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建构图目标:1、通过利用集合泡棉的操作,知道同一组大图形有多种拼法。
2、激发幼儿独立思考,学习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兴趣。
准备:几何泡棉、教师用几何泡棉、自绘大图形、题目卡、磁性数卡过程:1、让幼儿从学具盒中拿出泡棉,自由拼拼看,能拼出拿几种图形,并告诉大家2、让幼儿先拿出菱形的泡棉,让幼儿用剩下的泡棉来拼出菱形的图形。
可以在菱形的泡棉上对比着拼。
然后请幼儿讨论用了什么形状的几何泡棉,用了几块。
3、出示大图形和题目卡,先让幼儿观察,讨论题目卡中有哪些几何图形,最后数一数选出的几何图形各种了几块?把数量填在题目卡中对应的空方格里。
同时也让幼儿练习拼组。
4、拼完图形后,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拼成同一个图形。
5、指导幼儿完成KF1-5的操作练习。
空间对应计数目标:1、了解物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指出空间的对应位置。
2、巩固对“0”概念的认识。
准备:情景挂图Kf1-2、情境图、各种颜色信件、磁性水果卡、题目条、数卡过程:1、出示情景挂图,讨论哪些动物在上,哪些动物在下,米迪带来的是什么食物?2、游戏:送信。
出示情境图,将一封信交给幼儿,教师:“这是米迪妈妈给米迪的信,请帮忙交给米迪。
幼儿指出信箱的位置,再把信贴在米迪家的位置上。
3、游戏:送水果。
教师在白板上出示情境图,把磁性水果卡给幼儿让幼儿,把水果送给喜欢的动物。
小猪噜噜等不及了,两口就把水果吃完了.4、出示题目条,请幼儿数一数各个小动物都有几种水果?是什么水果?并在方框里放上正确的数卡和水果卡。
3和4步骤可以反复练习。
5、指导幼儿完成kf1-2的练习。
区域辨识与数的合成目标:1、通过操作了解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区域间的对应辨识。
2、学习进行区域间的数量合成,了解总量不变的概念。
准备:红黄色呼啦圈、区域划分统计条、区域图、雪花片、磁性玉米卡、数卡、题目卡。
过程:1、游戏:套圈。
(1)老师准备大一点的红、黄呼啦圈各两个,让幼儿站在活动室里,用呼啦圈套一套,并数一数个套了多少人。
(2)几次过后,让两个呼啦圈在套人时发生重合,并在白板上出示区域划分统计表,统计各区域范围内的人数,放上正确的数卡。
2、游戏:种花。
教师在教室里画出有部分重叠的区域,让幼儿在里面撒雪花片。
然后按照“L(2)”的方式统计各个区域内所种花的数量。
3、游戏:种玉米。
在白板上先画出玉米地,让幼儿在里面种玉米,然后按照各区域划分图条来统计户数量,教师再出示题目卡,让幼儿来算算两个区域加起来有多少玉米,反复进行游戏。
4、引导幼儿观察,看看,发现:整个区域内的数量是保持不变的。
5、指导幼儿完成kf1-7的操作练习。
立体图形顺序计数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拼组与认识。
2、巩固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准备:自画平面图及对应积木、数块、图形条、磁性数卡、方向箭头卡、题目卡过程:1、出示平面几何图形然后再拿出对应图形的积木,一一对应放置,并让幼儿摸摸对应图形,加深幼儿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
2、游戏:看谁拼得快。
老师让幼儿从学具盒中拿出数块,自由拼组,并展示拼出的图形。
3、出示一组有数块组成的图形条,教师:“哪个小朋友拼出的图形同白板上列出的图形是一模一样的?让幼儿观察箭头的方向,指出是哪一个图形?用了几个数块?在上面放上表示序号的数卡,在下面放上表示数量的数卡。
老师可以改变箭头的方向,让幼儿从两个方向排序号。
4、游戏:我最快。
老师再次在白板上出示图形条,并讲解“箭头下面一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再出示图卡,让幼儿根据图卡,找到对应的图形,用数块表示出来,并举手说:“我最快!”。
