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几点思考优秀审计项目是审计项目中的“精品”。

实施优秀审计项目创建工程能够起到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能够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审计风险意识、审计成果意识,提高审计成效,扩大审计影响。

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供大家思考。

一、认真执行审计署六号令,切实打牢审计业务的基础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优秀审计项目,其评选标准都分为两大部分,即审计业务基础部分和宏观服务的审计成果部分。

其中审计业务基础部分是审计署六号令要求的基本内容,是我们每一个审计人员应知、应懂、应会、应严格遵守的工作行为规范。

如审计方案有审前调查的内容,审计目标明确,审计实施步骤具体、可操作性强,人员分工具体详细;再如审计实施程序必须完备,即审计通知书按要求下发、审计取证具体、审计工作底稿详细、审计日记要素齐全、审计报告按要求事先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法制机构履行复核职责清晰,审计业务定案会议记录齐全,审计处理的问题有相关证明材料,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到位等。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审计署六号令的各项要求,注意细节问题,做到在审计程序上严密,不遗漏、不颠倒,能够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审计准则和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审计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评价客观公正,处理处罚适当,建议切实可行,就达到了优秀审计项目基础和规范的要求。

二、超前谋划好审计项目,注重宏观服务成果的开发从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标准来看,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占据着绝大数的比重,也就是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审计项目才是优秀审计项目。

如全省优秀审计项目总分150分,其中审计成果部分占100分,足可以看出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占据主要位置。

审计成果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一是揭露重大违纪违规金额。

按照省级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标准,查出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企业或建设单位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在1000万元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在800万元以上。

要达到以上标准只有在较大的审计项目中才能满足。

因此,在安排审计项目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此问题。

二是在促进增收节支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促进增收节支包括上缴财政、罚款、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归还原资金渠道等。

三是揭露出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

主要指揭露出应当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有关人员被公检法或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这部分占20分。

四是审计结果被通报。

主要是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被通报,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力。

五是审计信息被党委政府采用,表现在审计工作开展的情况在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信息刊物采用刊登。

如《滨州政务信息》或《滨州信息》,都是审计信息采用情况的载体;六是审计信息被党委政府领导批示;七是被新闻单位采用;八是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规章制度。

从以上加分因素来看,一般来说,要取得宏观服务的成效,也只有党委政府领导关心的问题,才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所形成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容易得到领导的批示,从而在较高层次上产生影响力。

三、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和办法要做好优秀审计项目工作,必须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认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自我,找出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缺乏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基础。

一是缺少大的案件、审计查出的违纪违法问题较少、宏观服务成果层次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等。

二是法制基础工作不牢固。

目前各县区审计局还没有专职法制机构,有的县区审计局法制复核人员是审计业务人员兼任,审计质量复核工作流于形式,对如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指导。

三是缺乏争先创优的强烈荣誉感。

大多数审计机关的考核标准尚须进一步完善,优秀审计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先树优标志还没有被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存在“大锅饭”、平均主义的问题,审计人员缺乏应有的政治热情,从而影响优秀审计项目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对评选优秀审计项目认识不到位。

从近几年审计质量检查情况看,有很多项目具备优秀审计项目的条件,但由于对优秀审计项目的认识存在偏差,失去了被评选的机会。

如认为优秀审计项目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还有一些同志担心上报参加评选后会有“后遗症”,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在去年审计质量检查时,发现一个审计项目不错,基本符合省级优秀审计项目的条件,只是在一些技术层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由于顾虑,自己又进行了“加工”,结果违纪违规金额降低了,从而失去了一次参选的机会。

(三)执行审计署六号令还不够深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重视审计方案的制定。

在去年抽查的70个审计项目中,90%审计项目没有实施审前调查程序。

有的审前调查时间、方式不能满足审计要求,流于形式;有的审计项目目标不准确,重点不突出,操作性不强;有的未按规定审核、批准和调整审计实施方案;有的实施方案照抄上级审计机关的工作方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还有极个别的单位存在事后补审计方案、编造审计方案应付检查的问题,致使审计方案无法发挥质量控制源头的作用。

二是审计复核制度落实不到位。

主要是执行三级复核程序不到位。

有的没有按规定设立专职复核机构和人员,多数审计项目没有实施质量复核程序,个别审计项目即使实施了质量复核,也由于受复核人员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局限,致使复核工作质量不高。

