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第一章复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运能力读图7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回答4-6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①M城市代表上海②d包括京广、兰新等铁路③N城市代表武汉④c可能是长江,也可能是黄河A. ②③B. ①③C. ①②D.①④5.关于我国经济格局模式图的正确叙述是()①b经济带的发展是因为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经济最发达的是b 经济带③d经济带矿产资源、能源丰富④a经济带技术指向型工业发达A.①②B. ②④C.③④D.①③6.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
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因素是()①劳动成本②土地成本③科技成本④原料成本A. ②③B. ①②C. ①③D.①④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7—10题:7、西气东输主干道由西向东途经地区的自然带分别为:()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温热带落叶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8、西气东输工程管道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A、湘黔线、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B、包兰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C、京包线、京哈线、京九线、京沪线D、兰新线、陇海线、浙赣线、京广线9、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A、促进东部地区改变能源结构B、促进东部地区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C、有效改善大气环境D、有利于带动东部地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10,人文发展指数,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A、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B、三次产业产值比重C、人均国民收入D、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微笑曲线”(右下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回答11—12题。
11.在工业生产上下游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两个环节是()①加工制造②设备和材料③产品研发④产品品牌A. 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③④12.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母国外纷纷投资设立研发(R&D)中心,其主要目的是()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④调整产品、工艺和原材料以适应国外市场A. ②④B. ①②C. ①③D. ②③1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重点包括a,深化机制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产业体系;b,强化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积极发展资源型产业;c,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d,巩固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e,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f,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g,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将东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A,acdefg; B,abcefg; C,abcdfg; D,abcdefg14,下列地区属于我国“两横三纵”空间开发战略格局重点开发区的是:A,珠三角地区;B,环渤海地区;C,长三角地区;D,天山北坡地区15.读图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16、下列地区属于东部地区的是A、辽宁;B、安徽、C、台湾;D、广西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在北京建立分部。
据此回答17—18题。
17.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其主要因素是()A.知识与技术B.市场C.交通D.生产协作18.微软仅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汽车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累,其主要原因是A.管理优势B.经营优势C.知识与技术D.市场优势19、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A、东部和中部;B,东部和东北地区;C、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D、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20、下表是20XX年我国M、N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根据区域特征的理论判断,M、N两个省区可能是:A.广西、黑龙江B.新疆、广西C.湖南、甘肃D.广东、江苏21、国家提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战略,目的是:A、深化改革开放和探索新的发展模式B、深圳特区等的设立是为了发展经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C、缩小地区差距D、全面协调区域发展,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2,我国北方地区不存在的土壤是A,棕壤;B,黑土;C,砖红壤;D,钙质土23,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的地区不包括A,湘西州B、延边州C、恩施州D、桑洛洲24,长江经济带三大航运中心之一是A、南京、B、重庆、C、成都、D、九江25、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26、湖南天然气主要来自A、自产自销,B,西气东输一期工程,C, 西气东输二期工程D、川气东输27,西气东输二期工程最后目的地是A,上海B,北京C,福建D、广东28,西气东输二期工程主干线没有经过的省份是A,湖南B,湖北C,江西D,河南29,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是珠三角产业“二次转移”的结果,这里说的边远地区不包括A,粤北B,粤西C粤南D,粤东30,下列工程建设属于交通建设的是A,西气东输B,北煤南运C,南水北调D,西电东送二、综合题31.读“我国南水北凋工程某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b(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工程三部分,图示输水干线为工程的主体;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2)分析该输水干线受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图示受水区域为华北平原,属半湿润地区.河流径流总量较少;②径流季节分配不均.径流集中在7、8月份;③该区域是我国人口稠密、工农业较发达的地区,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水量大;④在水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和浪费问题较严重。
(3)结合该线工程分析南水北调对调入区的影响?积极意义:①社会效益:改善受水区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争水矛盾。
②经济效益:促进受水区的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增加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④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用水不合理,易在地势低洼、排水地区发生盐碱化(4)南水北调的“四横三纵”分别是指四横:三纵:(5)跨流域调水就是指南水北调对吗?为什么?32.读我国南水北调图(下左图),回答(1)由图中输水的目的地可知,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地区是、。
进行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
造成上述地区用水紧张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南方有余,北方不足,华北地处半湿润区域,降水少,河流少,水量不足;人为原因是北方工农业生产较发达,人口稠密,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2)水利专家们论证后提出了让东线工程的北上江水经大型涵洞在黄河河床下通过的设想。
从地理角度看,政府最终采纳这项建议而否定了从河面跨越方案的主要理由是黄河在郑州以下为“地上河”,如果从河床上跨越,需要将水提得更高,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3),我国最缺水的地区是A,华北B,西北C,东北D青藏地区33、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右上)图,回答:(1)该管线通过了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次跨越了黄河干流。
(2)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3)图中管线的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B、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等企业的发展C、解决西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D、对沿线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34、读我国西电东输略图,回答:(1)我国常规能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煤炭主要分布在地区,水能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中南、西北地区。
(2)A线工程是将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的火电送到地区;B线工程是将地区的(能源名称)输往沪宁杭地区;C线工程是将流域的水力资源输往三角洲地区。
(3)图中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的消费量很大,但能源资源短缺。
(4)A、B、C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的输入地的积极意义是为输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保证,同时能减轻输入地的大气污染,并能减轻部分铁路运输的负担;对能源的输出地的积极意义是促进输出地的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拉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