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代散文课件——鲁迅野草.ppt
当代散文课件——鲁迅野草.ppt
三、《野草》的象征艺术
《野草》主要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 意识和潜意识,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幽 深神秘的象征主义的艺术世界。其中 大约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通过象征性的自然景物和氛围 构成一种象征世界,暗示作者的思想 和情绪。
主要作品有《秋夜》《雪》《腊叶》 等。
(二)通过编造幻想中的真实与想象 纠缠的故事,构成想象世界,传达自 己的思想和哲学。
其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1、如何面对自我:
《影的告别》:对既有的一切的拒绝; “我”的自觉意识;承担虚无。
其中深刻的灵魂告白说明了作者内在 的痛苦矛盾及自我的怀疑和分裂。
《墓碣文》中,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的对自我灵魂的拷问和剖析。
“我”与墓碣:寒、深渊、无所有、 得救
与墓中的死尸:灵魂的破碎与分裂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0/12/112020/12/11Friday, December 11, 2020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0/12/112020/12/112020/12/1112/11/2020 7:27:51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0/12/112020/12/112020/12/11Dec-2011-Dec-20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0/12/112020/12/112020/12/11Friday, December 11, 2020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0/12/112020/12/112020/12/112020/12/1112/11/2020
“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 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 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 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 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 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 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 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 楼中的通人,但也自有悲苦愤激,决非洋楼中的通人 所能领会。
如《求乞者》《复仇》《复仇(其 二)》
的告别》《死火》《狗的驳诘》 《失掉的好地狱》《墓碣文》《死后》 等。
这类作品因为过于怪异和晦涩,显得 比较难懂。
鲁迅《野草》中的象征主义艺术,一 方面与传统的象征散文诗、诗意寓言 有深刻的血缘关系,同时也接受了法 国的波德莱尔和俄罗斯的屠格涅夫散 文诗的启示与影响。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可从说《野草》真实记录了鲁迅在五 四退潮以后充满矛盾痛苦,同时又坚 持韧性战斗的心灵历程。
钱理群:“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鲁 迅心灵深处的呼唤”。
二、《野草》的主题思想
(一)韧性战斗的哲学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改变的艰难。 要坚持长期战斗,深层韧性的战斗。 壕堑战,青皮精神 《秋夜》:枣树的韧性斗争 《过客》:疲惫困顿但倔强前行的执着 《这样的战士》:永不休止,举起投枪 《淡淡的血痕中》:叛逆的猛士屹立着。
………… “现在是一年的尽头的深夜,深得这夜将尽 了,我的生命,至少是一部分的生命,已经 耗费在写这些无聊的东西中,而我所获得的, 乃是我自己的灵魂的荒凉和粗糙。但是我并 不惧惮这些,也不想遮盖这些,而且实在有 些爱他们了,因为这是我转辗而生活于风沙 中的瘢痕。凡有自己也觉得在风沙中转辗而 生活着的,会知道这意思。
(二)反抗绝望的哲学
《过客》:明知前面是坟,仍要走下 去。
《影的告别》:选择独自走进黑暗之 中,选择“无”,勇敢承担“无”。 《求乞者》:无所为与沉默求乞。 《希望》:肉搏空虚中的暗夜。
(三)向麻木复仇的哲学 《复仇》:向旁观者复仇。
《复仇》(其二):先觉者与庸众的 对立。
(四)对人类生存困境的终极性思考, 对人类生存的最后底线的追索。
《野草》的主题与艺术
一、题解
《野草》作于1924 年至1927年间,此 时鲁迅先后经历了: 与胡适的论战;与 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女师大风潮;三一 八惨案;四一二事 变等。
鲁迅在与萧军的通 信中谈到《野草》 时曾经说:
“那是我碰了很多 钉子之后写出来 的”。
陈 西 滢
1925年12月31日晚,鲁迅在编完《华盖集》(那里 收入了大量的与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文章)以后,写了 这样一篇“题记”——
与复活的死尸:逃,不能答。
2、如何面对他者:一方面珍视独立个 性和自由生命,另一方面鄙视人们对 于痛苦的麻木和冷漠,渴望激起最广 大的劳动者的生命存在意识。
《求乞者》:对其生存方式的断然否 定。
《立论》:对旧有价值观念的颠覆。
《过客》、《秋夜》等生命价值的实 现。
当生存成为事实的时候,人必须独自 担负起自己的命运,而不能交付与任 何他者。
揭示出生命这样绝望的境地,正是一 个启蒙主义者的使命之所在。
3、理想精神的追求 “秋夜中的枣树”:敢于“默默地
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朔方的雪”是“孤独的雪,是死掉 的雨,是雨的精魂”。
“这样的战士”义无反顾地“举起了 投枪” 。
“过客”,“向野地里踉跄地闯进 去”。
这些理想的灵魂为充满黑暗和荒凉的 现实世界投来一抹光亮,也为人类灵 魂的健康再生提供了一种范本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