有的先召开审计业务会议再复核,程序颠倒。

三是审计业务基础性工作不规范。

编写的审计日记不符合要求,多人合写、事后编造日记的问题突出。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之间缺乏必要的勾稽关系,有的审计底稿缺少问题定性和法规依据;有的对发现的问题或者审计报告中反映的重要事项,不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取得不合规,有的应当收集原始证据或复印件,而以审计人员编制证明材料取代,缺乏证明力;有的审计证明材料无被审计单位签章,也无审计组的说明;有的审计报告采纳了被审计单位的意见但未取得相关证据;有的取证不清晰,相关证据不强,无法准确认定违规事实;有的审计工作底稿中反映的问题未取证;有的审计证明材料无审计人员和审计组长签字;有的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证据雷同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审计质量。

(四)审计执法力度不够。

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在审计中查出的问题都应当依据该《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该移交的要移交,该处分的要处分。

从去年抽查的70个审计项目中,没有发现一起按照《条例》规定予以移交处理的项目,对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做到执法到位,切实维护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也为优秀审计项目的创建工作增加有力支撑。

(五)审计项目的后续开发力度不够。

在某些部位相互脱节,缺乏协调和整体作战的意识。

比如审计档案管理,档案管理人员仅限于收缴档案,而忽视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情况的指导。

信息宣传工作与审计项目结合上不够,特别是对于达到优秀审计项目标准的,在信息宣传的深入挖掘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在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建议方面还缺乏全方位的跟踪落实机制等。

四、发挥法制机构核心作用,指导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一)加强宣传指导,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各级法制机构或专职法制人员要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积极营造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审计人员明确省、市级优秀审计项目的概念、内容、标准和评选办法,加深理解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的重要意义,积极为领导在提高审计质量、开展审计项目创建中当好参谋助手,制定好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标准和奖励政策,把广大审计人员的智慧引导到争先创优、创造性开展工作上来,推动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加强业务质量管理,提高规范化水平。

在日常工作中,法制机构或者专职法制人员要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认真搞好审计业务质量复核。

对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中处理处罚的问题,在问题定性以及处理处罚等方面认真进行复核,提出复核意见,切实把好“关”,发挥好“再监督”的作用,尤其对符合优秀审计项目条件的项目要从优秀审计项目的要求出发,严格按照优秀审计项目的标准进行质量检查,督促完成有关事项。

如审计日记、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业务定案会议、审计实施方案的规范等,切实搞好跟踪指导和服务。

(三)督促抓好各种成果性资料归总,扩大宏观服务的成效。

法制机构人员不能等同于一般业务科室的人员,要时刻有优秀审计项目的意识,关注审计成果,及时给业务科室当好参谋,帮助出出主意,督促搞好审计成果的汇总工作,及时从优秀审计项目角度提出整理和汇总的意见建议并督促抓好落实。

五、积极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争先创优的氛围优秀审计项目的创建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独进,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

(一)健全工作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要成立“优秀审计项目推荐、评选、管理委员会”,全方位地抓好优秀审计项目的挖掘整理工作,要围绕创建优秀审计项目,形成法制科具体承办、全局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二)完善激励措施,调动广大审计人员积极性。

要通过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解决“干”和“不干”就是不一样的导向和用人机制。

各级审计机关要继续完善《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和《优秀审计项目奖励办法》,加大奖励措施,尽快把创建优秀审计项目纳入评先树优、干部提拔任用的量化考核指标,形成以创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为契机,全面提升审计质量和宏观服务水平的业务工作格局,把培养锻炼和干部提拔使用纳入到优秀审计项目中去,切实发挥好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真正形成一种管用、好使的长效机制。

(三)内部职能机构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积极争创的氛围。

打造优秀审计项目,决不是单靠哪一个科室、哪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必须紧紧依靠党组的正确领导,各个职能机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首先从领导层面,要谋划好全局,尽量安排一些大的审计项目,从客观上具备查出较大违纪违规问题、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其次法制等有关职能机构要发挥出总揽全局、谋划好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对可能进入优秀审计项目的各个环节精心指导和安排。

信息宣传机构要围绕打造优秀审计项目发挥出信息宣传指导的作用,对可能进入优秀审计项目的项目在信息宣传稿件的撰写上及时进行指导,争取在较高层次上有信息、宣传稿件出现。

信息宣传工作应紧紧围绕优秀审计项目创建工作而展开,不要搞成两张皮,各自为战。

要坚持做好一个审计项目跟报一篇信息、出一篇宣传稿件的制度并强化考核,对不按规定完成信息、宣传工作的科室单位进行通报,辅之以必要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档案管理部门应及时进行档案管理和指导,做好审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审计项目具体实施单位要严格执行审计署六号令的各项规定,尽量做到审计日记、审计取证、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的规范化,切实打牢提高审计质量工作的根基。

(四)广大审计人员要有争先创优唯旗是夺的境界。

思想决定行动、决定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