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腾讯教育(微博)直播间非常荣幸地邀请了中国教育行业十大杰出人物,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博士来探讨当今社会与高校最热点的话题—大学生职业发展,也就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主持人:张总你好,万学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著名教育机构,据悉近年来你们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请您先给大家简介一下这些研究项目。

张锐:主持人好,全国各地的腾讯网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来到腾讯教育网络直播间,研讨与解析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

万学是专注于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综合与核心能力培训的中国最大规模教育集团,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这一重要课题,我们的研究中心近四年来,基于科学严谨且充分契合现实的研究框架,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主观意识与需求、天然素质与能力、外部资源状况、专项教育状况、高校就业创业促进与支持措施、优秀企业对应届大学生能力指标的真实要求和大学生职业能力科学成长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具有较大广度和深度的探索。

主持人:张总,您能给大家概述一下2011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基本形势吗?张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任务十分艰巨—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2011年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的开篇阐述。

一方面,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而另一方面,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招聘难”与劳动者“应聘难”问题并存。

近两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分布为:到各类非国有企业以及灵活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整个毕业生总量的70%,到国有企业的约占10%左右,到事业单位的约占10%(其中,60%是到县以下事业单位,主要是中小学和医疗卫生单位),到党政机关的约占1%,自主创业的占0.5%。

在应届大学生群体就业过程中,“招聘难”和“应聘难”并存的现象尤其严重。

主要原因是企业对大学生这一高学历群体,有更高的职业能力要求,但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却无法达到基本要求。

其实企业对优秀的,能创造更大价值之人才的需求是永无止尽的,只要应聘者足够优秀,企业即使付出更高的待遇,也会招贤纳士。

但当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能力不能达到企业招募标准时,根据我们对1770家优秀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实际调研,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会降低招聘标准和薪酬待遇去录用能力不足的大学生,其中约87.9%的企业选择宁缺勿滥,缩减应届毕业生当年招聘名额,另外约12.1%则选择将应届生招募名额转向在职群体,这就是应届毕业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机会湮灭现象。

主持人:张总,你可以再介绍一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状况吗?张锐: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我们首先要明确职业能力这个的概念的内涵。

职业能力这一概念宏观和本质的涵义就是为企业等社会机构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后,可选去向,无非就是就业、创业、考研(论坛) 、出国。

而这四个去向的目的与结果必然都是就业。

从单个大学生就业的结果,到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效率与质量,实质上是由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人力需求两方面所决定。

只有当大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目标企业的人力需求标准,才能被企业录用,实现就业;只有其职业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具备为企业等社会机构创造更高价值的素质与能力,才能获得更高的职务与薪酬起点,也就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质量。

当一个大学生所凝聚的团队具备了某类企业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并且超越了的行业平均水平,就可以去创业了,创业能力就是高层次和全方位职业能力。

今天我主要集中讨论就业主题,创业主题后期再谈。

在超过20万大学生样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未引导的情况下,关于毕业之后就业创业的问题,有58.8%的大学生非常关注,26.2%的大学生较高程度的关注,11.2%的大学生一般关注,3.8%的同学不太关注。

当调研人员,适度引导调查对象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之后,上述比例很快转化为96.9%的大学生非常关注,3.1%的大学生较高程度关注。

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就业创业问题是高度重视的。

但在针对非常关注就业创业的群体进一步调查后,我们发现其中约92.7%的学生对就业创业问题仅仅处于浅层了解的状态,关于就业创业所需的具体能力指标和准备步骤,表示不清楚,呈现迷茫的态度;其中约2.3%的学生自认为对就业创业所需的能力指标很清楚,其实与企业的真实需求大相径庭。

只有约5.1%的学生对职业发展路径的认知及规划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基本吻合。

正由于较高比例的大学生不仅自身职业能力不足,而且对职业能力如何有效成长的问题处于困惑与迷茫状态,所以我国大学生从个体到群体的就业效率与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主持人:张总,你刚才说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主要决定于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需求标准,那么高校对大学生就业有没有影响和责任呢?张锐:当然有,而且影响重大,责无旁贷。

高校的使命就是将大学生培育成真正满足企业等机构需求,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

但由于太多大学生走出校门时,不能适应社会,不能有效承担企业任务,所以对高校传统教育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认为高校只传授知识,不培育能力,从体制到内容都不适应社会需求。

其实这种质疑是有失偏颇,比较粗浅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成熟度,而且在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高校作为国民教育序列的最高平台,聚集了总体完备的学科知识、各个领域的优秀老师以及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

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当然是在培育能力,因为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育根本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重要阶段。

