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新闻与舆论

《新闻学导论》(李良荣)强化习题及答案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第五章新闻与舆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舆论的特点是()
A.公开性和引导性 B.公众性和隐匿性 C.急迫性和公众性 D.广泛性和评价性
2.下列对舆论形成的量化标准表述正确的是()
A.四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B.三分之一的人持有一种意见,则舆论形成
C.三分之一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D.三分之二的人持有某种意见,则舆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了相当大的影响力
3.我国当前舆论引导的总目标是()
A.表达民意
B.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C.显示民众的力量
D.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二、名词解释
1.舆论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简述舆论的控制作用。

3.简述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4.简述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

5.简述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D 2.ACD 3.B
二、名词解释
1.舆论是社会群体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或: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三、简答题
1.舆论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
(1)舆论的主体——公众(发表意见的人)
(2)舆论的客体——某个特定的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意见的针对对象)
(3)舆论的本体——人们大致相同的意见或态度的总和(意见本身)
(4)舆论的载体(渠道)——公开的传播活动(传播意见的工具)
2.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1)决策过程,2)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3)决策和执行人员的行为;一是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约束,包括: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鼓舞公众成员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3.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包括: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
(2)公众获取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可能性和充分性
4.正确的舆论引导的要求包括: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

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找共同支点。

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5.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公开性。

这种公开性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2)具有广泛性。

社会各个团体、层次的人
物,都可参与新闻舆论监督;3)具有及时性。

新闻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曝光,传播到社会各界各地区,这种及时性使新闻舆论监督比其他监督形式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问题,能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具有强大威力。

有人说:“不怕上告,就怕上报”。

一些问题一旦经新闻媒介曝光,公之于众,就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就可能很快解决问题。

在我国,这种威力尤其明显。

因为有较大影响的新闻机构都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因而这些新闻媒介的批评往往具有权威性。

四、论述题:
1.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主要有:
(1)新闻舆论监督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服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
(2)新闻舆论监督要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业
(3)新闻舆论监督要讲求实事求是
(4)新闻舆论监督要依法进行:首先,舆论监督的基本方向不能违背宪法和法律,不能以舆论监督的形式反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

其次,新闻舆论监督要在不侵害公民合法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进行。

第三,新闻舆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条文和含义。

第四,对新闻舆论监督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必须依法做出赔偿,接受法律惩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