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与感恩

弟子规与感恩

《〈弟子规〉与感恩》讲稿
(播放《感恩一切》的音乐)
导入语:感恩一切,“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的,生活中的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去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发自内心,对于万事、万物、众人的感激之情和感恩之举,它超过应尽的义务范围和程度;感恩是一种智慧,懂得感恩的人,不仅是具有道德的人,而且是具有智慧的人。

感恩还是一种“投资”,是播种善因,感恩者主观不图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赠人玫瑰,满手余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今天我所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弟子规〉与感恩》。

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共1080个字,叙述了113件事,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其中,对它们都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二、学习、分析各部分内容:
《总序》:【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
1. 【弟子规,圣人训。


“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是专指的小孩学习。

其实这个「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指所有学习先贤智慧的人,无论大人小孩。

「规」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指夫子的见解。

当然夫子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即学习圣贤智慧要有一定的规范,只有这样学习才会横扎实。

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要遵守各种规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才会正常运转,并不断进步。

“圣人训“:这是圣贤人的教诲。

在这里我们不妨讨论一下何谓圣人?做到然后再说的是圣人;说了就能做到的是贤人;说了不一定能做到的是凡人;说了做不
到的是骗人。

所以我们不妨拿这个衡量一下自己属于哪种人?
2. 【首孝悌】
这个『首』也就是《弟子规》首先提到的做人的根本。

那么做人的根本在哪?在孝跟弟,尊敬长辈,友爱兄弟。

我们来看这个「孝」是会意字,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老指上一代,子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合成一体,就是一个「孝」字。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意思是孝心开了。

教孝,首先要明白为什么要孝?所谓知恩才懂得报恩,所以我们首先要去念父母的恩德,懂得感恩。

在两三千年前有位圣者叫佛陀。

有一天他带着他的学生走在郊外,刚好看到一堆白骨,佛陀把这白骨分成两堆,一堆颜色比较洁白,一堆颜色比较灰暗。

学生也很好学,他们知道「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学问学问,要懂得发问。

佛陀就跟他们说,他说,为什么这两堆白骨,一堆比较洁白?一堆颜色灰暗?这堆颜色灰暗是女人的骨头。

女人的骨头为什么比较灰暗?因为当母亲要怀胎十月,在怀胎十月过程,孩子所有的营养都必须从母亲的血液中输给小孩,当小孩的钙质不足,就必须从母亲的骨头当中吸收。

母亲怀胎十月很辛劳。

所以佛陀告诉学生,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是不可能报得了,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的孝道。

母爱如斯,在面对父母的要求、唠叨时你还会跟他们顶嘴吗?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我们一定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我们养育我们的父母。

我们应用所有的可能、尽全力的孝顺他们,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我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一个村落,整个村落有四十几户人家,统统同一个姓,都姓吴姓,口天吴。

他说这四十几户人家出了一百零九个后代,其中有一百零八个大学毕业,素质很好。

而这第一百零九个是已经考上大学,但是读了两年因某种因素办休学。

可以说,他们下一代完全有大学毕业的程度、水准。

为什么他们这一代能这么兴旺。

因为他们村落里的长者都告诉他们,只要读书、工作一有放假,要记得回来看看父母。

他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一定是陪着父母到寺庙里面去拜拜、去祈福,不会去做其它的事。

他们是整个家族做到了。

除了陪父母以外,回来之后,就到其它所有这些邻居的家里面去跟长辈拜年,挨家挨户跟这些长者拜年。

做到了什么?尊敬长辈,跟长辈拜完年以后,他们这些差不多年纪的邻居,就围在他们村落里面的小学,一起讨论今年你读书有什么收获,今年你工作有什么好经验,大家一起讨论,互相切
磋。

这个做到了什么?好学!有孝有弟又好学。

所以这个村落为什么下一代能有这么好的发展,绝对不是偶然的。

所以我们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孝顺长辈,兄友弟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是我们的生活更和谐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悌」是形声字也是会意字,左边是心,右边是弟,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相处要用心,做哥哥姐姐的用心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从内心深处恭敬自己的哥哥姐姐。

兄弟是同气连枝,血浓于水,是同一个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姐妹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
3.【次谨信。


『谨』看这个谨字,有一个言字,谨又可以组成严谨、谨慎,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一定要谨言慎行。

『信』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是言,人言为信。

《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孔老夫子也说「人无信无以立」,一个人假如没有信用,很难在社会立足。

言语为什么摆在仅次于德行的重要性?因为人与人的互动跟交往,使用什么的频率最高?言语。

所以言语,「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一言可以让家庭和乐,一言也可以让家庭纷争不断。

所以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定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

4.【泛爱众。

而亲仁。


『泛爱众』,泛爱,爱众,爱泛,广泛地爱众人,人应该有一颗宽容博大的心,你爱人人,人人爱你,感恩之心换得感恩之心。

『而亲仁』,亲近仁德之人。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只有我们时时亲近仁德之人,才能够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你每天接触的都是这些善人,我们无形当中德行都提升;但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假如身旁都是低俗之人,每天自己的言语、行为都愈来愈粗俗。

所以亲近仁德之人很重要,而亲近仁德之人也才能长我们的智慧。

5.【有余力。

则学文。


当我们把这些立身处事的行为、这些德行都扎实地学好,还有空余的时间,还可以多看些好的文章,即『学文』。

古代的文章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所以古人写文章非常慎重,都是真正有把握可以利益后人,他才把它留下来。

现在人写文章怎么样?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也不管会不会天下大乱,所以不够谨慎
对待自己的言行。

所以「学文」还是看古圣先贤的文章比较保险,因为这些文章都是历经几千年印证,确实可以启发人的智慧的。

所以我们要不要感恩与我们的古圣先贤?对,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从深处领会先贤教诲。

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他人,善待身边所有的一切。

让我们认真学习、践行好《弟子规》,学习感恩,身体力行,“知学行传”用我们自己的言行去感染身边所有的人,让所有人都懂得感恩,那么我们的社会将是感恩的社会,和谐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