如果抽象的阐述,本质上,一种能力的形成是由三阶段所构成:第一阶段是理解与记忆此项能力相关的全面知识点信息,第二阶段是将理解与记忆的知识点信息进行模拟实践环境的运用训练,这一阶段将帮助学习者在加强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和平均的生成各个知识点信息在实践中的初步运用能力,第三阶段是进行真正实践环境的运用训练,这一阶段将帮助学习者按照真实实践过程对各个知识点信息主次分明,重点集中的需求结构来生成真正符合实践要求的能力。

具体来看,一个人十几年学到大学毕业的目的就是要形成能为企业或其他社会机构创造价值与财富的能力,高校教育体系在帮助大学生形成这种能力的前两阶段,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历前两阶段,大学生比较广泛和平均深度的掌握了某种能力相关的知识点信息,比如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同学,通过大学学习比较广泛和平均深度地掌握了计算机软件的知识点信息,并初步具备了编程能力,而心理学专业的同学则是比较广泛和平均深度地掌握了心理学知识点信息,并初步具备了心理学研究与咨询的能力,这些都是最终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基础。

当学一名计算机软件专业本科的同学进入一家企业后,将发现面对的这一崭新的社会空间,其功能结构以及运作模式与学校有太多不同。

我们先假设这个同学进入的就是一家经营计算机产品的企业。

虽然全球企业4亿多家,中国企业超过3千万家,但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实质上都只有六大职能部门: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资本财务和综合行政部门。

在六个部门中,如果此同学进入产品研发部门,那他的软件知识和编程能力将充分发挥价值,但多数正规成熟企业的研发人员必须具有博士学历或资深研发背景,所以本科同学进研发部门的可能性非常小,进财务部门的可能性同样极小,因为财务部门基本只要财务专业类人才。

所以他最大可能是去其他四个部门—市场营销、生产服务、人力资源和综合行政。

如果这名同学进入人力资源部门和综合行政部门,那么他所接触和承担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体系、会议事物、内勤监督、办公器具与物业管理、外事公关等工作任务,与他本科所学专业技术毫不相关,他需要掌握的知识与能力都是全新的。

如果他进入市场营销部,他所承担的任务是将企业的软件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对于此项任务,他曾经掌握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计算机软件知识和编程能力,不能对完成销售任务产生直接作用,而能为市场营销部创造价值的仅仅是可用于向客户群体阐释企业软件产品优势以促进购买决策的极少部分计算机知识与能力,这部分知识与能力可能还不到其大学所学的百分之五,但这部分知识与能力需要掌握达到的深透程度要百倍于其余部分的软件知识与能力,并且仅有这部分专业技术能力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要及时掌握各项市场营销任务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能力,只有将大学培育的部分专业技术能力与企业职能部门实际运作能力有机融合,才能形成真正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也就是职业能力。

简而言之,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究其实质是大学传统教育所培养能力的一部分与企业某一类职能部门具体运作能力的整合。

主持人:张总,你讲的很有道理,正如你所言,大学生必须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很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来增长职业能力,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既然职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更具体的介绍一下什么是职业能力。

张锐:要透彻的解析职业能力,我们先要了解职业能力存在和运用的本源。

社会系统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所构成,真正原创能量驱动整个社会系统发展的是我们称为经济基础的经济系统。

每一个人,一切社会组成元素存在与发展的能量都来自经济系统。

那经济系统是什么呢?如果把它展现出来,是一个由一百多条动脉所交织构成的立体网络。

每条动脉我们称之为一个行业。

行业是什么?生产同类属性产品的企业聚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行业。

每一个行业由同类企业聚合而成,每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能量细胞,它们创造能量驱动行业动脉,驱动经济系统,驱动整个社会。

象宝洁、高露洁这些生产日用精细化工品的企业,聚合形成了精细化工品行业。

像万科、华润地产、珠江地产、和黄地产,这些买地造房然后拿去卖的企业聚合形成了房地产行业。

像微软、用友这些制造软件拿去卖的,我们称之为计算机软件服务行业。

全球企业四亿多家,中国企业3千万家,从基业长青的世界五百强到濒临破产的个体工商企业,他们千奇百怪,千姿百态,但无论什么企业,它都是一个组织。

企业和人体是一样的,都是一个组织,所有地球人,无论男女老少、古今中外,只要不是外星人,全部人体无一例外,全部只有八大功能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到生殖系统等。

作为由细胞构成的组织,人只有八大功能系统,作为由人构成的组织,企业则只有六大功能系统,分别是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服务、人力资源、资本财务和综合行政六大功能系统。

一切企业都是由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服务、人力资源、资本财务和综合行政,六大功能系统所构成,不多不少就六个,每一个功能系统对应一个职能部门,所以企业有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服务、人力资源、资本财务和综合行政,六大职能部门。

而企业的每一个职能部门,则是由成百上千项职能任务所构成,而每一项职能任务都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基本活动不断循环运行而完成。

相关主题