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估算说课及反思说课稿

乘法估算说课及反思说课稿

说课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法估算》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7乘法估算。

下面我将从说设计理念,说教材及学情,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设计理念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实践为目的,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各种方法融入了教学当中。

同时在本节课设计中,我也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多种形式交替变换,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说教材学情《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0页例7的教学内容,这是在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基础上,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数来计算的。

教材把乘法估算编排在笔算末尾有0的数乘一位数的后面,这样的安排既能够使学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由于学生具备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能力,也接触过近似值在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独特用途。

所以为学习本节课内容铺平了道路。

三、说目标估算是《课程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
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材把估算方法的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切实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根据教材特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重点突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内容。

主要分为以下3点: 1、引导学生经历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2、加强变式与比较,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估算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白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生活中的估算习惯。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

例如选择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应该创设运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法:学生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气氛红,积极参与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开展组员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实现智
慧的碰撞,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能够在思考和探究中学习到估算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中共同进步。

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合本节新授课,我将从:旧知练习---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课后调查,6个方面设计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例7《乘法估算》教学反思
大埔镇龙庆小学邓柳康
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

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好习惯,更应该培养学生争辩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当别人不认同时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观点争辩,哪怕是错误的观点,这样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才能体验更深,记忆更牢固,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

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课标强调要加强估算,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估算能力的培养,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无形中使学生感受着学习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巨大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通过“为什么要这样估?”“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哪种方案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等问题,让学生逐渐建构起估算的方法。

学会遇到问题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策略,进而解决问题这一思考方法。

2、渗透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在提出问题后,让
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问“每种方法都有理有据,对于这个问题来讲,到底哪种估算方法更好一些?”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各抒己见,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比较出最合适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际上,求近似数的方法,还有进一法,去尾法等,估算时,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

3、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

再次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选择性、开放性、层次性、多样性,给了学生探究的空间,不仅是形式的开放,还有理念的开放,层层递进,信息量大,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重要的是体现了数学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知识的获取不是老师硬塞给孩子们,而是孩子们在具体的情景中积极的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上生生、师生的交流和谐而又自然的融为一体,思维的碰撞不断燃起知识的火花,孩子们的学习欲望自然高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数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有关问题,并建立良好的进一步学习的情感,我也将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