分子
⑴T细胞抗原受体与CD3——T细胞抗原受体(TCR)
• ①T细胞抗原受体(TCR)
a、TCR:T细胞对抗原特异识别和结合的受体蛋 白。任一T细胞只表达TCR2和TCR1之一。
b、TCR有二类:
αβTCR : 90%T细胞为αβ TCR。
γδTCR : 10%T细胞为γδTCR 。
一、B细胞
• 3、B细胞亚系
• ②按照B细胞表面分子不同分为: 次要亚系:细胞表面有CD5分子,这类细胞能 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抗体。 主要亚系 :表面无CD5分子。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B细胞的表面标记
IL-5 CD28 IgM
B7-2
表面标
IL-2
补体 (C3b,C4b ) CD40 CD40-L
祖B细胞
幼B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
VLA-4: 整合素分子 VCAM-1:黏附分子 C-Kit:祖B细胞受体分子 SCF:基质细胞因子
一、B细胞
• 3、B细胞亚系
• ①有人把小鼠的B-Cell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Cell辅助作为标准分为:
B-1亚系:也称非常规B细胞亚系,为T细胞 不依赖性,只有初级应答。 B-2亚系:也称常规B细胞亚系,为T细胞依 赖性。
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T细
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
应答。
二、T细胞(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 1、T细胞的来源
胚胎期(哺乳动物):来源于胎肝,或卵黄囊。 成体: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二、T细胞(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
• 2、T细胞的发育
• 幼年,T细胞前体紧密排列在胸腺上皮细胞的网 络中,转移到胸腺中发育分化成熟。 • 双负双正单正
C3d,EBV B,DC,鼻咽部上皮细胞 活化B细胞
一、B细胞
4、B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内部标记
• ⑴B细胞的表面标记 • ④有丝分裂原受体 • 有丝分裂原:是能促进淋巴细胞产生有丝分裂的 物质。——有选择性的与B或T淋巴细胞结合 • 作用:使静止的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 种类:葡萄球菌A蛋白(SPA)——B细胞专有 (不依赖于T细胞) 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依赖于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