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与无菌操作
第九章 灭菌及无菌操作
教研室:药剂教研室 教 师:罗国平 2012.09
第九章 灭菌法
▪ 灭菌法:(Sterilization)指杀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 的方法。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细菌 的芽胞具有较强的抗热能力,因此灭菌效果,常以 杀灭芽胞为准。
▪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病 原微生物杀死。
▪ 特点:温度低,时间短,可靠,最常用。 ▪ 蒸气性质:饱和蒸气>湿饱和蒸气、过热蒸气、不饱
和蒸气
▪ (2)使用热压灭菌器注意事项 ▪ ①必须采用饱和蒸气,在灭菌前加入足量的水,
以防产生过热蒸气; ▪ ②必须将灭菌器内的空气排尽; ▪ ③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内容物均已达到规定温度
时开始计算;
▪ ④避免压力骤然下降或遇冷,防止容器炸裂;如: 放气时不能过快;放完气后先将锅门打开10cm, 使冷空气逐渐进入冷却,再逐渐开大;灭菌后喷 淋冷却水快速降温也会有危险;
▪ 此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制品、金属制品以及不 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 等。粉针剂用无菌瓶的干燥就采用干热灭菌法。
▪ 缺点:穿透力弱,温度不易均匀,而且灭菌温度 较高,灭菌时间较长,不适于橡胶、塑料及大部 分药品。
▪ (二)湿热灭菌法——是在饱和蒸气或沸水或流通 蒸气中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气潜热大,穿透力 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灭菌效率比干 热灭菌法高。
▪ 防腐(Antisepsis):是指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 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 一、物理灭菌法 ▪ (一)干热灭菌法 ▪ 1、火焰灭菌法——火焰上加热20秒以上。 ▪ 灼烧是最迅速、可靠、简便的灭菌方法,适用耐
火焰材质的物品、金属制品(药刀)、玻璃器皿 (玻璃棒)以及瓷器等用具的灭菌。
▪ 2、干热空气灭菌——在高温干热空气中灭菌的 方法。
▪ ⑤压力表和温度表应灵敏、准确,两表数值应相 互对应;不同海拔高度,不应使用同一表压;
▪ ⑥及时清扫异物,防止疏水器和排水管堵塞。
▪ 3、流通蒸气灭菌常压100℃流通蒸气,加热3060min。
▪ 缺点: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 ▪ 适用情况:消毒及不耐高热的制剂的灭菌。 ▪ 4、煮沸灭菌法:100℃沸水,加热30-60min。本
➢三、无菌操作法:整个制备过程控制在无 菌条件下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 无菌检查:参照《中国药典》,对所有注射剂均要 做此项目
▪ 方法: ▪ 1、直接接种法:取一定量供试品,以无菌操作将
该供试品分别接种于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培养数 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有菌生长。
▪ 2、薄膜滤过接种法:将药液用0.45μm的微孔滤膜 过滤器过滤,然后加入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培养 数日,在培养期间应逐日观察并记录是否பைடு நூலகம்菌生长。
等)、气体、水等的灭菌。
▪ (五)辐射灭菌 ▪ γ射线(60Co)——不升温,穿透性强,特别适
于已经包装好的产品。缺点:设备费用高,对某 些药品可能产生药效降低、产生毒性物质或发热 物质,同时还要注意安全防护。 ▪ 中药材以及中成药中的应用。 ▪ (六)微波灭菌,高速热风灭菌
▪ 二、化学灭菌法 ▪ (一)气体灭菌法 ▪ 1、环氧乙烷 ▪ 机理:为烷化剂 ,与菌体蛋白质中的 -COOH,-
▪ 适用于:室内空气或表面灭菌。 ▪ 注:紫外线对人体照射过久,能产生结合膜炎、红
斑及皮肤灼伤等。所以应对工作者的皮肤及眼睛作 适当防护。
▪ (四)滤过除菌法:用滤过的方法除去活的或死 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
▪ 除菌滤过器:微孔滤膜0.22-0.45μm(0.22,0.3) ▪ 适用于:不耐热药液(如:生物制品,抗生素
NH2,-SH,-OH基结合,使之产生不可逆性破坏。 ▪ 适用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注射针头、敷料,
对热敏感固体药物等。
▪ 2、臭氧:空间清毒,原水消毒。 ▪ 3、甲醛、丙二醇、乳酸熏蒸——室内空间的灭菌。
▪ (二)化学杀菌剂——物体表面灭菌。 ▪ 1、0.1%-0.2%新洁尔灭 ▪ 2、2%苯酚或甲酚皂溶液 ▪ 3、75%乙醇 ▪ 4、2%碱性戊二醛
法灭菌效果差,常用于注射器、注射针等器皿的 消毒。必要时加入适当的抑菌剂,可杀死芽胞细 菌。
▪ 5、低温间歇灭菌法 ▪ 80℃加热1小时→20-25℃保持24小时(让芽胞变
为增殖体)→再加热,放置,反复三次,直至消 灭芽胞为止。 ▪ 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制剂的灭菌。
➢ ( 三 ) 紫 外 线 灭 菌 法 ——254nm 灭 菌 力 最 强 (200-30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