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砌筑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砌筑防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高速公路砌筑防护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1.1编制依据 (1)1.2适用范围 (1)二、工程概况 (2)2.1概况 (2)2.3河流水文 (3)三、施工计划 (5)3.1施工进度计划 (5)3.2拟投入人员计划 (5)3.3拟投入仪器设备计划 (6)四、施工准备 (7)五、施工工艺 (8)5.1挡土墙 (8)5.2人字形骨架 (14)5.3锚杆格梁 (18)5.4锚索框梁 (24)5.5浆砌片石护坡 (33)5.6挂网客土喷播 (35)5.7三维网植草 (38)5.8喷播植草 (40)六、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41)6.1质量保证体系 (41)6.2质量保证措施 (43)七、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45)7.1安全保证体系 (45)7.2安全保证措施 (47)八、工期保证体系及措施 (49)8.1工期保证体系 (49)8.2工期保证措施体系 (51)九、环境保护体系及措施 (52)9.1环境保护体系 (52)9.2环境保护措施 (54)一、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1.1编制依据(1)广东省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路基、路面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6)《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G F90-2015》;(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11);(9)招投标文件和施工承包合同(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11);(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CJ46-2005);(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TG 33-2012);(13)《公路水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年第1号);(14)《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办法(试行)》;(15)本项目土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1.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某高速公路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某高速公路TJ3合同段砌筑防护工程施工。

二、工程概况2.1概况某高速公路TJ3合同段,兴宁至汕尾高速公路五华至陆河段路线全长48.21公里,采用设计速度为100km/h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路基宽26m,设计荷载公路-I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设计洪水频率为特大桥1/300,路基、大、中、小桥1/100。

本合同为TJ3标,起止桩号为K53+305~K59+480,路线全长6.175km,均在五华县棉洋镇范围内,包括“两桥三段路基一枢纽互通立交桥”。

主要工程数量:路基挖土方254.4万m3,路基挖石方23.8万m3,填土方210.3万m3,填石方25.8万m3;设大桥2座,枢纽互通立交桥一处,全线主线桥长1.144km/3座;匝道桥长1.265km/4座,涵洞21道,通道11道。

某高速公路TJ3合同段防护方式有人字形骨架、挡土墙、锚杆格梁、锚索格梁、三维网植草、喷混植草等几种形式的防护。

2.2工程地质公路项目区地质构造较复杂,位于五华大断裂、河婆大断裂及五华盆地断裂带区域。

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多次和多种性质的地壳运动,次级线性断裂构造发育,且规模不一,断层性质以张应力断层占多数。

由于历次构造运动的结果,本项目区域上多为五华断裂,是一条多期次活动的控盆断层,呈北东-南西走向,倾向北西,倾角40°,正断层。

断层面强烈,硅化宽16-30m,断层组成物强硅化碎裂岩、构造糜棱岩、片理化花岗岩、灰绿岩脉。

其下盘花岗岩强烈片理化,宽约0.3-0.4公里不等。

断层上盘为丹霞群砂岩、页岩、砾岩,裂隙发育多为泥质充填或固结完好,含水性不均,K54+823处呈北西向规划带,长度大于1.0km,宽1.0-2.0m,断面呈陡波状,断层组成为强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块状石英脉等。

断层两侧为燕山期花岗岩。

本合同段范围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边坡岩体结构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影响边坡稳定。

对路基开挖后形成的临空面造成坡脚应力集中,边坡岩体在自重及片理节理、断裂破碎带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易造成边坡有可能失稳、滑塌。

项目区域不良地质现象有滑坡、崩塌、潜在泥石流等,特殊性岩土为软土、高液限土及花岗岩孤石。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该段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域内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对应的地震烈度为6度区。

2.3水文与气象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0℃,1月份平均气温11.9℃,7月份平均气温28.5℃,全年无霜期300多天。

降雨量季节分配不均,一般每年3月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雨量总量的82.7%,年降雨量变化较大,变幅达1064.2mm。

项目所在区域雨量丰沛,地表水系发育。

线路范围内水域主要为韩江水系,河流主要有梅江及其支流琴江和地方性河流等,另外沟溪、水库、山塘广泛分布。

本项目属丘陵山区、丘间谷地、丘陵岗岭工程地质区,河流沟谷发育,地下水径流途径稍短,一般于山坡或坡脚、沟谷两侧或不同岩性接触处以下降泉作近源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大,泉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根据沿线地下水调查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本地区碎屑岩孔隙水、侵入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Na·Ca型水,属无腐蚀性水。

