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测试方法
1.总则
1.1 本规范书主要用于对蓄电池运行状况进行检查、测试,以判断蓄电池性能状态。
1.2 本规范书所采用的方法主要依据标准YD/T799-2002《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JIS C 8702-1995《小型密封铅蓄电池》、DL/T 637-1997《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2. 蓄电池外观及运行环境检查
2.1 蓄电池外观检查及处理
(1)电池壳体有无鼓胀变形。
□无;□有,处理方法:更换电池。
(2)有无发生电池槽盖、极柱、安全阀周围电解液渗漏。
□无;□有,处理方法:更换电池。
(3)电池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
□无;□有,处理方法:紧固螺栓,端子除锈,更换连接件(电缆或铜排)。
(4)电池架及防震架防酸漆有无脱落、腐蚀。
□无;□有,处理方法:除锈重新喷漆。
2.2蓄电池运行环境检查
(1)环境温度:记录蓄电池运行环境温度。
注意温度过高(45℃以上)会加快水分解及板栅腐蚀速度,严重缩短蓄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由于高温环境下充电蓄电池发热量会增大(发热量Q=3.6×V×I×n,其中V为蓄电池每单格的浮充电压值;I为浮充电流值,常温可按2‰C10估算,高温浮充电流值按实际测量结果;n电池组单格总数;单位kJ/hr);温度过低(-15℃以下)会加速极板(尤其是负极板)硫酸盐化,造成蓄电池性能劣化。
若蓄电池运行环境温度全年有1/3超过以上指标,建议对蓄电池运行环境进行必要改善(如安装空调)。
(2)通风换气条件:检查换气状况,保持蓄电池使用环境良好空气流动,避免蓄电池充电过程热量及氢气的积累。
若通风换气不良(换气量Q≥C10×n ×5.5‰,其中C10为10小时率容量;n为电池单格数;单位m3/hr),建议加以改善(如安装排气扇)。
(3)防尘条件:检查蓄电池盖子灰尘累积情况,保持蓄电池表面清洁。
尘埃积累如遇到潮湿环境,有产生端子之间短路甚至负极接地故障的危险。
风沙积尘量较大的机房建议在换气通道加装防尘网。
(4)电源浮充电压检查:测量蓄电池组端电压,并和基准充电电压(厂家规定的单体电池浮充电压×电池个数)对照,如有偏离,对电源输出充电电压进行微调。
3. 蓄电池电气性能检测
3.1 浮充电压一致性检测
(1)检测方法:测量蓄电池组每个电池的端电压。
(2)判断基准:同组电池在运行6个月之后的浮充电压值应保持在100mV(2V); 240mV(6V);480mV(12V)范围内。
(3)处理:超过基准值时,对蓄电池组放电后先均衡充电,再转浮充观察1--2个月,若仍偏离基准值,与供应商联系。
(4)检测周期:每3个月一次。
3.2 核对性放电
(1)检测方法:以实际负载进行核对性放电,断开交流电带负载放电,放出电池额定容量的30~40%。
(2)判断基准:12V电池单只端压应大于11.70V,2V电池单只端压应大于1.95V。
(3)处理:低于基准值时,对蓄电池进行强制均充24小时~48小时,再转浮充观察1--2个月,然后采用3.3全容量检测方法对蓄电池进行放
电,若容量不合格,则应考虑更换。
(4)检测周期:每年一次。
3.3 全容量检测
(1)检测方法:以假负载对蓄电池组进行放电,放电参数如下:
将测试电池组拆离电源的同时,将备用电池组接到电源回路上,以应付放电过程出现市电停电,保证系统不间断供电。
B) 电池组放电后不允许直接接到电源充电回路上,应通过其它电源将放电后的电池组充电(电池组电压上升到电源输出浮充电压以上),或将电源模块充电电压调低到电池组电压近时,再将电池组接到电源充电回路上,否则会因瞬间大电流造成接触部位产生打火熔化甚至影响蓄电池及电源性能。
(2)判断基准:
(3)处理:如实际放电容量≤80%C,并再次验证不能回升,则蓄电池须加以更换。
(4)检测周期:容量试验每三年应做一次,使用六年后宜每年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