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一、地理位置优越(一)地理位置:(1)从半球位置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3)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位置的优越性:(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气候温暖适合人类居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海陆兼备,有利于与多国交往与合作。

②海岸线漫长,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海域面积大,有利于海洋事业的发展。

③地势西高东低,从太平洋上带来的夏季风,为我国东部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业生产二、疆域辽阔:(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陆上边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①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的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②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跨纬度约为50度,南北最大距离约为5500千米,南北跨纬度广,因而冬季北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南方绿意盎然,南北气候差异大。

)③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④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东西跨经度约62°,东西经度差异大,导致东西时间差异大,相差约4个小时,东西最大距离约5000千米,因而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西部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

)(3)我国的临海与岛屿:自北向南依次为: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内海:渤海、E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4)中国的陆上邻国:(14个):F朝鲜,G蒙古,H俄罗斯,I哈萨克斯坦、J吉尔吉斯斯坦、K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N印度、O尼泊尔、P不丹、Q缅甸、R老挝、S越南。

(5)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T韩国、M日本、L菲律宾、W马来西亚、Y文莱、Z印度尼西亚。

其中F朝鲜S越南既是陆上邻国,又是隔海相望的国家。

三、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

(2)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特殊省:(部分省区简称,行政中心表)安徽省皖合肥b、邻国最多的省、面积最大的省:J新疆c、邻省最多的省、跨经度最大的省:I内蒙古自治区d、纬度最低的省且跨纬度最大的省:M海南省e、山东的邻省:河北、河南、江苏、安徽f、最东的省且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g、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福建h、位于沿海的省: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14个)j位于边境的省: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广西壮族自治区(9个)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一、众多的人口的国家及人口分布东多西少:(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10年统计的数据为13.40亿(不包括港澳台),占世界总人口的1/5。

(2)人口方面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3)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地区;西部人口密度小。

为什么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东部地区地形比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西部地区地形多高原山地,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比较落后。

(5)人口地理界线:黑河(黑龙江)------ 腾冲(云南省)。

(6)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人口最少、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一、56个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1.6%),少数民族55个。

P17-18:记住各民族的民族风情。

二、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2)民族分布状况:汉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等边疆地区。

(3)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主要少数民族分布:a、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

民族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云南省;b、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西藏自治区—藏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

c、台湾省--高山族,海南省--黎族,东北地区--满族。

(5)民族政策:平等、团结、自治。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1)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沿36°N 地形剖面图如上图)。

(2)阶梯划分的主要依据:海拔高度。

(3)三级阶梯概况:)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比重最大,为33%,山区为山地、崎岖的高原、丘陵地区的统称,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山区面积广大的优势与劣势?不利: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有利:山区利于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

(6)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分布状况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A、对气候的影响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为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

B、对河流的影响是:地势西高东低决定了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流经阶梯交界处,海拔高差大,河流落差大,产生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利于建设水电站。

C、对交通的影响:有利影响是地势西高东低使河流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联系。

不利影响是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往往成为东西交通的障碍,不利于铁路和公路的修建。

(7)我国大型水电站的分布特点?多分布在阶梯交界处从地势、水能资源的角度,说明这些地方为什么能建大型水电站?在阶梯交界处,海拔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8)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线•温带季风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草地与耕地的分界线•自然景观中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一、气温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a、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造成南北气温差别大的主要原因: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

受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c、一月份0℃等温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总体规律: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2、温度带:(1)依据: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

二、降水1、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1)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集中于夏季。

(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淮河――秦岭。

(4)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5)我国年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台湾的火烧寮,最小值出现在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干湿类型:(1)划分依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四类干湿区: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优越性: (1)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使许多农作物在我国的种植区比同纬度其他国家纬度偏高。

(2)气候复杂多样:① 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 ② 有利于开展农业多种经营 ③ 有利于地域文化多样性、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3、我国的季风:(1)夏季风与冬季风: a 、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区域称为季风区。

b 、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称为非季风区。

c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 、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_我国东部地区__,自北向南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_,西北地区分布着_温带大陆性__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_高原山地__________气候。

(3)各气候类型的分界线: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分界线_秦岭——淮河, 温带季风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__400年等降水量_ ,高原山地气候与其它气候类型的分界线___一、_二阶梯分界线__(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是一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 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 南方与北方分界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800mm 年等降水量分界, 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分界旱地和水田的分界(5)我国主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A:漠河(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夏季温暖短促,湿润。

B:吐鲁番(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气较差大,降水稀少C:五道梁(高原山地气候):四季常冬(全年低温),降水较少。

D:海口(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北京: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受纬度位置影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使气候复杂多样。

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冬季风使气候寒冷干燥,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夏季风使气候炎热多雨,从东南向西北降水越来越少。

受地形影响: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其气温和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7)P42-43:活动1、2(8)威海气候资料:冬季一月平均气温?0℃以下,年平均气温12 ℃温度带:暖温带作物熟制: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水果:苹果、梨、桃等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主要树种:温带落叶阔叶林多年平均降水量:800多mm干湿区:湿润是否位于季风区:冬夏季分别以什么风向为主?是冬:西北;夏:东南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一、我国的湖泊:(1)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J青海湖(世界面积最大湖:里海)。

(2)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K鄱(Pó)阳湖(世界最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二、外、内流河与外、内流区:(1)外流河: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外流河,如长江、淮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