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计算题、探究题训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Mg 24 Ca 40 Fe 56 Zn 65 Cu 641、右面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的记录[课题]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根据生成的CO2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填下表:(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Na2CO3的质量/g变质NaOH的质量/gNaOH的变质的质量分数[继续探究]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对回收的盐酸和氯化钙混合溶液(不含其他的杂质)进行如下实验:取100g该混合溶液放入烧杯中,再滴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所取混合液中HCl的质量(2)所取混合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3.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碳酸钠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1)碳酸钠由种元素组成,俗称.(2)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3)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化学式).(4)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4.家庭食用面碱(主要成分为Na2CO3)中往往混有少量NaCl.李童同学为测定食用面碱中碳酸钠的含量,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①称取面碱样品于烧杯中,加入20mL水,搅拌至样品全部溶解;②向其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至不再生成沉淀为止;③过滤并将所得沉淀干燥后,称得质量为(不考虑操作中的质量损失).请计算:食用面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现取15g鸡蛋壳,捣碎,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80g某浓度的稀盐酸,使之充分反应(鸡蛋壳中除碳酸钙外的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烧杯中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水蒸气的挥发),其中当反应进行到B点时,所有盐酸刚好消耗了加入量的一半.试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该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3)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山把一标有“生石灰干燥剂”的小纸袋带到学校进行实验.干燥剂是否变质小山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 (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 干燥剂含有CaO②少量用样品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干燥剂中含有Ca (OH )2, 干燥剂部分变质 (2)既然干燥剂中已有CaO 和Ca (OH )2,小山又猜想还可能有另一种物质生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山的猜想(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小西认为步骤②不严密,理由是 .7.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 性,还可能呈 性.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用试管取该溶液1﹣2mL ,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无色酚酞试液变 溶液呈碱性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溶液呈分析与思考:(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 (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 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8.小青看见爸爸种花时把草木灰洒在花盆中作肥料,她查阅资料得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化合物.于是她取一些草木灰做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序号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实验1① ; ②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实验2 探究碳酸钾的性质 向碳酸钾溶液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化学方程式实验3探究实验2反应后上层清液中溶质的成分 上层清液中有两种溶质和 [反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必须处理后再排放.请你对实验2反应后产生的废液处理提出可行的方法 .9.端午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 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提出问题】这瓶NaOH 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 溶液部分变质你的新猜想: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取少量NaOH 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 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NaOH 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BaCl 2溶液、②Ca (NO 3)2溶液、③Ca (OH )2溶液、④Ba (OH )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 2溶液的是 (填序号).(2)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 溶液的方法是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变质探究性学习[知识整理]1.氢氧化钠要密封保存的原因:(1)吸收空气中的而潮解,(2)吸收空气中的而变质.化学方程式:2.NaOH与C02反应无现象,证实反应的方法:(1)设计有现象的对比实验(密闭容器里NaOH与C02反应了,瓶内压强减少而产生明显现象),但NaOH 溶液中有和两种物质,产生现象可能是三种原因造成的:①C02与反应②C02与反应③C02与和同时反应.(2)验证有新物质Na2C03生成(加入,有).3.存放不严密的NaOH的成分可能有三种(无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4.(1)无变质:滴入或( )溶液,无气泡产生(或无白色沉淀).5.(3)除NaOH中的Na2C03杂质:边搅拌边滴入溶液,直至为止,过滤,得到NaOH溶液.(注:检验Na2CO3时必须加入过量稀盐酸,因稀盐酸先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氢氧化钙的变质1.食品干燥剂Ca0放在空中一段时间后,产物可能有Ca0、Ca(OH)2:、CaCO3检验方法:(1)Ca0:取样,加水溶解,(2)CaC03:另取样,[Ca(OH)2:因Ca0对检验Ca(OH)2有干扰,一般不检验Ca(OH)2]2.Ca(OH)2的变质(1)是否变质:取样,滴入_______,有气泡产生,证明变质;无明显现象,证明没有变质.(2)部分变质:取样,加入溶解,滴入酚酞变红色,证明含有Ca(OH)2;另取样,滴入_______,产生气泡,证明含有CaC03,即是部分变质.[注:不溶于水的滤渣不一定全部是CaC03,可能有未溶解的Ca(OH)2,因Ca(OH)2微溶于水][例1]: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持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⑴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⑵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
⑶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①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部分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②①②没有气泡产生①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部分变质,请写出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农业上常用来。
[例2].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猜想2: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2)氯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实验探究2][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溶液(填“部分”或“全部”)变质。
[反思与评价](1)氢氧化钠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容易变质,请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上述[实验探究2]中,小明提出可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你认为该方案(填“可行”或“不可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
有气泡冒出。
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变质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并不断振荡。
有生成。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2)取步骤(1)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
[理解与应用] 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实验室必须密封保存的药品还有很多,试另举一例:。
强化训练:1. (2013.宜宾市)已知NaOH容易与空气中的CO2作用而变质。
小军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后,设计方案,对这瓶NaOH固体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⑴上述实验操作的名称分别是:操作①,操作④。
⑵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该固体变质(选填“已”或“未”)⑶步骤③中加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⑷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若测得E的PH>7,则A的成分。
2.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固体NaOH的混合物,极易与空气中水蒸汽和CO2反应而变质。
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作了如下探究:(1)【猜想】猜想Ⅰ:没有变质,“碱石灰”只含有CaO、固体NaOH;猜想Ⅱ:已完全变质,“碱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和Na2CO3。
则CaO与水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如下图所示:(3)【判断】a.若Ca(OH)2、CaCO3和Na2CO3投入到水中不会放热,则由操作②现象判断:猜想Ⅱ. (填:成立、不成立)b.操作④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由操作⑤⑥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写化学式);由此判断猜想Ⅰ(填:成立、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