到白板上来比较图形,且在方格里放上所用的数块数量卡。
老师改变出示的题卡,让幼儿反复操作练习。
5、指导幼儿完成kf1-8的操作练习。
规则排序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规则排序。
2、通过规律性的排序来培养幼儿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
准备:磁性几何卡、数卡、“十”字框图,特制风车过程:1、游戏:规则排队。
(1)将幼儿分为三组。
(2)每组有儿面前分别反扑有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的红、黄、蓝三组卡片。
(3)老师在黑板上依次放上红黄蓝三色的三角形。
让拿三角形那组的幼儿,先翻开图形来看看颜色,按红黄蓝规律排队。
(4)出示圆形、正方形图片,按规律排队。
2、老师在白板上用磁性几何卡有规律的排成一排,让幼儿先观察,找出规律,然后在横线上放上正确的图形。
3、游戏:风车转转转。
教师出示特制风车,枫叶上标有数字,转动风车,幼儿观察并说出结果。
并把结果记录在白板上的“十”字框里。
然后在过渡到先填结果,再转动风车来验证是否正确。
4、游戏:会转的图形。
把风车上的数字换成几何图形,再次做相同的游戏。
5、知道幼儿完成kf1-11的练习。
综合练习目标:1、巩固幼儿对空间位置对应关系认识以及对应数量合成。
2、巩固幼儿对规则排序的进一步认识。
准备:Kf1-6的情境图、纸画气球、数量统计卡、数卡、田字格过程:1、游戏:猜猜这是谁的家。
出示KF1-6的情境图,让幼儿给指出是谁的家。
然后把房子里的动物拿掉,改变信箱上动物的位置,在请幼儿通过邮箱找出小动物的家。
2、游戏:送气球。
让幼儿给动物的家送气球,说说每个动物家里得到了几个气球。
3、出示数量统计卡,请幼儿轮流说说动物家气球的数量,并在方框里放上数卡,再请另外的幼儿上来按照有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数量统计卡上放上正确的序号。
4、出示田字格,了解打钩处所表示的对应数量,再方格里天上对应位置气球的数量,然后进行合成练习。
5、指导幼儿完成kf1-10的操作练习。
形色分类计数目标:1、进一步巩固形色辨识与分类计数。
2、通过观察,能从图案的整体和布局,来判断出相应的图形。
准备:积木、几何形状的纸片、各种图案、磁性数卡、在活动室里布置各种颜色的图形。
过程:1、游戏:听口令,找图形。
老师把玩具积木混乱放地上,请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出图形。
2、游戏:拼一拼。
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颜色的几何形状纸片(大小不一样的),请幼儿用这些纸片,拼搭出各种图形,并表述拼出的图案像什么?用了哪些几何图形?数量多少?幼儿分4~6人每组。
3、老师在白板上出示用几何图形拼出的图案(示图):让幼儿按照统计条的要求,在方框里放上正确的数卡。
改变图形,反复进行。
4、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有什么图形?数一数。
5、教室指导幼儿完成kf1-11的操作练习。
6、在活动室展示幼儿拼组的图案1~2天。
等分几何图形目标:1、通过操作,理解等分图形的概念。
2、培养幼儿积极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的思维习惯。
准备:几何图形纸卡、铅笔、剪刀。
过程:1、老师先出示几何图形让幼儿说说是什么形状的。
然后把三角形发给幼儿,引导幼儿对折,观察变成了什么图形。
2、指导幼儿沿着折印剪开,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变成了两个一样大的小三角形)再让幼儿反向操作:这两个小三角形能组合成刚才大的三角形吗?然后在问问幼儿:“分开的图形还可以对折下去吗?”可以就在继续。
3、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让幼儿分别讨论正方形、梯形、圆形的情况,然后通过操作来看看是怎样的。