地下水的PH值介于6.0~7.0之间、矿化度一般小于0.3g/L,对钢筋及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三、施工计划3.1施工进度计划我部计划于2017年10月1日开始砌筑防护工程施工计划于2019年8月31日施工完成。

3.2拟投入人员计划四、施工准备(1)本工程开工前,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对大家进行了技术交底,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内容。

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开展技术工作,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分工,认真学习施工设计图纸,核对工程数量和结构形式,理解设计意图。

(2)项目经理部试验室,提前做好原材料调查,选择合格的材料做好混凝土配合比标准试验,确定合理可行的混凝土配合比。

(3)施工前,全线已完成导线点、水准点的复测加密。

(4)施工前机械设备全部进场,并调试完成,性能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5)施工前所需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片石、钢筋、钢绞线等材料均已进场,并经检验合格,可以使用。

(6)施工前混凝土、砂浆配合比报批,可按此配合比施工。

(7)施工放样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审批。

(8)施工前便道保证畅通,并符合施工及标准化建设要求。

五、施工工艺5.1挡土墙某高速TJ3合同段挡土墙形式有衡重式路肩墙、仰斜式路堤墙,其中衡重式路肩墙适合于地形陡峭或受地物限制地段,仰斜式路堤墙适合于地形较平坦地段,挡土墙墙身及基础均采用C20混凝土浇筑。

挡土墙工程开工前,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要进行全面的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

凡没有经过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的工程项目不得开工。

首先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了解、熟悉施工设计图纸以及国家和地方强制执行的安全规范、规程,制定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专项方案,使每个技术人员充分理解工程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交底均应有记录,技术交底在开工之前进行。

技术交底力求要准确详尽,内容包括设计技术标准、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工艺要求、工期安排、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等,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环保、水保、文明施工等措施。

安全交底应按照逐级、全面、详细的原则,要涉及具体施工和技术管理的全体人员,内容要涵盖施工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使参与施工的员工能更好地熟悉和了解所承担工作的各项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实处。

同时应做好相关材料的试验检测工作,对新进场的材料应及时安排项目试验室进行检验,确保用于工程施工的材料均符合要求。

1、施工工艺流程2、施工方法(1)基槽施工放样及开挖○1在基础开挖开始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以便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

在未完成检查测量及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开挖。

为便于开挖后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

○2根据项目部测量队放出的开挖线,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树木、草皮、树根等杂物,然后用挖机开挖基础土石方,对于大的孤石和坚硬岩层采用人工打眼放炮,挖机配合清渣的方法进行施工,开挖过程中密切关注边坡稳定性,如发现坑边缘顶面土有裂纹情况出现,应及时予以可靠的支撑。

○3采取防排水措施,有效排水至区域外。

认真了解设计图纸,和有关部门了解资料,在施工红线范围内是否有地下管线、电缆,洞穴,如有应先排除后方可进行开挖。

○4基础开挖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当挖至设计标高以上预留30cm,改用人工开挖按要求将基底清理干净,并通知现场监理和工地试验室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

验算基底承载力、轴线和标高,待达到设计要求后,作好隐蔽检查记录并签证。

如挖到设计标高地基承载力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可采用碎石换填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基础开挖出的土石方,除需回填土留下外,其余土采用自卸车运至施工区域内指定的弃土场地堆放,弃土不得随意堆放。

○5在开挖基槽时,应准备塑料薄膜,以便下雨时在边坡上铺塑料薄膜,在坡顶及坡脚用砖压住薄膜,并在周边基槽外挖一定的小沟,以防边槽外的雨水流进基槽内。

在基槽底部做一小沟,在一定的距离内特别在有地下水处做一小集水井,用水泵将水排出。

(2)混凝土施工○1待基槽开挖整平结束,经检测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或地基换填处理满足要求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可进行挡土墙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垫层采用C20混凝土,要求浇筑后的混凝土面平整。

○2钢模板宜采用标准的组合模板,组合钢模板的拼装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标准。

各种螺栓连接应符合有关标准。

安装模板时,应防止模板位移和变形。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时,若发现模板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

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防倾斜设施。

○3挡土墙用C20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施工中应对粗细骨料经常检测,雨季施工时,应增加测定次数,调整好施工配合比,确保混凝土质量合格。

混凝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运至现场不得有离析沁水现象。

混凝土采用罐车进行运输,使浇筑工作不间断。

并使混凝土运输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

因运距较远混凝土运至浇筑点后应在罐车内再次搅拌1~2分钟后,再进行混凝土施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