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12
Hale Waihona Puke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暂使下郡夜发新林至 京邑赠西府同僚》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宣城郡内登望》
13
谢脁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南史〃王昙首传》附《王筠传》)谢 脁诗歌清新流利的风格,流畅和谐的声律, 以及秀美隽永的语言,体现了他“圆美流 转”的诗美追求。
16
四、其他永明体及深受永明体影响的诗人 1、王融 王融(467-493),字元长,琅琊临 沂(今属山东)人。 王融是积极参与和创制永明体的重要 诗人。其诗的主要特点是构思含蓄而有韵 致,写景细腻而清丽自然,语言华美而平 易流畅,诗风与谢脁相近。如《临高台》、 《巫山高》等。
17
2、何逊 何逊(?—约518),字仲言,东海 郯(今山东省郯城县)人。 何逊是梁朝深受永明体影响的诗人,其 诗善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写景抒情,辞意隽美, 意境清幽,风格接近谢脁。其中酬答、伤别 之作写得较好。如《相送》《临行与故游夜 别》等。 何逊诗注重审音炼字、工偶精对,进一 步发展了“永明体”,他的不少诗篇已初具 唐代律诗的规模。如《慈姥矶》等。
6
“四声八病”之说对诗歌的音律要求虽 然失之繁琐,又有一定的缺陷,很难严格 遵循,但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使 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 对于诗歌艺术形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 的意义。后来唐代格律诗的成熟,正是以 此为基础的。
7
二、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 康(今属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 三朝。 沈约是齐及梁初文坛领袖,他在诗歌 理论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声律说,对一代诗 风和诗歌形式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9
第二节 齐梁诗人集团
一、家族文学集团向皇室文学集团的转变 在东晋门阀政治中,也形成了诸多以家 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如最为显赫的王、谢 家族的文学大家,一直延续到齐、梁时代。 进入南朝,门阀政治向皇权政治回归。 在文学上,以门阀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也逐步向以宫廷和诸王为中心的文学集团转 变。
2
的特点是讲究声律、对偶和辞采。代表作 家沈约、谢脁。 2、永明体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永明体是由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向讲究 格律的近体诗的过渡,为唐代律诗的最后 定型奠定了基础。
3
3、永明体的形成 诗句对偶,古已有之,魏晋以后逐渐 增多,进入南朝,诗人更是着意追求。 我国古代诗歌最初与音乐密切结合, 诗歌的声律由语言的自然音律和音乐的乐 律结合而成。汉代文人五言诗脱离音乐之 后,在较长时期中诗歌讲究的依然是自然 音律。直到齐梁声律理论的提出,才人为 地总结规范了一套五言诗的声律规律,这 是诗歌声韵理论和实践的一次质的飞跃。
25
宫体诗得名于梁简文帝萧纲。《梁 书〃简文帝本纪》说: (简文帝)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 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 时号曰“宫体”。 宫体诗的形成和创作风气又与萧纲周 围的文人密切相关,其中徐摛、徐陵父子、 庾肩吾、庾信父子是最重要的代表。
26
宫体诗创作的高峰期是萧纲入主东宫, 即位之后,到梁元帝萧绎期间。侯景乱后 一度沉寂,到陈后主陈叔宝时再次兴起。 其尾声波及隋及初唐。
27
三、宫体诗的特点 1、内容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 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 2、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柔靡缓弱。 3、艺术上描写细腻,注重词藻、对偶 和声律。
28
咏内人昼眠
萧纲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 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 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夫婿恒相 伴,莫误是倡家。
11
2、对新体诗的探索 在诗歌形式上,谢脁是永明体的积极实 践者。 ① 谢脁将讲究平、上、去、入四声的 永明声律自觉地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因而 他的诗歌音韵流畅和谐,读来琅琅上口,铿 锵悦耳。 ② 和谢灵运一样,谢脁也善于锤炼诗 句。他的笔下有许多对仗工整,和谐流畅, 清新隽永的警句和写景名句。如:
20
刘宋时期的一些皇帝和诸王,已喜欢招 集文人宴集赋诗。其中临川王刘义庆所主 持的文学集团最具规模。 齐梁时期,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 集团对文学尤其是对诗歌的影响更为深刻。 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以皇室为中 心的三大文学集团。 陈代亦有以陈后主为中心的宫廷文人 集团。
