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 辞藻华艳,风格轻靡柔弱。但在诗 的艺术技巧、形式、格律等方面也 有一定的贡献,其影响一直持续到 初唐。主要作家有梁简文帝萧纲、 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等。
❖ 二、宫体诗的特点:
❖ 第一,声韵、格律,在永明 体的基础上踵事增华,要求 更为精致;
❖ 第二,风格,由永明体的轻 绮而变本加厉为秾丽,下者 则流入淫靡;
❖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 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诗 中就赞叹道:“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静如 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自然流畅的语言,将眼前层出不穷、 清丽多姿的自然景观编织成一幅色 彩鲜明而又和谐完美的图画,使读 者感受到春天的色彩、春天的声音 和春天的气息;
❖ 以逆江而上的行舟为立足点,极 目眺望疏淡的归帆和迷茫的江树, 展现了天的高远明净和江的开阔 浩渺。归帆和江树,这些人们常 见的景物,在谢朓的笔下,形象 鲜明而有情致。
❖ “天际归舟”着一“识”字,“云中江 树”著一“辨”字,使自然景物染上 了感情色彩,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趣。
❖ 只有亲身生活体验,才能刻画出如此 形象鲜明、情趣盎然的境界。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 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由自然声律 到人为总结、规定并施之于诗歌 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
❖ 魏晋至南朝,随着诗歌创作的逐 步繁荣,注重语言的形式美和音 乐美,已成为当时诗歌发展的一 个重要趋势。
❖ 尤其是“永明体”的产生,更使得 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的 进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 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竟陵八友”中最为突出,也是齐 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
❖谢朓山水诗的特点:
❖ 1、清新流丽,情景交融
❖ 诗风清新流丽,改变了大谢诗的 那种繁富典重(富艳精工、典丽 厚重)的风格。
❖ 常将景物描写与其所抒之情结合 起来,做到情景交融,因而给人
以灵秀清新之美。
❖ 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州,杂英满芳甸。
❖ 《南史》载:“(周颙yóng )始著 《四声切韵》行于时。”
❖ 永明体的意义:
❖ (1)讲求诗歌的韵律美,矫正了晋 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深沉重 的弊病,而转向清新通畅。
❖ (2)新体诗篇幅有一定限制,不容 许像过去那样肆意铺排,一味卖弄才 华学问的写法。于是明净、凝练的作 品开始多起来,这在诗歌史上是一个 重要变化,对后来梁陈乃至唐诗语言 风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 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 (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 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 游焉,号曰‘八友’。”
❖第三节 从市井到宫廷
❖一、宫体诗:
❖ 指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以永明 新体诗来描写宫廷生活的诗歌,题 材不外乎描写女性和咏物。其突出 的艺术特征是:讲究声律、对偶;
❖第一节 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 一、永明体 ❖ 即新体诗。 ❖ 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其
❖ 产生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萧赜年号, 483~493)年间而得名。代表作家 有沈约、谢朓、王融等。永明体标志 着我国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格 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转变,为后来唐代 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 谢朓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 丸”(《南史·王昙首传》附 《王筠传》)。
❖ 沈约《伤谢朓》:“吏部信才 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 思逐风云上。”
❖ 谢朓是“永明体”的积极参与者, 他将讲究平仄四声的永明声律运 用于诗歌创作之中。
❖ 他的诗音调流畅和谐,读起来琅 琅上口,铿锵悦耳。
Hale Waihona Puke 如其《游东田》:❖ 第三,内容较之永明体时期 更加狭窄,以艳情、咏物为 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 苑的作品。
❖ 萧纲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诫当阳公大心书》)
❖ 大小谢:是我国著名山水诗人谢 灵运和谢朓的合称,大谢指谢灵 运,小谢指谢朓;对我国山水诗 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谢开 创了山水诗派,小谢又进一步把 山水诗推向成熟,对以后诗歌的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 三大文学集团:南齐竟陵王萧子良 文学集团,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 团,萧纲文学集团。
❖二、谢脁(464-499)
❖ 字玄晖 ❖ 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 出身于豪门士族,与谢灵运同宗,故 称“小谢”。
❖ 曾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
❖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 遥光谋夺帝位,谢朓不预其谋,反遭 诬陷,下狱而死。
❖ 原有集,散佚,明张溥辑有《谢宣 城集》,录存诗170首。
❖ 王夫之:“‘天际识归舟,云间辨 江树’,隐然一含情凝眺之人呼之 欲出。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 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 天下书,不能道一句。”
❖ 与谢灵运一样,也存在“有句无篇” 的缺点。不少诗中,写景句往往警 绝,但往往难与全篇浑然一体,形 成一种完善的整体境界来。
❖ 钟嵘评他说:“一章之中,自 有玉石。然奇章秀句,往往警 遒。……善自发端,而篇末多 踬,此意锐而才弱也。”大致 指出了其缺陷所在。
❖ 戚戚苦无悰(cóng欢乐),携手共行 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 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 酒,还望青山郭。
❖ 情景相生,错落有致,充满诗情画 意,令人心驰神往。在声调与语言 的运用上也很有特色。
❖ 3、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 归舟,云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 孤游昔已屡。既欢怀禄情,复协沧 洲趣。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 这明媚秀丽的景物又与诗人思乡的 情思自然融合,显得深婉含蓄,具 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 妙处在于: ❖ 一是对仗工整; ❖ 二是写景细腻逼真如画。
❖ 2、音韵和谐,圆美流转
❖ 语言上音律谐和,流畅自然, 读来琅琅上口。
❖ 这种特点,与永明体新诗在声 韵上的要求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