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3年11月写作与语言艺术考前辅导
2013年11月写作与语言艺术考前辅导
2、列举结构的常用技法。
第六章 表达方式
第一节叙述
第二节描写
第三节抒情
第四节议论
第五节说明
1、叙述的方法有哪些?
2、描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语言形象化表达有哪些途径?
第七章 语言艺术
第一节修辞的原则
第二节词语的选择
第三节句子的选择
第四节文章的修改
样题:《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以下修改正确的是:
•A《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基础。
•B《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是新诗运动取得的显著实绩。
•C《女神》的出现,开拓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
•D《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和基础。
2.是否满足了读者的某类需要,或者尽可能多的需要?
3.是否为未来可能的遗漏找到了必要的出口?
第一章写作和语言
第一节当代书面写作的意义
第二节汉语的特质
第三节写作语言的生成
第四节写作与语言的鸿沟
第五节写作入门的训练方法
1、为什么在写作中会出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现象?
(1)无意识领域的存在
(2)难以准确定位的机体感觉
3、如何搜集材料?如何选材?如何剪材?
第四章 提炼主题
第一节主题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主题表达与语言提炼
第三节主题的形成
第四节主题的提炼
1、“意在笔先”。
2、主题的作用是什么?
3、主题是怎样形成的?
4、主题提炼的方法。
第五章结构艺术
第一节结构的要求与原则
第二节结构的内容
第三节结构的技法
第四节结构的艺术
1、举例说明结构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四)论述题
样题:
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从材料积累的角度,分析写作活动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
(1)作品的生活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表达,或者典型化表达;
(2)强调细致的观察生活,积累感性的经验对写作的作用;
(3)材料积累的具体方法
(4)剪裁的方法
论述题答题技巧:
写清要点
结合实例
如果你们是从你的家门口坐48路或者是55路到我这里的XX站,我会到XX站站牌那里接你们的。
我们聚餐的日期和具体的时间是:3月28日的13点30分,13:00我将在XX站牌下接你们。
真希望你们能来,我还邀请了学校的一些其他的朋友,比如说,XXX、XX和XX(是我的同班同学)。
如果方便的话,请快点告诉我你们是否能来。
有时间再聊,过一阵再给你们打电话吧。
祝好!
•
XX
第二封电子邮件避免了麻烦和困惑,主要有三个理由:
1.清楚地交代了聚餐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以保证聚餐准时、顺利进行;
2.从对方的需要角度考虑给予必要的信息;
3.必要的补充、可延伸性信息。
从基础写作到专业写作:
1.通过你的写作要达成什么传播目的?是否达到?
•例句5:主语残缺
《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例句6:谓语中有残缺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两种改法:保留第一个分句+(使);经过南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
•例句5:主语残缺
2、写作的内部语言有哪些特征?
(1)简约化
(2)跳跃性
(3)无语法形态
(4)生成速度快
3、谈谈对汉语特质的认识。
用汉语作为写作思维的工具就要善于充分发挥汉语的特殊的长处。
(1)从语音角度说,汉字的声调可概括为平声和仄声,这两类声调字的组合,可以产生抑扬顿挫的音乐感。
(2)从词汇角度说,汉字有见形知义的妙处,在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即使数量最多的形声字,其形旁也多有象物之形的痕迹。象形的中国文字,可直接表现绘画的美,西方的文字变成声音通过想象才能感到绘画的美。
(3)从语法角度说,汉语的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语言学不以语法为对象,而以文字为对象。继承了古代汉语这个传统特征,也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继续保持重意不重形的特征。对此王力先生还有一句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西洋的语言是法治的,中国的语言是人治的”。对于语言来说,人治的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有时可以利用修辞的变异性规律来突破和发展现代汉语的规范性。
写作与语言艺术”的授课范围及意义
•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系统方法;
•增强发现、创造的能力、整合提炼材料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协作的能力、写作的社会责任意识等;
•写作前沿问题。
案例
XX和XX,你们好:
我新搬了家,圣诞节快到了,我们聚餐吧!就圣诞节那天吧?我们可以吃火锅。
再联系。
祝好!
•xxx
第二封电子邮件避免了麻烦和困惑,主要有三个理由:
答案:A B
样题二:第六章表达方式中,我们谈到叙述的主要方法包括:
(1)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3)插叙:就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1.清楚地交代了聚餐的时间、地点和参加者。以保证聚餐准时、顺利进行;
2.从对方的需要角度考虑给予必要的信息;
3.必要的补充、可延伸性信息。
XX和XX好:
你们现在过得好吗,还是那么忙吧?
复活节马上就要到了(还有3周多),我的一个维也纳的朋友要来,我想这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好的聚餐的机会。我和他会做一些奥地利的食物,非常愿意邀请两位到我的宿舍来吃午饭。我的宿舍的地址是:XX路,XX楼,XX单元。
•例句2:《女神》的出现,像一阵狂飙卷起了一代新的诗风,开拓了新诗的领域,为新诗运动奠定了显著的实绩。(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句3: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定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句4:今年麦子的收成是几年来麦子收成最好的一年。(主语与宾语意义上不能搭配)
有两种改法。
•例句8:主语多余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
•例句9:谓语中心多余
我们访问了北山国营农场,慰问了烈士家属,并到烈士陵园举行了献花。
•例句10: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里屋北院上房,我们老俩口住。
•例句11: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我们来了的消息传开了,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许多都跑来看我们。
(2)重叠法
有的长句包含着较长的联合结构,层次也不分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变动句子各部分的次序,只要重复和这个联合结构直接相关联的那个成分,把联合结构分散开来。这既可以突出那些并列的部分,有能使句子的脉络更加清晰。
(3)指称法
有的长句,可以将较长的修饰语或宾语抽出来单列一句,而在它们原来的位置上用指称代词语代替,既醒目突出,又简洁明快。
(3)语言的制约
(4)“意象遥化”现象的存在
写作者运用语言的创造过程并不完全与意象的形成同步或同轨。许多作者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心理屏幕上的形象一闪一现,意象一步步推衍,此时还有内部语言大致将它们固定下来,似乎离完全地用语言把握住它们已经不远了,
但当以语言符号将它们记录下来的时候,本来还比较清晰的影像都突然模糊起来,意象又离开了我们的大脑,有时隔一段时间它们也许会重新出现,有时曾经浮现于脑海的东西都永远地沉没了,这时作者会产生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例句16:词语的承接关系不明
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
(二)判断题
样题:
判断正误:“暗示”是使文章语言含蓄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比一般的含蓄更强调心理上的冲击力量。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样题:
简述长句化短的三种常用方法。
答:
(1)分散法
有些长句因为修饰语太长、太复杂,我们把修饰语抽出来,变成几个分句,化整为零,使两个互相关联的成分之间的距离缩短,就容易表达鲜明,念来顺口。
《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
•例句6:谓语中有残缺
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使)一道四米高、二十米宽、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两种改法:保留第一个分句+(使);经过南堡人民一个冬天的苦战……)
•例句7:宾语残缺
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的过程)
(4)补叙:即补充叙事。
(5)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情。
•正确答案:(1)(2)(3)(5)
•答题小技巧:
去掉修饰成分,先找出主谓宾,看主要成分之间的搭配。
例句1:主谓搭配不当
•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暗中更换了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12: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例句13: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例句14:句式杂糅
听了张莲等三位同志动人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例句15:歧义
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
徐经理一走进朱瑞芳的卧室,马上给她拉到靠窗户的红木小圆桌前……坐在红木靠椅上。
第二章写作是一个整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