21
二、齐梁三大皇室中心文学集团 1、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460-494),礼 才好士,“竟陵八友”以及诸多文士聚其 门下,形成彬彬之盛的创作局面。 这个文学集团的诗人在创制永明体, 推动新诗风发展有重要贡献。 这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 式是同题共咏、集体赋诗。
第六章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梁代诗坛“永明体”的产生,以及沈 约、谢脁等人的创作,为律诗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齐梁以后,形成了几个以皇室为 中心的诗人集团。梁陈时期,宫廷诗人大 力创作宫体诗,在艺术上更注重对形式技 巧的追求。
1
第一节 沈约、谢脁和永明体
一、永明体及其在诗歌史上的意义 1、什么是永明体 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483-494) 年间形成的一种新诗体,亦称“新体诗”。 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音韵学的成果运用 到五言诗的创作之中,提出“四声八病” 之说,并着意追求前代诗歌中已有的对偶 美,形成了永明体新体诗。永明体
8
沈约诗歌的内容多抒发个人情愫和朋友 之情,以及写景、咏物、应诏、应制之作。 “长于清怨”是其诗的风格特点。诗体长 于五言。 如《别范安成》、《悼亡》、《登玄畅 楼》等。沈约有《怀旧诗》九首,怀念当 时文坛亡友,如《伤谢脁》《伤王融》等。
9
三、谢脁 (一)生平 谢脁(464-499),字玄晖,陈郡阳 夏(今河南太康)人,生于建康(今南 京)。与谢灵运同宗,世称“小谢”。十 九岁起在萧齐诸王府中供职。建武二年 (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返京任中 书郎、尚书吏部郎,其间曾出为东海太守。 永元元年(499)因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下狱 而死。
18
3、阴铿 阴铿(生卒年不详),字子坚,武威 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阴铿是梁、陈时诗人,与何逊齐名。 诗歌内容多表现离愁别绪和羁旅思乡之情, 诗风清丽,以写景见长,并能将清新的景 物与浓郁的情思相交融。如《江津送刘光 禄不及》、《晚出新亭》等。 阴铿的诗善于锻炼字句,对仗工整, 讲究声律,很多作品可以视为唐代五律的 滥觞。
10
(二)谢脁诗歌的特点 1、对山水诗的发展 谢脁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位大力创作山 水诗的诗人。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 清新的特点,又不同于谢灵运那样对山水景 物进行客观的描摹,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 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从而避免了大谢诗歌的情景割裂之弊,同时 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 的风格。如《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 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
4
齐梁声律论的形成,有前代音韵学的研 究基础,有诗歌创作经验的积累,也与佛 教传入后佛经翻译中的考文审音和佛经的 唱诵有很大的关系。
5
齐梁声律论以四声的发现为前提。永明 年间,周颙在前人音韵学的基础上,发现 了汉字的平、上、去、入四声,著《四声 切韵》,沈约著《四声谱》。沈约等人将 四声的研究和传统的诗歌音韵知识相结合, 来规范五言诗的创作,要求做到“一简之 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沈约又提 出了五言诗应避免的八种声律上的毛病, 即后人所说的“八病”之说。
22
2、梁武帝萧衍和昭明太子萧统文学集团 梁武帝萧衍重视文士,鼓励创作,其身 边文士的活动主要是宴集赋诗,品评文艺。 昭明太子萧统及其周围的文人,更多进 行的是学术方面的活动,且成就突出。尤其 是《文选》一书的编篡,对文学批评和创作 的影响相当深远。 3、梁简文帝萧纲文学集团 这个文学集团最突出的特征是创作宫 体诗。
14
3、清新含蓄的五言小诗 谢脁还有一些富有南朝民歌风味的五言 四句小诗,如《玉阶怨》、《王孙游》等。 这类诗歌,语言清新,音调和谐,情致含 蓄。对五言绝句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15
谢脁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和成就最高的 作家,不仅在当时就享有盛名,而且对唐 代诗歌有深刻的影响,李白、杜甫都对其 有高度的评价。
23
第三节 梁陈宫体诗
一、什么是宫体诗 宫体是南朝梁、陈时期盛行的一种诗 歌。宫体诗以描写宫廷生活、宫中女色和 咏物为主要内容,风格轻艳柔靡,描写细 腻,注重声律、对偶和辞藻。宫体诗的得 名和大力提倡者是梁简文帝萧纲,代表作 家萧纲、萧绎、陈叔宝等。宫体诗风一直 延及到初唐。
24
二、从市井到宫延—宫体诗的形成 南朝市井民歌以男女恋情为主,其中多 有侧艳之词。 南朝乐府机关将其采入宫中配乐演唱, 以满足统治者的声色之娱,南朝民歌因此由 市井进入宫廷。 以皇室为中心的宫廷文人对其进行润色、 修改、拟作并进一步地创作发展,形成宫体 诗。到梁陈之际,宫体诗的创作便达到了高 潮。
29
四、宫体诗对诗歌艺术的贡献 宫体诗是梁陈皇室和文人追求声色、 消遣娱乐的产物,虽然思想格调不高,但 在诗歌艺术上仍有它的贡献。 1、它对宫中女色的生活和形体美作了 细致而集中的表现,拓展了诗歌的审美对 象和表现领域。 2、发展了南朝民歌的艺术形式,并继 永明体之后,推进了诗歌格律化的进程。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