4、让每个小组都到白板上来展示操作结果,并说说过程。
引导幼儿先判断可以分成几等分,最后得到什么图形,再操作讲解。
5、教室引导幼儿知道:在等分图形时,操作是可逆的。
6、教室指导幼儿完成kf1-12操作练习。
形色合成目标:1、通过图标指示操作,进一步理解形色合成的概念。
2、加深对二维图表的认识,能在图表上记录和看懂图标的意义。
准备:情景挂图、KF1-3、泡棉小猫、衣裤帽组、标记图过程:1、让幼儿说说喜欢创什么颜色的衣服、裤子或帽子?2、幼师通过情景故事,出示情景挂图,KF1-3,小狗米迪穿的是哪一套潜水服?等等。
3、游戏:听指令穿衣服。
先让幼儿从学具盒里拿出泡棉小猫和衣裤组。
幼儿听教师指令为泡棉小猫穿上相应颜色的衣裤帽,幼师:请你们为娃娃戴上红色的帽子,穿上黄色的衣服和蓝色的裤子。
4、游戏:看标记图穿衣服。
老师在白板上出示“标记图”,并把幼儿分成A、B、C三组;三足幼儿选出一个代表,通过猜拳的方式决定喜欢颜色的帽子、衣裤。
根据幼儿猜拳的情况,老师指导幼儿把结果标记在标记图上,然后各组幼儿根据标记图上的标示,给自己手上的泡棉小猫穿上相应衣服。
5、老师指导幼儿完成KF1-13的操作练习。
空间与分类计数目标:1、能通过手势来表示,说出上下左右的空间位置2、通过观察能正确从一堆物品中分出指定特性的物体。
准备:磁性花果图片若干、几何卡、数卡、方位图、题卡过程:1、游戏:方位练习。
让幼儿同老师一起边做边说:上上——下下——左左——右右。
2、游戏:猜猜在哪里?教师用手势表示上下左右的方位词,请幼儿表述并模仿3、游戏:什么图形。
把幼儿分为三到四组,准备一些方位图板,每组派三个幼儿,一个看方位图板来比划动作,另一个来猜上下左右是什么图形,在一个就记录结果。
及在白板上放上正确的几何卡片。
4、教师在白板上用磁性教具布题,让幼儿根据题卡中的手势和几何图片,找出相应的几何图片,数一数,在方框里放上正确的数卡。
5、教室指导幼儿完成Kf1-14的操作练习。
多方法组合目标:1、培养幼儿用发散性思维考虑问题的方法2、培养幼儿独立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耐心和自信心。
准备:数块组合图、数块、组合图形、水彩笔、数块泡棉过程:1、游戏:看谁最快。
把幼儿分成两人一组,并让幼儿从学具盒中拿出数块,老师在白板上出示四个数块组合,说“开始”,幼儿就拿出数块,来拼出白板上的数块组合。
2、老师在白板上出示组合图形,尝试上面的4个数块组合,那两组数块,可以拼出组合图形,同时也让幼儿到白板上来,用泡面数块来操作。
3、老师在白板上出示组合图形,并用纸画好分给每一组幼儿,让幼儿找出能够拼出组合图形的数块组合,让拼好的幼儿说说操作的过程。
4、注:分割法。
先用笔画出分割线,然后在按照分割线用数块组合成两边的图形即可。
5、老师指导幼儿完成KF1-15操作内容。
时间概念与顺序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时间的概念及初步认识。
2、能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表述发展过程,并能进行排序。
准备:种子生长图片四张、春夏秋冬图片四张、磁性数卡、植物生长图四张过程:1、感受时间。
教师:小朋友,说说今天是几点出发到幼儿园的?晚上你是几点上床睡觉的?等等。
2、感受时间发生的顺序。
老师同小朋友一起回忆昨天一天经历的事情。
3、游戏:“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种子生长的四幅图,让幼儿说说图画内容,然后按照图画中时间发展的时间顺序,排列图片,并按顺序表述。
(2)教师再出示春夏秋冬图片四张、让幼儿说说图画的内容,然后给图片放上序号。
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
4、游戏:让幼儿表演植物生长的过程。
5、老师指导幼儿完成KF1-16操作内容。
认识时间目标:1、知道怎样认读时钟与电子时间,了解长、短针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