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常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

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没有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漫漫学生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无从下手。

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一、教学中的问题反映
学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各个环节。

1.备课时充分估计。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

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

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2.上课中勤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

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难,这样就不利于及时抓住学生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板演时注意收集。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

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应该怎样纠正错误,并在下次板演或作业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矫正。

4.答问中随机提炼。

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

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

5.作业里逐一分析。

作业是反映学生问题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1)独立完成的;(2)讨论后完成的;(3)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4)全部是抄的。

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面就越来越大,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能够掌握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

6.阅卷中仔细归类。

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整理归类得当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7.讲课后及时小结。

讲课后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8.复习时注意强化。

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梳理之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纠正。

二、解决措施
首先,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优良学习习惯。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积极动口、动手。

这样学生提供的信息才是深层次的而不是表面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克服师道尊严的作风,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积极热情地帮他们释疑解难,使他们体会到师长的温暖,尝试到因积极与老师配合、真实地提供信息而取得学习进步的甜头。

再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教师在获取信息后,应认真分析其问题的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

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题论题,就事论事,否则教学就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教学过程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找出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遵循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原则,并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提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